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59

第159章 张郃是被诸葛亮用计射死的吗?

张郃是一位不仅让刘备忌惮,据说连诸葛亮都不得不小心提防的曹魏名将,熟悉“孔明挥泪斩马谡”故事的读者都知道,街亭之败,虽可归罪于马谡用兵的可笑,但也说明了张郃善于用兵。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此后,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张郃形象多有改变,不仅将街亭败马谡之功移给了司马懿,而且将他的结局也写得很悲惨。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写张郃之死。说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北伐,连败司马懿。都护李严因军粮不济,乃谎称吴国欲攻蜀,向诸葛亮告急。诸葛亮先令杨仪、马忠引一万弓弩手去剑阁木门道埋伏,自率大军依次撤退,以魏延、关兴断后。魏军先锋张郃不听劝阻,向司马懿讨令来追赶。魏延、关兴轮流杀出拦截,且战且退。张郃放心追赶。直到木门道口,魏延回马再战,大败而走。张郃杀得性起,又见魏延败走,乃驱马追入木门道中来。其时天色已渐昏暗,忽听一声炮响,蜀军以木石塞断归路,两边万箭齐发,将张郃与百余部将尽皆射死。事后,诸葛亮还说:今日围猎,本欲射一“马”(司马懿),却误射一“獐”(张郃)。

据《三国志》有关传记记载:建兴九年春三月,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魏国以司马懿、张郃等率兵相拒。诸葛亮攻占祁山后,留王平守卫,自己率主力迎战,连败魏军。司马懿据险而守,不敢再战,部下讥笑他“畏蜀如虎”,司马懿又气又恼,派兵出战,结果大败。就在这个时候,蜀军“运粮不济”,负责运粮的李严又诓骗诸葛亮退军。魏军张郃率部追杀,追至“青封,与(诸葛)亮交战,被箭死”。蜀军“粮尽退军”,又一次失去了大好的战机,所以后来诸葛亮上表将李严削职为民。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张郃之死确实是诸葛亮“射杀”,但绝对不是诸葛亮“计射张郃”,更不是本欲射一“马”,却误射一“獐”。而且,张郃追杀诸葛亮是司马懿派去的,绝非张郃讨令去追,不听司马懿劝阻,以致遇伏身死。《魏略》所记甚是清楚:“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事实上,恰好是张郃反对追杀,他认为:按兵法上说,围城必须放开一条出路,归军最好不要去追杀,以此劝谏司马懿,可司马懿执意不听,“使郃追之”,才酿成了张郃身亡的悲剧。

为张郃之死悲惜的大有人在,最悲痛的,还是魏明帝曹睿本人,由此引发了一段谈话。《三国志·辛毗传》末注引《魏略》:“诸葛亮围祁山,不克,引退。张郃追之,为流矢所中死。帝惜郃,临朝而叹曰:‘蜀未平而郃死,将之若何!’司空陈群曰:‘郃诚良将,国所依也’”。由这段对话可见,张郃一度被明帝和重臣们视为国之支柱,他的死深为当时朝野所悲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