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33

第33章 谄

原文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

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

书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与地位高过自己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是领会了和人交往的关键。花言巧语、察颜观色,被认为是为富不仁的小人。

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献媚,西汉的长孺为人倨傲、正直,能当面指责汉武帝的过失。萧诚因柔善美言,张九龄因此而断绝了和他的交往。

郭弘霸品尝魏元忠的粪便,宋之问为张易之奉便器,赵履温甘做安乐公主之牛马,丁渭在都堂为寇准擦试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的谄谀行为,都被记在了史册上,遭受后世的耻笑和唾弃。唉!谀媚之人遭世人如此唾弃,又怎能不收敛自己的谄媚之心呢?

活学活用:上交不谄,交人关键

与地位高的人交往,而不低声下气、阿谀奉承,那是维护了自身的德性。这是作人和与人交往的关键。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小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以此来取悦别人。也许这种做法使其欲望得到满足,但是跟着人的仁德也就烟消云散了。

唐朝的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很要好。严挺之讨厌萧诚阿谀奉承别人,就劝张九龄谢绝和萧诚的来往。一次张九龄忽然气愤地说:“严挺之太刚直,只有萧诚和柔可人。”当时李泌在旁边,对他说:“您从布衣出身,凭借自己的正直才当上宰相,难道你还喜欢和柔的人吗?”张九龄听了,吃了一惊,马上郑重其事地对李泌表示感谢。

唐朝的宋之问,字延清,是汾州人。武则天时担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的官职。当时张易之等与武则天关系非同一般,人称张易之等五人是武则天的五郎。宋之问倾力巴结张易之,阿谀奉承他,甚至在张易之大小便时,也给他端着溺器。后来张易之失势,宋之问也被贬到了泷州。

断章取义:

面对权贵,不少人卑躬屈膝,这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做法。不畏权贵,敢于以死相拼,表现出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魄,是真正的勇士所为。荡涤谄媚之心,才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