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19928500000024

第24章 明星崇拜心理(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又将对神灵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英雄的崇拜。但早斯的对英雄的崇拜又过度地将英雄神化了,即把英雄当作神来对待。这也是早期人类思维特点。这种英雄与人的距离,是与神灵的距离没有多大区别的。其作用除了有对根本不存在的对神灵的崇拜之外,又有了以人为化身的英雄。一直到中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资产阶级个人登上历史舞台,人的价值才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政治口号。这表明人所崇拜的英雄已不需要从神灵那儿去获得光环,来地雄幻化成神,英雄也不必象神灵那样万能,英雄只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什么政治军事领袖、航海家、探险家,创造新思想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只要代表着所处时代的精神,都可以被当作英雄来崇拜。当英雄逐渐取代了神灵,成为人类的崇拜对象时,人与神灵之羊的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被彻底打破了(其时这正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种鸿沟)。人们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人物都是那些具有非凡个性,毫无社会背景的自我奋斗的人物。人们这个时期所崇拜的英雄都是带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传奇的人物。他们之所以为人们所崇拜,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力量,在面临巨大的危险局面时,他们勇敢、忠诚而富有智谋,并富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但是,这种英雄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毕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且多数是在死后英名流传千古的。这就给人类带来一种极大的遗憾。而且这种英雄的可望而不可及,与神灵的不可相提并论,对崇拜者来说是一种同样的客现效果。

到了20年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具有神奇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一种新的英雄开始取代以往那种真实英雄。这类英雄的特点是依凭媒介的力量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此称为媒介对象,是因为他们更接近人们。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再象以往英雄那样高不可攀。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在他们身上更多地看到了自己自身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感受到了自我实现需要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大量的追星族。而人们从追星族那狂热的热情中(虽然这种热情一时难以被更多人所接受),又得到了自我价值客观的一种特殊鼓舞。

明星崇拜心理,是人们对神灵、英雄的长期崇拜中所形成的可望不可及心理的一种补偿,即看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希望。这种看似微妙的,不易被人理解的变化,是整个崇拜心理的一种变化,即崇拜对象不再被当作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偶像,而是变成一种自我价值客观的一种可能性的呼唤。

明星崇拜是崇拜心理的一种世俗化

时星崇拜无疑消除了由也于人类缺乏自信而人为造成的众人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感。这种距离越近,英雄人物就离现实越近,英雄也就被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这种距离越,远英雄人物就离现实越远,到了一定程度就被幻化成神。众人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各有其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作为媒介英雄,往往能得到比高大全的英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众人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感缩小了,使人们从中更多地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这是明星崇拜中的正向心理效应,即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负向心理效应,即消极作用。

世俗化在历史过程中也有过其积极的作用。开始世俗化被用来指一种用科学与理性的术语对人的行为和其他现实作出解释和论证的倾向来取代对现实的宗教解释和对人生的宗教倾向。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婚姻不是上天为了世代相继而决定的,而是人在时间中以血素关系为依据,为满足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要而结成的,这个人也就已经经历了世俗化的过程。世俗化的结果是,同那种多少自发地把洪水、死亡、战争、和平等等以及其他任何现象都“解释”为是“上帝的意志”相反,它更多地从自由科学的规律和关于人类互相作用的社会学的规律中去寻找解释。换言之,世俗化是一心理状态,它是具体的,可以度量的发现象。

许多人把世俗化视为用对科学原则的信仰取代宗教信仰。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现代西方科学的开端,当时科学家第一次敢于把宗教对实的观点置于一边,以便达到对材料的客观考察和估价。因此,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世俗主义者,他们否定了当时已属教信条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信仰。世俗化的罗辑终端是,拒绝相信任何不能为经验所证实的关于人、世界或宇宙的说法。

以上所述的世俗化,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世俗化。这种世俗化是与宗教的神圣化相对立的世俗化,即是作为宗教的神圣化的对立物提出来的。随着历史的发,这种世俗化的本来意义也就消失了。

罗伯特·贝拉在其《宗教进化》中,对世俗化进行了更有意思的描述:在宗教历史进化过程中,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主题是,人们的神圣的或超自然的事物同世俗的事物之间所作的区别与差异越来越复杂了。到了第五个阶段(现代时期),这一过程便以对神圣事物与世俗事物的区别的瓦解而告终,并为对生活与现实的多种多样的观点所取代。这种取代是世俗化真下正走向世俗化的一种取代。人们的崇拜对象由真正的英雄到传媒英雄——明星——的转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世俗化也就是明星崇拜的一种必然的心理走势。

明星崇拜的走势

明星崇拜心理的世俗化决定了其走势的世俗化。这种走势带有其必然性,这是由其崇拜对象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所决定的。

追星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主要是指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媒日益走入千家万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人们现代崇拜心理意识的一种必然走势。即当人们对虚无飘渺的神灵崇拜已失去应有的兴趣(主要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对那些半神化的英雄崇拜也司空见惯的时候,随着人们个性的充分发展,必然会选择传媒英雄之一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但对同时而来的崇拜心理的世俗化可能是缺乏预见的。

当人们将崇拜对象由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降到传媒英雄中的明星时,也就标志着人类理想的一种世俗化。按照涂尔干的说法,宗教来自于世界分为神圣和世俗。宗教的衰落,那是因为神圣的世界正在缩小,人类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失去了神圣的情感。而人类的崇拜由宗教性的神灵崇拜到世俗性的英雄崇拜同样标志着一种对神圣观念的追求被自恋主义所替代,而对于明星的崇拜,更是自恋主义发的极致。试想,当人们从对明星的崇拜中得到了一轻而易举的自我价值客观的安慰时,这种安慰又有多大的价值呢?这就如同人们一提起现代化,首先就从服装上对自己进行一番自我包装,然后对照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服装进行比较,似乎在这种外部包装上一旦划上等号,就以为已经现代化了的道理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大量的歌厅,到歌厅去卡拉0K一下,或是服务员小姐送上一把鲜花,或是电子计分屏幕上显示出高分时,就以为自己也是一名歌星了,也唱出了专业水平。那么,对于歌星的崇拜又有多大价值呢?

从另一个角度说,虽然对明星的崇拜可以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只能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满足。因为你所从事的事业、职业、工作,绝不是演员、歌手、运动员,你要真正使自我价值的真正和现实性的实现,并不以你是否追星,是否崇拜明星而得以实现,而必须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勤奋努力,刻苦奋斗,经过无数的曲折和失败,才能正获得实现。因此,从这个方面说,追星也好,崇拜明星也好,是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使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时间更紧张。所以,从这一侧面说,崇拜明星,当追星族纯粹是一种世俗化的作法。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星崇拜就绝不是一种人类信念的提升,而是一种神圣理想的堕落。

而且应当看到,目前出于一种商业行为,媒介对明星的制作越来越依赖于观众的好恶和时尚。因此,对于具体的某一媒价英雄来说,根本不可能具有英雄那种长久的魅力,他们可能“一夜成名”,瞬息之间为观众所接受,但同时也就可能很轻易地被人遗忘。于是,被人所崇拜的对象就经常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中,让人感到英雄很好当,也很容易被人忘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作为崇拜对象的严格意义。而且,根据观众的好恶和时尚来包装明星,这无疑是让观众自己欣赏自己。自己崇拜自己的一种极世俗化的一种作法。这样的明星就只具有商业化效能,而绝没有崇拜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明星崇拜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追星族的热情,有时会在商业化的明星制面前变得逐渐冷静起来,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番,应当苦苦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当这咱冷静的分析提上日程时,明星崇拜心理的走势又如何呢?

关于当前大际青少年明星崇拜的研究

现状

其一,明星崇拜是当前大陆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崇拜的主要对象,但不是唯一的对象,与当前社会的价值娶向多元化一致,青少年的崇拜对象也是多元化的。明星崇拜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对象中凸现出来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数量上占相对优势,还与下列诸多因素有关:首先,明星崇拜较之对科学家、政治家等物的崇拜而言具有公众崇拜的群体性特点和明显的社会后果,如拥有松散的追星族群体和较规范的歌迷会组织以及相应的群体行为,因而它容易被社会现象化;其实,明星崇拜是大陆改革开放心后出现的新现象,它具有与英雄崇拜、领袖崇拜等崇拜不同的形现形式的社会后果,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和兴趣;最后,尽管对其他人物的崇拜也需要借助于人众传媒的介绍和宣传,但与对其他人物的崇拜相比,由于明星本身与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明星崇拜对操批大众传媒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影响,明星崇拜受到大众传媒更多的关注,从而也受到大众社会中人们的更多关注。

其二,无论是与当代中学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相比,还是与他们的家长那一辈子的崇拜相比,明星崇拜中崇拜的内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更我的是指喜欢、欣赏的情感成分,佩服和尊敬的成分已退其次。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源是崇拜的实质发生了变化。对科学家崇拜的实质是对科学崇拜;对政治家崇拜的实质是对不可知力理的崇拜;而明星崇拜的实质是对人本身形象的崇拜。这种表象不仅是指人的外表形象,而是指包括其在内的人的形象的理想型因社会环境和个体的不同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都因渗入了晕轮效应而不具有现实性。形象崇拜的实质决定了明星崇拜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崇拜的内涵,对科学、权力以及不可知力量的崇拜只可能是以尊敬、佩服和敬畏为主,只有对人的形象的崇拜才会包含着很多喜欢的欣赏的成分。

原因

有关明星崇拜产生原因的探讨是大陆青少年明星崇拜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一个存在着颇多叟议的内容。笔者认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分清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与明星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前者指的是青少年为什么会崇拜明星,主要是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而言,属于心理层在上的问题。在前文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已经得到其中来自中学生自己的回答。明星们的外表特征和青少年对成功的追求是他们受到崇拜的主要原因。后者则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把明星崇拜现象入在社会这一大的背景下来考察,属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将二者混为一谈,既是一个不易察觉的失误,也是造成明星崇拜产生原因的理解混乱的根源。当然,正如笔者在导言中所言,明星崇拜既是社会心理现象,又是社会文化现象,而且大的陆的明星崇拜又主要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明星崇拜,因此才者是不可分割的。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心理机制是明星的心理机的制中,崇拜心理的存在是大多数社会中处于青春期的表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用霍妮的话来说,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现实自我不满足寻找理想自我的结果;而用埃里克森的话来说,它则是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危机中的表少年寻求实现自我同一性的结果。而崇拜明星的主要原因则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现实中关,是社会的价值取赂在青少年崇拜明星心理原因的根源仍然取决于社会文化现实,因此,探讨明星崇拜产生的原因应该从产生它的社会现实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