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15

第115章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吗?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小说中写道,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借机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命诸葛亮造十万枝箭,并说十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并以三天为限。周瑜很吃惊。尔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六百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二十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疑惑,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二十条船。箭射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五百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

读了这段故事,人们常常会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其实,诸葛亮并没有做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类似的故事曾发生在孙权和曹操的身上。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稍后,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由此可见,导演“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