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24

第124章 神秘的八阵图是怎么回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节鱼腹浦观诸葛亮八阵图遗迹后,写下的一首著名诗篇。在诗人看来,诸葛亮的盖世功名,是与他推演八阵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的,八阵图也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三国演义》记载:蜀汉章武元年秋,汉昭烈帝刘备为报吴国袭破荆州、杀死义弟关羽之仇,亲率数十万蜀军、数百员战将,以蜀将吴班为前部先锋伐吴。大军出夔关(今重庆奉节附近)顺江而下,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连营七百余里,依山傍涧,结寨四十余座,大有一举扫平东吴之势。不期次年夏在彝陵(今湖北宜昌葛洲坝一带)被吴国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数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刘备仅率百余人仓荒逃回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境内)。陆逊紧追入蜀至夔关,误入长江边诸葛亮用乱石所布八阵图之中,忽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见怪石林立、枯树如剑舞;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涛怒吼似战鼓铮铮,陆逊无路可走。后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点,才得以走出阵图。

八阵本是作战时的布阵之法,至于它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很难考证清楚。有的说它是一种阵形,也有的说它是八种阵形,按《孙膑兵法·八阵》的说法,它应该是用兵布阵的统称。不管哪一说,都与方术无关。“八阵图”最早的历史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蜀志》中的《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其后,《晋书·恒温传》载:“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下,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那么,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阵”呢?

八阵图并非诸葛亮独创,它是诸葛亮在黄帝兵法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唐代李筌著《太白阴经》一书中说:“黄帝设八阵之形。……其后秦田余,蜀将诸葛亮并有战图以教人战。”宋代学者李昭在《八阵论》中进一步写道:“昔黄帝潜通八卦,而建一都之法。默会九天,而设三军之制。……至于孔明,则又上探黄帝之微意,下采成周之遗法,……而阵法备焉。故其制为八阵,自九天而进而演之,纵横皆八,而有八八六十四阵者,所以通乎八卦也。”这说明八阵在一开始就是由黄帝根据八卦的理论创造的,诸葛亮在学习黄帝兵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周文王后天八卦的“遗法”,加以融会贯通,从黄帝到诸葛亮,从八阵的创立到八阵图的发展,其兵法的八阵与哲学思想上的八卦是相通的,是紧密相联的。宋代著名学者、政治家赵忭在其所著《八阵图集记》中明确指出:“八阵取诸八卦,欲包并八荒也。……八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今按八阵,谓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者是也。”近代著名学者王缁尘更加明确地指出:“八阵又名八卦者,以此阵配置周密,猝迂敌人,不致仓皇失措;接战持久,则以生力军与交战军相互调剂,使力不乏。而进退出没,必极其便利。其意有类于阴阳奇偶之错综参互,故以八卦名之,此八阵图之概略也。”谭良啸先生在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之后,把书中关于八阵图的描写,与唐太宗和李靖谈论兵法的《李卫公问对》一书中阐述的八阵原理相对照,再参阅《握机图》,然后写道:诸葛亮的八阵图,“把八阵的四正四奇与遁甲的八门相配,变成了四生门,四死门,说得玄妙而令人费解。实则并非如此。八阵与八门相配是八卦与八阵相配转化过来的。”

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