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23

第23章 礼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鉏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馌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拟制的一些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一种制约束缚。出门时就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用民时就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准则,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废除的。鉏因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了他;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了攻打。

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臼季途经冀地在田间发现了冀缺的道德。子路在临死时候都不忘系好帽带,曾子将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啊!他们对礼的恪守足以垂教后世!

活学活用:天理节文,人心检制

古时候的礼节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来制定的,目的在于制约人的心性,使其不随心所欲。万事礼为先,礼也就被历代所推崇,礼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礼能驱走邪恶,礼能使人变得高尚。

一天,一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来到大德寺,找一休和尚。他冲着一休和尚说:“禅师,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绝不跟任何人吵架或打架。就算有人向我吐痰,我会默默地把它擦掉,绝不揍那个人。”一休和尚说:“不,不,别人向你吐了痰,你可别擦掉,任它在身上自干好了。”

年轻人有点不服气:“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让吐到身上的痰自干,我的耐心可没那么大啊。”一休和尚劝说:“这有什么难?你不跟他发生任何纠纷,他却向你吐痰,这种人简直就是一只苍蝇。给类似苍蝇的人吐了痰,对你绝不造成什么耻辱,何必为它而大怒?你不但不要发脾气,大可嘲笑他呀。”

年轻人还是一肚子疑问:“那,要是有人挥拳揍我呢?”一休和尚答说:“以同样的态度对付他。”话刚说完,年轻人就握紧拳头,朝着一休和尚光秃秃的头,猛然打了一拳。他瞪着一休和尚,问说:“怎么样?我这样揍您,难道您不生气?”一休和尚若无其事地笑了笑,说:“哈,我的头硬如石头,你那么用力一揍,恐怕伤了手了吧?痛不痛呀?”

年轻人见他不恼不怒,态度从容,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此例只不过是因为礼教而使人改变心性的例子,自古圣人更是讲求礼教的典范。子路和曾子临死时仍不忘礼教,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

断章取义:

礼义廉耻,礼位居其首,没有礼节的人,很难在当今社会立身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