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21

第21章 赵云是不是刘备的“四弟”?

在三国戏和三国评书里,赵云每每被刘备和关羽、张飞称为“四弟”,人称“四将军”。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桃园结义”之事,自然也不存在刘备称关羽、张飞为“二弟”、“三弟”之事了。不过,《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毕竟还有刘备与关、张“恩若兄弟”的记载,表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连类似于“恩若兄弟”的记载也没有,更谈不上与刘备结拜兄弟了。尽管赵云很早就追随刘备,但他却不具备像关羽、张飞与刘备那样的特殊关系,也远不像关、张那样受器重。

《三国志》里赵云传在关、张、马、黄之后,《三国演义》排五虎上将的名次也照《三国志》。一直到毛宗岗父子校订《三国演义》,才“擅自”将赵云挪到了马超、黄忠前面。赵云在蜀汉群臣中地位不高最有力的佐证是: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群臣上表汉献帝,署名第一位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以下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赵云就“等”在了这以下“一百二十人”之内。到刘备称帝,上表劝进的甚至没有赵云的名字。这些事实都说明,历史上的赵云绝不可能是刘备的“四弟”。

当刘备任平原相时,“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而赵云仅为刘备的“主骑”(卫队长)。以后,关羽、张飞每每委以重任,堪称刘备的得力助手;而赵云则长期跟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可以说,在刘备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甚至不如魏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已封为汉寿亭侯);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先已封为新亭侯);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先已封为都亭侯);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而赵云仅为翊军将军。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除关羽、黄忠已卒外,张飞升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升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而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

罗贯中承袭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元代《三国志平话》的艺术创造,在《三国演义》中让刘备与关羽、张飞结拜成了兄弟,却并没有让赵云也参加结拜。诚然,罗贯中十分喜爱赵云,通过一系列情节(包括“单骑教主”这样夸饰成分甚重的情节和“力斩五将”这样纯粹虚构的情节),充分渲染了他高超的武艺、过人的胆识、高尚的品格,提高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把他排在了马超、黄忠的前面,却没有把他写成刘备的异姓弟兄。通观《三国演义》,只有第七十三回中,关羽说过一句:“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这里的“即”,意思是“相当于”,而非“是”。事实上,书中的刘备从来没有称赵云为“四弟”。由此可见,“四弟”的称呼,并非来自《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