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13

第113章 诸葛亮真的“挥泪斩马谡”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京剧中有所谓“失、空、斩”的传统剧目,也即《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故事大意说:司马懿率军出关,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去守街亭。在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将军队驻扎在山上,被魏军四面围定,断了水路,军中大乱,仓皇间失了街亭。司马懿引大军五十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万不得已,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为退兵汉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严明军法,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推出辕门外斩首。

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让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斩马谡”的真相。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诸人传中,不妨将其综合起来分析一下。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传说中及至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中“优游无事”,达数十年!第二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提及《襄阳记》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这一段说明马谡临死前未曾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不必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自己的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而在《诸葛亮传》中称诸葛亮“戳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从这两传来看,马谡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呢?答案是没有。在《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违背军令,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于最后惨败而归,并直接导致此次出击祁山的战果——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深知自己失败,后果严重,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也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便是史书的马谡之死。只是在小说家的撰写过程中,将马谡畏罪潜逃一事略过不提,并作了一些虚构,这一段就艺术角度来看,比之史实的确更是感人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