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47

第47章 取汉中是诸葛亮之功吗?

《三国演义》从第七十回到第七十二回,先是写刘备各处守军抵御曹军的进攻,而后写刘备乘时亲征,一举攻取汉中。这次战役,处处可见诸葛亮运谋设计,指挥调度。

张飞在宕渠山大战张郃,五十多天,相拒不下,便每日饮酒饮至大醉,旁若无人,坐于山前乱骂。消息传来,刘备大惊,担心张飞贪杯误事,孔明却算定这是张飞之计,反而派人送去三车美酒助阵。果然,张郃被诱下山来,被张飞击败。后来张郃又领兵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大败,葭萌关告急。孔明又不慌不忙,用激将法请出老将黄忠、严颜。黄忠不负军师所托,用骄兵之计,夺了天荡山曹操的粮草,又一次打败了张郃。孔明又和刘备亲自引兵十万,出葭萌关下营。他先激黄忠出阵,并派法正相助,斩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当曹操自领二十万大军杀来时,孔明又派黄忠、赵云各领一支军马,夺了米仓山,烧了曹操的粮草。曹操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时,孔明先令赵云引五百人,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一连三夜,擂鼓鸣炮,惊扰敌人,教曹兵彻夜不安。后又用疑兵之计击溃曹兵,连夜追赶,夺了南郑。曹操不得不退守阳平关,孔明又早已算定,一面差张飞、魏延分兵两路,去截曹操粮道,一面令黄忠、赵云分兵两路,去放火烧山。这又把曹操赶到斜谷界口,待曹操只好弃汉中而走时,孔明又令马超诸将分兵十几路,不时攻劫,让曹兵人人丧胆。刘备军靠孔明的运筹指挥,节节胜利,终于攻取了汉中。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次攻取汉中的战役,孔明用兵如神及其过人的智慧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人赞叹,也觉得真实可信,好像这次战役就是这样靠孔明一个个计谋打过来的。那么,历史是如此的吗?

先依据《三国志》及有关史书,看看历史上的汉中之争是怎么回事。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取关中之后,便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张鲁投降。刘备对曹操势力进入汉中、深入“三巴”很担心,遂派黄权击败曹操任命的“三巴”首领,控制了“三巴”地区。曹操令大将张郃出兵,又被张飞打败。曹操在汉中,丞相主簿司马懿、谋士刘晔等都曾建议取西川。曹操说:人不能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拒绝了这个建议。随后调大将夏侯渊守汉中,自己回到了中原。当时法正对刘备说:曹操不是不想得到西蜀,而是后方不稳定,内部有问题的缘故。他建议刘备趁机攻取汉中,进可作为用兵中原的据点,退可蚕食雍、凉二州,扩大地盘。希望刘备不要错过机会。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率大军进逼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全力迎战。法正建议刘备速取,于是刘备命黄忠出战夏侯渊,大败曹军,并取了夏侯渊首级。曹军在张郃统领下,退守阳平关,曹操从长安出斜谷,速赴阳平关前线。因蜀军据险而守不出战,曹军日久难支,反被赵云巧设“空城计”,疑兵退曹。五月,曹操以汉中为“鸡肋”,决定放弃而退兵,刘备占据汉中。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

以上据史论述可见,历史上虽有过汉中之役,但那是在刘备、法正具体指挥下进行的,与诸葛亮无关,自然也不是诸葛亮“智取”之功了。那么,诸葛亮此时在做什么呢?他并没有随刘备出征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说,攻下成都,占领西川以后,“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他是留在成都,任务有两个,一是镇守、治理后方,二是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和军需给养。他没有出征前线,《三国演义》这几回关于他的描写,当然都是虚构的。作者这样虚构,自然有他的考虑。要突出诸葛亮多智的形象,只有让他“出征”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