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19

第119章 诸葛亮是如何“收姜维”的?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有一出戏叫做《收姜维》,又名《天水关》,京剧和许多地方剧种都有此剧,情节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在第九十三回前半段“姜伯约归降孔明”,叙述了姜维投降的经过。守卫天水郡的魏国大将姜维,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诸葛亮想收姜维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命魏延虚张声势打冀城,姜维得知消息,便请兵杀回冀城救母。诸葛亮又派俘将夏侯懋带兵前往冀城劝姜维投降。夏侯懋走到半路,听老百姓说姜维已献城降蜀,他只好往天水郡来。夏侯懋进城,把姜维已投降蜀兵的消息告诉了天水郡守城官兵。深夜,诸葛亮让人假扮姜维攻打天水郡。守城官兵更认定姜维降蜀是事实了。姜维苦守冀城,粮草缺乏。一日他带兵劫粮,蜀兵乘虚取冀城。姜维失城只好向天水郡逃去。天水郡众将,误认姜维已经投降,不准他进城。姜维无奈落荒而去,走不到数里,诸葛亮乘车而出。姜维见自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便下马投降了诸葛亮。

据《三国志·姜维传》载:“建兴六年(228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郤。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城),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可见,姜维等人归汉,实非本意,乃见疑于天水太守马遵的无奈之举。参阅鱼豢的《魏略》,有助于我们对详情的把握:“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乎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也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回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未及遣迎冀中人。今亮前锋为张邰、费繇等所破,遂将维等却缩,维不得还,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击保官以延之。”鱼豢所载与陈寿有些不同,但姜维等人降汉乃见猜于天水太守马遵抑或雍州刺史郭淮的不同而已,姜维等人降是不得已的选择。

姜维归汉之后,诸葛亮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三国志·姜维传》中这样记载姜维归汉之后诸葛亮的喜悦与对姜维的称赏:“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三国演义》说诸葛亮设计收姜维,从他母亲身上大作文章。因为姜维是为了不使老母有失,才去守冀城的,从而使诸葛亮的反间计一步步地得以成功。又说马谡失了街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难保,诸葛亮派心腹人到冀城接姜维的老母,送入汉中。这都是与史实不符的。本来姜维的投降与营救老母毫无关系,马谡失街亭后,姜维老母的下落也不像《三国演义》所说的那样。据《三国志》姜维本传记载:姜维的老母原在冀城,马谡失守街亭后,蜀军从冀城撤退,没有来得及接出姜维的老母,姜维便与老母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