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82

第82章 小节

原文

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视大圭者,不察察于微玷;得大木者,不怏怏于末蠹。以玷弃圭,则天下无全玉,以蠹废材,是天下无全木。苟变干城之将,岂以二卵而见麾,陈平而奇之智,不以盗嫂而见疑。

智伯发愤于庖亡一炙,其身之亡而弗思;邯郸子目于园失一桃,其国之失而不知。

争刀锥之末而致讼者,市人之小器;委四万斤金而不问者,万乘之大志。故相马失之瘦,必不得千里之骥;取士失之贫,则不得百里奚之智。噫,可不忍欤!

译文

顾全大局的人,不会计较区区小节;做大事的人,就不会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欣赏美玉的人,不会在意美玉上一点点的瑕疵;得到巨木的人,决不会因尾梢有一点被虫蛀而怏怏不乐。如果因为一点瑕疵而扔掉整块美玉,则天底下就没有美玉了;如果因为有一点被蛀坏而扔掉整根木头,那么天底下就没完好的木材了。苟变是捍卫国家的良将,不要因为吃了别人两个鸡蛋而废止不用;陈平有出奇制胜的智谋,不应因为怀疑与嫂子有染而不重用。

智伯因为厨子拿走一碗肉而发怒,却不能预见自己的灭亡;邯郸子因为园中丢失了一个桃子而横眉立目,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却一无所知。

为了像刀锥之端那么细小的事就争论不止,这是普通市民的小气量;刘邦曾经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却不过问使用的情况,这是君主的胸怀,是成大事应有的气度。所以,如果伯乐相马以肥瘦作标准,就不会得到千里马;如果秦穆公选才爱富嫌贫,就不可能得到百里奚那样的良相了。唉!面对小小瑕疵或毛病时,人们怎能不忍住挑剔嫌弃之心呢?

活学活用:顾全大局,不拘小节

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成就大业,需纵观全局,万万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来。事物的存在往往是正反两方面的,我们需要看清主流,而不要轻易做出结论。相同的道理,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过份强调细技末节,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没有重点,就会找不到头绪,也就无从下手。因此,不管是用人还是处事,都应该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他的缺点。忍小节,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去纠缠小节、小问题,要宽恕别人。

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

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

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太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的师兄弟。

此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用一颗谅解和关怀之心去对待无心之过,远比施以暴行来的有效。

断章取义:

所谓大人物,就是不拘泥于细节,从而成就大业的人。因此,面对小小瑕疵或毛病,怎能不忍住挑剔和嫌弃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