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54

第154章 司马懿忍辱负重拖死诸葛亮是真的吗?

司马懿“忍辱负重”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回。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但司马懿深知自己的韬略比不过诸葛亮,便采取拖延的战术,希望蜀兵粮草耗完后自动退兵。于是,魏兵不出营应战,孔明前思后想没有什么妙策,不得已便叫人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信,派人送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营中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道:“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剑,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但他也非寻常之辈,心机深不可测,涵养当然也超出常人,更何况在这种尤其需要冷静的场合,于是便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众将得知此事后,无不气愤,齐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司马懿说:“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杀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人送往合肥军前,奏书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只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此实为奇耻大辱,臣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意上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司马大营当众宣读道:“如果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资治通鉴·魏纪三》亦载:“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汉晋春秋》记载: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以其众而。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也!”曹睿、司马懿君臣的这出戏没有被姜维识破,但还是被诸葛亮识破了。此外,唐人武少仪在其《诸葛丞相庙》一诗中亦有诗句咏及此事:“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其实,司马懿之所以如此忍气吞声,是因为司马懿接见诸葛亮派来的使者时,只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来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根据这短短几句话,司马懿便做出断言:“亮体毙矣,其能久乎?”(《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于是,司马懿按兵不动,让诸葛亮病发而撤,根本用不着一兵一卒。果然那一年,诸葛亮没能等到麦收季节的来临,两军对垒百余日,他便撑不住了。“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三国志·诸葛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