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52

第152章 黄盖的苦肉计实有其事吗?

“苦肉计”是通过自我伤害取信敌人,以便麻痹对方或进行间谍活动的谋略。苦肉计的关键是自己是否能“苦”到让别人相信,这就需要深刻理解对方心理、摸准对方心理缺口,让自己的“苦”像洪水一样灌入对方心中引起对方同情和好感,乃至最后接纳自己。苦肉计要把握好分寸,太浅了不行,太深了也不行,两者都会让人感到怀疑,只有恰到好处才会引起共鸣。“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其中的一种。

《三国演义》记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想一举击败东吴。在赤壁,曹军与周瑜的三万兵马隔江相望。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谙水战,在船上站立不稳,一交锋,曹兵自然大败。曹操又下令用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黄盖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计。第二天,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痛打了一顿。黄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投降书给曹操,黄盖选取了十艘战船,船上装满干柴,并在上面浇上油,用布遮好。一切准备停当的黄盖带领战船乘风向长江北岸驶去。满载引火物的战船刚驶到江心,黄盖便下令张帆。帆一升起,战船立刻飞一般向前疾驶。当船离曹军还有二里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而船上的官兵都跳上小船,战船像一条条火龙向曹军的船队冲去,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兵马。

其实,三国历史上黄盖并没有什么苦肉计,但黄盖诈降实有其事。《三国志·周瑜传》有记载,说战役开始后,黄盖经周瑜同意,用轻利之舰数十艘,全部装满柴草,浇上膏油,裹上帷幕,树起牙旗,又在大船后系上小船。随后派人送书曹操,说要向他投降,然后浩浩荡荡驾船向北而去。曹操的军吏、士兵纷纷从营房里伸出头来观望,都知道是黄盖投降来了。离曹营还有二里时,黄盖放开大船,同时点火,当时东南风正急,一时船速如箭,火烈风猛,不但烧了曹操的水营船只,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烧了岸上的营落。周瑜率轻锐之军随后进击,曹兵只好大败而退。

《江表传》还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诈降书大意是说,黄盖受孙氏厚恩,多为将帅,待遇并不薄,但从天下大势看,江东六郡人马抵挡中原百万大军,实在寡不敌众,这为海内所共见。江东的将吏,不论愚智,都知道这一点,只有周瑜鲁肃偏怀浅憨,固执己见。从现实考虑,投降才是上策。到交锋之日,我黄盖便为前部,当随机行事,为曹公效命。《江表传》记载,曹操得到书信,还特地召见了送信的人,秘密盘问了许久,说:“只怕其中有诈,黄盖如果真的投降,建立大功,来日封爵受赏,一定在众人之上。”看来,曹操虽有怀疑,最后还是相信了黄盖。

依据这些史实,罗贯中进行了增饰再创造。经过精心编排,较之史实更为精彩。有苦肉计,有阚泽献书,二蔡诈降作内探,原来比较简单的情节变得曲折生动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盖的忠诚、阚泽的胆略,还有周瑜、孔明,各种人物性格也都在曲折的情节里又一次得到展现。曹操相信黄盖投降也就更合情合理,他的失败当然也更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