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22

第22章 义

原文

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祈奚忘怨而进解狐。

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

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蜡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

当断不断,是为儒夫。勿行不义,勿杀不辜。噫,可不忍欤!

译文

义,也就是处理事情恰当准确。以它为准绳行事立身,是没有错的,就算是要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该处罚的,就算是亲朋好友也不能包庇;该推荐提拔的,就算是仇家也不能故意发难。

李笃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救张俭,祈奚不计前嫌推荐解狐。吕蒙不因触犯法令的人是同乡而不斩,孔明不因败绩之人是自己爱将而不杀。

叔向多次责备叔鱼的邪恶,实在是想留下正直人的名声,石碏杀掉了儿子石厚,这样的行为应该说是大义灭亲吧?

该做决定的时候,犹豫不决,那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不要杀无辜之人。舍身取义,大义灭亲,是大家所推荐的,为了义,又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私情呢?

活学活用:舍身取义,大义灭亲

做人应该深明大义,为了正义就算是牺牲性命也应该在所不惜,为了维护国法,保全正义,就算是给亲人带来灾难,也要能公正对之,而不能存有丝毫包庇之心。如果你周围的人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算是你的生死仇敌你也应该奋力推荐,这才是真正深明大义者之所为。

晋景公宠用佞臣司寇屠岸贾,整天游猎饮酒,不理朝政。这时梁山突然无故崩塌,屠岸贾乘机诬陷相国赵朔,晋景公就派屠岸贾率兵前去诛杀赵朔。赵朔全家除妻子和未出生的儿子赵武藏于宫中没有遇害外,一百多人全都被钉死。

程婴受赵朔临终之托扶养赵武,后赵武在宫中顺利产下,可是处境非常危险。面对这样的情景,程婴和赵朔生前另一个家臣公孙杵臼商量,为救赵武决定订下调虎离山之计。

一天程婴去告发公孙杵臼,说自己一起和公孙杵臼替赵朔抚养赵武,因怕公孙杵臼告发自己而招灭家之祸。所以先来告发,并带领屠岸贾找到杵臼的藏身之地。面对出现在眼前的的士兵,公孙杵臼假装很害怕转身就跑。而程婴又不失时机地高喊:“你跑不了啦,司寇已经知道赵氏孤儿藏在这里,你赶快交出来吧!士兵一拥而上把杵臼捆邦起来。”

屠岸贾质问杵臼:“赵武在哪里?”杵臼面无惧色说:“这里没有赵武。”屠岸贾命士兵搜查房间,结果找到一个穿着完全像权贵人家的婴儿,杵臼一见婴儿被找到,就奋力来夺,但被士兵死命抓住不能脱身。杵臼大骂道:“程婴你这个卑鄙小人,有负主人之托,看你死后有什么面目去见主子。”程婴被公孙杵臼骂得无地自容,就请求杀死杵臼。屠岸贾命士兵杀死了杵臼,接着把孩子也摔死了。面对着朋友和亲生儿子的被杀,程婴心如刀绞。原来刚被屠岸贾摔死的孩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目的是为了引屠岸出城而救赵武。

屠岸贾离开都城后,对晋宫监视就放松了,加上又找到了赵氏的孤儿,就更松懈了对出入宫廷人员的盘查,一向与赵朔很友好的大夫韩厥乘机派心腹人员,假扮医生进宫给庄姬治病,把赵武藏在药箱里带出晋宫,藏在韩厥家中。程婴随同屠岸贾回到都城后,不愿领取千金之赏,也不愿做屠岸贾给他的官,悄悄地抱着赵武逃到孟山深处养育。

程婴抛弃家庭,背负着千百万人的误解、唾骂,亲自耕作,教赵武学习文化知识,历尽了千辛万苦。经过15年的艰苦历程,终于把赵武养育成人。晋悼公执政为赵氏平了反,诛杀了屠岸贾等人,任命15岁的赵武为司寇,嘉奖了程婴、杵臼的忠贞。当然,当今社会并不需要你像故事中的杵臼、程婴这样的做法,我们更提倡知人善用和忠诚于上司。

断章取义:

道义是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大家都极为推崇合乎道义的行为;面对义时,自己的私情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