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19928500000017

第17章 英雄崇拜心理(1)

英雄豪杰以其卓尔不群的意志,鲜明的个性,智勇双全的大无畏精神和气魄,曾令万众涌起澎湃的崇敬之情,这种崇拜之情曾历千古而不衰。随着崇拜对象的更迭,人们的崇拜心理也越来越成熟。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是一个争论不息的课题。现在当然可以肯定地说,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但这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丝毫没有贬低英雄的历史作用,而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英雄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人们缅怀历史上曾叱咤风云的英雄,迷恋他们的魅力,同时也渴望有当代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更多更杰出的英雄,以使他们英雄崇拜心理能得以初偿和充实,但是,正如人们的崇拜心理走过了漫长历史岁月一样,随着崇拜对象的更迭,人们的崇拜心理也越来越成熟。人们不但再也不能回到对自然物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对神灵的崇拜之中,就是对英雄的崇拜,也不再回到以往岁月的崇拜中去。那么令人神往的当代英雄崇拜和英雄崇拜心理又是什么呢?这不能说不是当代人所探索和思考的重要社会心理问题。

英雄崇拜心理评论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英雄崇拜古往今来,历代有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认真研读了卡莱尔的名著《英雄和英雄崇拜》之后,说过这样的话:“托马斯·卡莱尔的功绩在于:当资产阶级的观念、趣味和思想在整个英国正统文学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时候,他在文学方面反对了资产阶级,而且他的言论有时甚至具有革命性。在他看来只有集中体现在一人身上,体现在克伦威尔或丹东这种人身上的革命,他才承认,甚至赞扬。这些人就是他的英雄崇拜的对象;他在他的《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把英雄崇拜成是解救绝望的现状的唯一办法,说成是一种的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卡莱尔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英雄和英雄崇拜问题,但他却把英雄和英雄崇拜绝对化了,宗教化了。

对英雄的崇拜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一种社会心理。对英雄的崇拜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英雄崇拜和英雄崇拜心理如何评论,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种是全盘否定,即认为英雄崇拜是对英雄人物的神化和无原则的歌功颂德;一种是全盘肯定,如卡莱尔的观点;一种是既肯定又否定,如认为英雄崇拜一方面的过分称颂、赞扬、迷信以及神化和偶像化。再如,认为英雄崇拜是不适当地推崇英雄人物,夸大英雄人物的个人作用,把个人神化和把个人当作偶像来崇拜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英雄崇拜更是极为复杂的,有时候突出地表现为一种社会心理;有时候又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有时候又是心理和行为同时鲜明地表现出来。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英雄崇拜呢?

应当说,英雄崇拜和英雄崇拜心理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伴随人类生活始终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英雄崇拜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以代替人类对自然物、图腾、神灵、祖先、偶像的崇拜时,应当说是一种进步的崇拜。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正确地估价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英雄人物怀有一种景仰、崇敬、钦佩的心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潮流提出的一些理论性观点,采取科学的态度执行时,也不失为是一种正确的英雄崇拜心理。然而,当把对英雄人物的崇拜进行神化、偶像化,盲目地绝对化,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对英雄人物无条件地服从时,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而且必须注意到,随着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英雄就将被英雄的群体代替,所谓英雄,已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具有统一的思想的先进集体时,就不能再出现对个人英雄的崇拜,而应当是对英雄集体的崇拜。这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此时,如再来观照英雄崇拜的概念——是对个人、主要是对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个人的作用极端夸大乃至神化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就十分清晰、明确了。人们也就会深切地认识到,英雄崇拜已不是对个人的崇拜。个人崇拜的过程,不过是主体人格、价值、个性、智慧泯灭的过程,是主体在精神麻木状态中的一种心灵的“直接的纯粹满足”。尊崇和敬佩某位知名度颇高的人物,是对其敬佩、佩服程度极而言之的描述。这种崇拜,其过程绝不是失掉自我,让别人来控制自我。而是对客观规律、历史时势的一种必然遵循。

英雄崇拜心理机制

凡是有利于英雄人物发挥其才能的社会条件的时候和地方,总会有英雄人物出现。这就是说,每一个真正显示出了本领的英雄人物,即每一个成了社会力量的英雄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但是英雄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面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槛。

有人曾这样反思过历史:如果法国旧制度再延续15年之久,拿破仑也许终身不过是个不太著名的波拿巴将军或上校。那时,拿破仑也许会像他在法国革命几年以前所打算的那样到俄国军队中去服务。如果他果真去了,他或许能在俄军反对土耳其军队的战斗或反对高加索山民的战斗中显一显身手,但是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穷困而颇有才能的军官,在情况顺利的时候能够成为世界霸主。而所谓“情况顺利”,是指事变的一般趋势,是指便于英雄人物发挥其才能的社会条件,是指当时的社会关系适合于英雄人物的出现。然而,人们在对成功的英雄人物崇拜时,却往往将这种社会关系降到次要地位,而将英雄人物本身的作用看作是主要的。这就是英雄造时势的传统观点。

如果仅仅将英雄造时势的错误崇拜心理归结为一种无知,或是受到某种社会集团的愚弄,那还远非问题的实质。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错误崇拜心理形成的心理机制、或曰其心理规律或基础是什么。

英雄崇拜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也是极自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崇拜英维的驱动力,都有其价值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英雄的能力。因而,英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心理事实,是一种精神上的欲求。英雄崇拜心理具有广泛的心理基础。

英雄崇拜心理能有效地激发整个社会群体共同的热情。英雄崇拜的热潮,是生长中的社会正在寻求出路的表现。崇拜什么类型的英雄,即意味着采取什么样的生长形式。英雄是外扩的、创造型的,他的使命是引导整个社会群体向前走。崇拜者和被崇拜者心理导向的高度一致性很容易使崇拜心理控制在科学、适度的范围内。而一旦超出限度,也就必然走向科学的反面,自然进入英雄造时势的误区。

英雄崇拜心理类型

同其他崇拜心理一样,要为其划分类型,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以何种标准进行划分。而且划分标准不同,使用的先后顺序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何种标准为一度划分标准),会出现众多的不同划分结果和类型。要对这些类型进行一一研究(不进行全面的研究,就难免出现偏颇和论理疏漏,)很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为此,这里对英雄崇拜心理类型的评说,就只能采取以偏概全的方式,即仅举其要,而不计其全。但在所举类型之中尽可能找准典型意义和与现实英雄崇拜心理的有关联价值的类型进行重点说明。

神灵英雄

神灵英雄,即神化的英雄。这是人们英雄崇拜心理是最早期的类型。这种英雄与其说他们是英雄,不如说是神。因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已完成的历史,归根结底被说成是世界上耕耘过的伟人们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竭力崇拜的创造世界的人物。其至不妨说,他们是救世主。世界上能够被人们耳闻目睹的一切实现了的东西,不过是上天派给这个世界上的伟人们的思想的外部物质结果、现实的表现和体现。而且还可以说,整个世界历史的灵魂就是这些伟人的历史。也就是任何一个时代,只要能找到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一个非常智慧的人,它就不会走向毁灭。这样的伟人往往有真实觉察时代的需要的智慧,有领导它走上正确道路的勇气,从而使时代得到拯救。而且,具有直接来自上帝之手的自由力量的伟人,他的话是所有人都能相信的济世良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从活着的人们的心中完全消除掉对这种神灵英雄的特殊的崇敬、忠诚和崇拜。不管这种崇拜多么模糊不清和违反常情。这也就无异于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对这种英雄的崇拜就要永远存在。对这种近似于神话的英雄,有一个很有兴趣的实例可以证明:

生活于1694年—1778年的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当他以84岁高龄从法国东部的费尔奈来到巴黎时,他就是被当作一个神灵英雄而受到欢迎和礼遇的。所有的人都无限地崇拜他,地位高的人甚至把自己装扮成酒馆的待者来欢迎他。女士们从伏尔泰的皮毛大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作圣物来保存。在整个法国,没有任何最高、最美、最高贵的人物不感到伏尔泰这个人更高大、更神明、更高尚的。

神灵英雄自有其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在世界历史上,将不再会有哪一人能伟大到被他的同类视为神的地步。但是,过去真有一些人认为他们看到的正站在他们身边的某个人是神,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是不管有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英雄不再被视为神灵确是事实。

在中国,真正的英雄崇拜未能得到充分发育,而往往逡巡、退缩到家族崇拜即祖宗崇拜的形式,甚至连天的“共主”——皇帝——也首先作为“祖先”(即家族英雄)在“太庙”里受到本家族的崇拜。每个帝王都有其“庙号”,并敕封其祖先为英雄或神。在皇家样板的作用下,各显族亮相进行家族崇拜活动,此风所及,遍于平民。这种英雄世家或托名为英雄后裔的家族,都是神灵英雄崇拜的心理,这也是中国传统心理中最为根深蒂固的心理意识。最让中国百姓有深刻印象的则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这位英雄,动则以“刘皇叔”的显赫名声出现,这一是意味他有当英雄的神化条件(圣人的后裔,有圣人的血缘);二是显示出他是正宗英雄。这种传统的神化英雄心理,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很流行:一旦某个无根基者(即开始时并没有注意查找自己的多少辈祖先英雄人物的人)获得权势,第一要务即为自己“重修族谱”,或者是挖空心思,或者是生编硬造,把自己和家系的某个历史上的英雄名人联系起来,借此证明自己非等闲之辈,而是有英雄血脉的神化英雄。从而为自己头上罩上神化英雄的光圈,而以神化英雄自居。

皇上自己可以通过种种愚民的手段将自己打扮成“天子”,即“天子之骄子”的形象,那么一些新的权贵自然也可以冒充前世英雄的后代。这种寻英雄之“根”的行为,本身就是神灵的崇拜、祖先崇拜的翻版,或是创新。但不管怎么说,人类不再情原将自己崇拜的对象说成是“神灵”或是“祖先”,而愿意称之为“英雄”,就是一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

先知英雄

当神灵英雄退出人们崇拜的历史以后,接着而来的是先知英雄,一个时代的历史最有意义的特点也许不是出什么样的英雄,而是人们迎接英雄的方式。当人们对神灵英雄之后的英雄进行欢迎时,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再将英雄神化,而是将其先知化,即认为英雄都是天才人物。人们会感到这种英雄所说出来的话是其他人的话所难以比拟的。这种先知英雄的话直接来自万物的内在事实,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给人以“启示”,“全能的上帝的灵感给他以理解力”,他似乎是受了神的“启示”。这是脱胎于神灵英雄的先知英雄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