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禅
19929400000011

第11章 情感篇(2)

有人说过,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既然如此,何不慎怒多一些,加强自己的品性修养,免得在发怒时伤人伤己。多给人以关怀和爱心,人人都能以慈悲为怀,这样方可获得永久的安宁与幸福。

赞叹的力量

一般人见到鬼,必定会吓得魂不附体,而慧嵬禅师则不然,他反而能面不改色地与其交谈。

禅师每天都在山洞内坐禅度日,有一次来了一名无头鬼,禅师便对他说:“你原本就没有头,因而不会头疼,真舒服。”说完,那鬼顿时就消失了。

过了一段时间,洞内又来了一个无体鬼,于是禅师说道:“你原本便没有身躯,也就不会为五脏六腑的疾病而备感痛苦,真是好幸福啊!”无体鬼听后,很快也消失了行踪。

接下来的日子里,接连有鬼魂出没。禅师一见无口鬼,便说没有口最好,免得恶口两舌,造业受罪;无眼鬼出现,他就说没有眼是再好不过了,免得乱看心烦……如此下来,随着时日的推移,幽魂野鬼不再来打扰禅师了。

从此,禅师也能一心修行,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师。

殊不知,连鬼魂都喜欢被人赞叹,那我们更应树立一种经常衷心称赞他人的心态。如此不仅能让自己身心健康、胸怀宽广,而且能给人带去欢乐和动力,也可以使自己行事更为灵活便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村菊香

一日,禅师从野外采回一颗菊花,便把它种在禅院里。到了第三年的秋天,整个禅院都长满了菊花,简直就成了个菊花园。花香怡人,从山下的村子都能闻到香味。

于是,村民们便上山来欣赏菊花,他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啊!”并且向禅师要求采几棵花回去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在得到禅师的同意后,他们就立即动手挖花根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如此没经过多长时间,禅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的院子里显得是那样的寂寞,以至于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后,对着禅师感叹道:“真可惜,原本应该是香味满院的。”

禅师笑了,继而说道:“这样更好啊!三年后可是一村菊香。”

弟子听完也看着禅师笑了,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我们应该学会把美好事物与人共享,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幸福。只有大家都拥有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不要总为自己着想。殊不知,在看到别人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时,自己也会深深地感觉到,原来与人分享幸福比自己独占幸福更幸福。

已经谢过

夜里,七里禅师诵经时,有一个强盗手持利刃闯进来恐吓道:“快把钱拿来,否则就杀了你!”

禅师头也不回,安然说道:“不要打扰我,钱在那边抽屉里,自己去拿好了。”

强盗搜刮一空,正要转身离开,七里禅师却叫住他说:“不要全都拿走,留一些给我明天买花果供佛。”强盗一愣,但仍依言留下一些香果钱。

强盗离开时,禅师又说道:“收了人家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走吗?”强盗心想这和尚怎么这么罗嗦!随便行了个礼,就跑掉了。

后来,强盗因其它案子被捕,衙门通过审问知道他也偷过禅师的东西。当衙门请禅师指认时,禅师却说:“此人不是强盗,因为钱是我给他的,记得他已向我谢过了。”

强盗十分地感动,便于刑满之后特意拜在七里禅师门下,出家为僧了。

禅者普度众生。他们能抓住极其微小的善念,让人得度。真正体现了“我佛慈悲”的禅道。其实,世间众人何尝不应开发出心中的潜藏的善念呢?有善因必有善果,使自己不再为世上的浮华所苦恼,能够清闲处世。

不许为师

兜率从悦禅师访问密行的清素禅师时,非常恭敬。有次吃荔枝,正好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恭敬地停下来说:“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你尝尝!”

清素很欢喜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自从先师圆寂后,已经很久没吃过这种水果了。”

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去他座下忝为职事一十三年。”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地赞叹道:“十三年来甘愿忍受职事这样的贱役,一定得到他的真传了。”

清素禅师看着手中的荔枝,感激地说道:“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如今看你这般虔诚,为了荔枝之缘,我愿破例为你印证!”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

清素禅师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

从悦大师得道之后,清素禅师先喊道:“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传于我!你自有你的老师!”

态度决定一切。从悦也就是在对前辈的恭敬中得道的。其实,大凡做事,都离不开“恭敬”二字。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恭敬的品质,以良好的态度为人处世,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达到巧妙地处世。

不求回报

日光和月光照在树上,人们正是通过日月的光芒,才领略到了树上花儿的美丽。人们在赞美那漂亮的花儿的时候,难以想到花儿背后日月的作用;那花儿也从未想过它们的美丽得以呈现,有着阳光和月光的一份功劳。因而,花儿也就不会想到去报答日月的恩惠了。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宇宙万物都是其法身。自己关照自己,本是理所当然,就像太阳与月亮一样,只是去温暖呵护世间万物,却从不期望有所回报。

古人说得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可能多的想着别人,以自身的一份微薄之力给人提供帮助。而不要总想别人是否会给予回报。殊不知,自己会不自觉地从给别人提供帮助中获得快乐,当自己身处困境,也会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幸福。

友情之花

唐代诗僧丰干、寒山、拾得被人们称作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又被人们分别喻为弥陀、文殊、普贤。这不仅是说他们之间的友谊可比先贤,同时也说明他们之间佛心相通,诗魂相系,诗友情深。

这三个人中丰干年龄最长,是天台山国清寺的和尚。他从路边拾到一个孩子,抱回寺中,取名拾得,并将拾得养大。对拾得来说,丰干既是师父,又是父亲,他们之间的感情可想而知。

寒山比拾得年长几岁,在俗时习儒,由于看不惯社会的腐败,后出家习禅。身住寒岩,因名寒山。当时拾得在国清寺当伙僧,每日将厨房所剩的饭菜装进竹筒,寒山按时取走食用。

这三个人因有这种关系,加之性情相通,志趣相投,遂为诗僧三友。这里有拾得的诗为证:“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三人中丰干死得早,寒山和拾得归住天台的南峰岩洞中,二人死在一起,后人在岩洞里捡到“寒拾舍利”,人们为了纪念寒山和拾得两位友人崇高的友情而名南峰岩洞为“寒拾岩”。

禅僧之间或者僧俗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彼此的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不仅可为诗友禅侣,而且可引为知己,成为难舍难分的患难之友。

禅师的眼泪

有一次,空也禅师外出弘法。在经过一段山路时,忽然窜出许多土匪,个个面目凶悍,手里还拿着刀剑,对着禅师索要“买路钱”。空也禅师见状,不自禁掉下了眼泪。土匪们看后,都嘲笑禅师胆小如鼠。

过了一会儿,空也禅师朗声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老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只是想,你们这些有力气的年轻人,为何不去干正事,做一番事业来。如此下去,所犯罪过之大定会为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所不容。将来死后必将打入地牢,经受万般法难。其实,我是在为你们落泪啊!”

强盗们听完,竟然抛下了贪图之心,皈依佛门,拜空也禅师为师。

强盗入道,只为他们一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视甚高。但是禅师以情动人,真正是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使得一群恶人皈依我佛,并且从中得到了大清静和大安乐。这些强盗见空也禅师竟为他们流泪,当下便断掉了自己的世俗尘念,自此得到解脱。在禅师的行为中,体现了我佛的慈悲为怀和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