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47

第47章 俭

原文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人生用物,名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

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

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译文

用节俭来修身养性,就不会有太大的忧虑;用节俭的原则治理家务,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

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上天对其有一定的限量。就像夏天如果雨水太多,秋天就一定会有干旱发生。

鲁人用瓦盛粥送给孔子,孔子就像对待接受贵重的馈赠一样对待它;晏婴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装不满器皿。李崇经常吃腌、煮韭菜,被门客戏称为“二韭一十八”;庾之澄经常吃腌、煮、生韭菜,友人笑曰:“三韭二十七”。

公孙弘官至丞相,吃粗米,盖布被,一点假都不敢做。粗茶淡饭,不必感到惊讶。每天吃饭用钱上万,实在是太过分了。唉!勤劳节俭是修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活学活用:以俭治身,以俭治家

人能忍受俭朴的生活,也就没有贪欲,没有个人的私欲,为人才能正,为官才能清,才能抵御奢侈之风的侵蚀。

一个人要是能以节俭修身,忧虑就会远离;以节俭治家,就不会求助于人。

对于奢和俭的问题,古人是从俭拒奢的,无论是从其思想还是其行为都保持这一传统。《劝忍百箴》也要求人们能够忍奢就俭、勤劳工作,不要过分贪图享乐。

俭朴的生活能培养一个人的浩然正气。

齐景公在位期间,生活非常奢侈。晏婴为了劝谏景公,自己生活非常清贫。景公很尊重晏子,不忍心他过平民一样艰苦清贫的生活。有一天,趁晏子出使晋国不在家的机会,给他建了所新房子。谁知晏子一回来,就把新房子拆了,给邻居们建房,把因给他建房而迁走了的邻居们请回来。景公知道了,很生气,说:“你不愿打扰百姓、邻居,那么替你在宫内建一所住房行吗?我想和你朝夕相处。”晏子一听,急了,说:“古人说,受宠信要能知道自我收敛。您这样做虽然是想亲近我,但我却会整天诚惶诚恐。我一个臣子怎能这样做呢?那只会使我与您疏远。”

景公无法强求,只好退一步说;“您的房子靠近闹市,低湿狭窄,整天吵吵闹闹,尘土飞扬,不能居住。给你换一个干燥高爽,安静一点的地方总行吧?”

晏子也不接受,他连忙辞谢,说:“我的祖先就是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我能继承这份遗产,就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地方靠近街市,早晚出去都能买到我所要的东西,倒也方便,实在不敢再烦扰乡邻而另外再建房了。”

景公听了,笑着问:“靠近街市,那你一定知道东西的贵贱!”

“当然知道。百姓的喜怒哀怨,街市货物的走俏滞销,我都很熟悉。”

景公觉得有趣,随口问道:“你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那时,景公喜怒无常,滥施刑罚,常常把犯人的脚砍下来,因而市场上有专门卖假脚的。晏子想趁机劝谏景公,便说:“据我所知,假脚的行情看涨,而鞋子却卖不出去了。”景公马上收敛起笑容,脸色非常严肃,再不作声。这事对他触动很大。过了不久,他便下令减免刑罚。

一桩平凡的小事,一席平凡的交谈,聪明的晏子却能抓住机会,巧妙地劝谏景公,减免刑罚,免除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

晏子不仅劝告君主要忍奢侈行俭朴之风,而且还劝告君主应该减少刑罚,真正的为民办事,这是他的贤能之处。

断章取义: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的人们,一定要远离奢侈,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因为人一旦追求奢侈的生活,免不了就会贪赃枉法,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人们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安于平淡,克勤克俭吧,因为清廉自守,也是人高洁品质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