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38

第38章 仇

原文

血气之初,寇仇之恨。报冤复仇,自古有闻,不在其身,则在子孙。

人生世间,慎勿构冤。

小吏辱秀,中书憾潘。谁谓李陆,忠州结欢?

霸陵尉死于禁夜,庾都叔夺于鹅炙。一时之忿,异日之祸。

张敞之杀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国之释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惨乎深文以致辟,莫难乎以德而报怨。君子长者,宽大乐易,恩仇两忘,人己一致。无林甫夜徒之疑,有廉蔺交欢之喜。噫,可不忍欤!

译文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容易与人结怨。报仇雪恨,自古就不断发生。不能对其本人泄恨,就对其子孙进行报复。人生在世应谨言慎行,勿结仇怨。使子孙受辱而终得报仇,吕壹结怨于潘浚而不免被诛。谁又能想到李吉甫和陆贽最后会在忠州化干戈为玉帛呢?

霸陵尉被杀,是因为禁止李广夜行的缘故,庾悦被夺兵权,是因为昔日没给刘毅鹅肉吃所引起。一时积下的忿恨,酿成日后的灾祸。

张敞之所以杀絮舜,只是因为恼怒于絮舜说他只当过五天京兆的话。韩安国能不记恨死灰可溺灭的侮辱之言,而没有报复田甲。

最残忍的事莫过于罗织罪名去致人死地,最难的事莫过于是以德报怨。君王也就是长者,温和而又平易,能够不计恩仇,使其和谐一致。因而没有李林甫那种一夜数易其住所的恐惧,只有廉颇、蔺相如交欢结好的喜悦。

活学活用:血气之初,寇仇之恨

真正的心怀大志者,应该不因小事而去与人结怨,更应该努力做到以德报怨。

宽大自己的仇人,仇人会良心发现,必会找机会相报;反之,冤冤相报,将永远也没有一个终点。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带到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有罪。

断章取义:

仇恨越积越深,仇争不忍,则会以仇报仇,无休无止,这样对个人、对事业都没有益处。只要能认识到仇争的害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化解矛盾,团结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