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88

第88章 为士

原文

峨冠博带而为士,当自拔于凡庸;喜怒笑嚬之易动,人已窥其浅中。

故临大节而亦不可夺者,必无偏躁之气;见小利而易售者,生之斗筲之器。

礼义以养其量,学问以充其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庶可以立天下之大功,成天下之大事。噫,可不忍欤!

译文

古代士大夫戴高帽,佩宽带,自然显示出超越一般人的仪表。轻易地喜笑怒悲,别人就会容易了解他的内心。因此,在生死关头保持自身节操和志向,自然就没有浮躁之气。如果见到小利益就出卖自己的人格,自然是气量狭小,目光短浅之人,注定不会成功。

用礼义来培养自己宽容的气质,以学问来提高自己的聪明智慧。不要因为贫贱而伤心,也不要因为富贵而沾沾自喜。这样才可以成就大的功业,完成天下大事。唉!人们若想成为士大夫之类的贤人,又怎能不忍住浮躁之心呢?

活学活用:礼义养量,学问充智

礼是衡量天理与人事的准则。义,是内心的法式,做事的准则。所以孔子说:“有德行的人是以义为本性,按礼去行事的。”学问、思辨,就是为了明辨善恶是非,而做明智之事。

《易·乾》中说:“有道德的人总是通过学习来扩充知识,总是通过相互探讨来辨别是非善恶。”

《杨雄传》中记载:杨雄平时做人比较淡泊寡欲,没有什么贪婪的欲望,不去拼命追逐功名利禄,对于贫困艰辛也不是时时挂在心上。他起初担任郎官,后升任为大夫。可见能够称为士的人,然后才能成就大的功名、大的事业于天下。断章取义:

君子在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不会动摇、屈服、丧失他的气节和原本应具有的礼义。才为德所用,而气节是德的核心,两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