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19928000000004

第4章 “趣”服帝王(1)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切理则明。亦庄亦谐,轻松幽默间“趣”服帝王,诤言忠语蕴于一笑之间,又何乐而不为呢?

庄谐并用的说服术

后唐同光元年(九二三年),由于庄宗皇帝自幼喜爱戏剧并精通音律,所以,演戏的优伶(即今天的演员、戏子)大多受到器重与宠爱,常常奉侍左右。庄宗自己有时也粉墨登场客串,与艺人一起表演,以讨得宠妃刘夫人的欢心。他的艺名自称为“李天下”。

一次。庄宗在扮戏时自己呼唤道:

“李天下,李天下。”

一个名叫敬新磨的优伶便跑上前打了他一记耳光,庄宗大惊失色,优伶们也都十分惊慌。

这时,敬新磨却不慌不忙地说:

“治理天下的只有一个人,还喊谁啊?”

庄宗听了十分高兴、便重重赏赐了他。

又一次,庄宗到中牟县打猎,不慎坐骑踏坏了田里的庄稼。

中牟县令到马前谏阻道:

“陛下是百姓的父母,怎么能糟踏他们的粮食作物,以致使他们辗转流亡,饿死在旷野山沟里。”

庄宗勃然大怒,呵令他滚开,还要让人诛杀他。

敬新磨见状便追了上去,把那个县令捉到皇帝面前,斥骂道:

“你身为一县百姓的父母官,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爱打猎吗?为什么还纵容、怂恿百姓耕田种地,妨碍我们天子纵马驰骋呢!真是罪该万死!”

说完,便请求皇上将这个县今施以重刑,庄宗释然大笑,令手下赦免了县令。

在舌战中,有时正话反说比正话正说更具雄辩力量。优伶敬新磨在令人发噱的嘻笑“表演”中,运用智慧和口才,先是打庄宗皇帝一记耳光,后又运用反讽法嘲弄、抨击了因打猎而踏坏百姓庄稼的庄宗。这个在五代时期懂用兵之术、还称贤明的后唐君主庄宗反而中了他的圈套,先是重赏他,后又赦免了因马前进谏而惹怒龙颜的中牟县令。优伶在古代如同娼妓一样,社会地位是很低微的,等于是为天子皇亲、达官贵人、富贵人家提供娱乐的玩物,然而,在他们之间就蕴藏着许多俊杰之才。敬新磨高妙的舌辩之才再一次证明:聪明智慧只有通过运用方能显示出来,它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而在于运用他的人是否机智巧妙,是否能在庄与谐之间左右他人的行为,说服他人的思想。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古代谏臣只要有可能,常把庄重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君王可能更容易接受。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下令要士兵抟泥做砖,正赶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士兵们又冷又饿,任务完不成。齐景公生气地说:“给我把他们杀掉两个。”晏子答应说:“是”。工夫不大,又说:“从前我们先君庄公讨伐晋国,那次战役有四名士兵被杀,如今下令杀两名士兵,这是那次战役的一半啊!”齐景公听了之后说:“啊,这是我的过错啊。”下令停止杀士兵。

齐景公因为士兵没有按时完成做砖坯的任务,就要杀人,晏子一席话亦庄亦谐,立时把齐景公的满腔怒火化为清醒的理智,救了无辜的士兵。刘熙载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无寓,则如偶人矣。”晏子仅仅一句话,其潜台词之丰富,讽刺之尖锐,胜过千言万语。

古人曰:“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古人还曰:“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志之一端。”

庄话谐说,最为紧要的是恰到好处。

有一年伏天,汉武帝下诏赐给东方朔等侍从人员每人一块肉,可是,负责分肉的大官丞却迟迟不来。东方朔就拔出佩剑割下一块肉放在怀里,转身回家去了。第二天,汉武帝问他:“昨天朕赐肉,先生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就擅自割肉回家呢?”东方朔连忙拜了两拜,自责起来:“东方朔,东方朔!接受赐肉,不等大官丞来分,自己拿起,是多么无礼啊!私自拔剑割肉,是多么豪壮啊!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啊!把肉拿回去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义啊!”

汉武帝被东方朔逗乐了,说:“朕让你自责,你反倒自夸起来了。”于是又赐给东方朔一石酒,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家交给妻子。

如果按照常规来进行自责,东方朔就该检讨自己错在哪以,就没有幽默可言。然而东方朔除了“多么无礼”一句,表面上像是自责以外,其余全是自夸的内容。戏谑大官丞迟迟不来分肉,意在说服武帝,这样的官员不遵旨令,不关爱部下,应该受到惩罚。

庄话谐说,可使深刻的思想表达浅白,更富于想象,不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而且增强说话的生气,活跃听者情绪,比一本正经的言辞更富有感染力。

据说,唐太宗在御花园游乐,一时心血来潮,命人将伴随的乐师高崔嵬扔到荷塘里。高崔嵬挣扎着爬上岸,浑身像落汤鸡似的。太宗笑嘻嘻地问道:“你在水下见到了什么?”高崔嵬笑着抬起头,说:“我见到了屈原,他对我说:‘我逢楚怀王无道,乃沉汨罗江,你逢圣主明君,为何也到这里来了?’”太宗无言。

唐高宗出外打猎碰上天下雨,就问谏议大夫谷那律说:“怎样才能使油衣不漏水?”谷那律答道:“用瓦来做就不漏了。”高宗醒悟,从此不再出猎。

南唐时,官府规定的赋税名目繁多,而且很重,商人们为此纷纷叫苦。有一年京城大旱,烈祖李升在北苑大宴群臣,对他们说:“京城外边都下了大雨,唯独不下到京城里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乐工叫申渐高,他回答说:“大雨不敢下到京城,是害怕抽税呀!”烈祖李升大笑,于是减免了一些赋税。

《古今谭概》载:南朝宋的江夏王名叫刘义恭,本性酷爱古物,经常在朝臣当中普遍求取。有个叫何勖的侍中已经向义恭送去了古物,然而义恭仍然向他征求索取不止。何勖心理很不平,有一次出门在外行在路上,看见了有人扔掉的拴狗的破项圈和一条破短裤,就令仆人捡起来。回府后他把二物放入装饰盒里,给义恭送了过去,并在信上写道:“承蒙大王多次登门向臣索取古物,现在奉上秦代李斯拴狗用的项圈,汉朝司马相如卖酒时穿过的短裤,望笑纳之。”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切理则明。庄话谐说,既可产生愉悦感,又可产生威慑力,正义与邪恶,赞赏与贬斥,尽显其中。

三国时,魏太祖曹操刚定都许县(许昌),国事纷杂,所以用刑非常严酷。魏太祖的马鞍挂在马厩的柱子上,被老鼠咬了个大窟窿。管马厩的官吏很害怕,担心会因此被处死。曹冲知道后故意用刀将自己穿的单衣划破,像老鼠咬的一样。然后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儿。魏太祖问他为什么发愁,他说,依照风俗,老鼠咬破衣服预示着不吉利。太祖说瞎扯,一会儿管马厩的官吏胆战心惊地前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破了。太祖笑着说:“衣服就在身边还被老鼠咬了,何况马鞍挂在外边柱子上呢?”结果,魏太祖没有追究那人罪责。

蜀先主刘备时,天候干旱,先主下令禁止百姓私下酿酒。一大,官吏在民家搜出酿酒的器具,准备定罪处罚。简雍与先主出游,看见一对男女在路上行走,于是对刘备说:“他们准备通奸,为什么不拘押起来?”刘备说:“凭什么说他们会如此?”简雍一脸正经地回答:“他们各有可以通奸的器官,与要酿酒的人情形相同。”刘备听了大笑,就释放了因有酿具而被拘的人。

可见,有些时候,诙谐的话语能说出庄严的道理,庄谐并重,可视为说服他人的一种特殊力量。

谐音混意的妙用

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言辞者必兼及音节,音节不外谐与拗。”谐音词在说服中有一定好处,那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它,把话讲得轻松幽默,机敏风趣,或妙语双关,耐人寻味。

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一次受了优伶敬新磨的嘲弄,非常愤怒,拿起弓箭要射死他。敬新磨急忙叫道:“陛下不可杀臣,臣下与陛下是一体的,杀了臣下大不吉利。”唐庄宗很惊讶,问他什么原因。敬新磨回答说:“陛下立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同,就等于铜。如果杀了敬新磨(敬与镜同音,古时磨铜为镜)那么同(铜)就无光了。”庄宗听了大笑,就放过了他。

说服中的谐音混意术,可分同音混意和混异为同。同音混意,是指言谏中的字词读音相同,而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混异为同,是言谏中不同字词的谐音,表达同一种意思。

宋徽宗宣和年间,朝廷钧天乐部的伶人焦德以擅长诙谐逗趣得到徽宗的宠信,但也经常借此机会对皇帝进行劝谏。有一天跟徽宗去皇家御花园游览,徽宗指着花草竹木向他询问名称,焦德说:“全是芭蕉。”徽宗不明其意,焦德解释说,“御花园这些花木,都取自四方,路途很远,巴望到皇家花园,已经焦枯了。”徽宗听后大笑。原来,焦德用谐音的话,讽刺徽宗劳民伤财,糟蹋物力。

诙谐的言谏与滑稽的举动结合一起,既显示了说者的聪明才智和语言趣味,又构成了别开生面的谐谑风格。

宋高宗时,有个御厨因为煮的馄饨不熟,被拘送大理寺狱中。为此有两个伶人在演戏时,装扮成读书人,互相询问对方年龄,一个说是甲子年出生,另一个说是丙子年出生。第三个伶人说,他俩都该送到大理寺狱中。看表演的宋高宗问其缘故,这个伶人说:“饣夹(饼类食物)子、饼子都生,与馄饨不熟同罪,所以应该下狱。”宋高宗听后捧腹大笑,干是命人释放了那位御厨。

南宋绍兴初年,秦桧主持朝政,他力主与金人议和,阻止岳飞收复北方失地,迎还了徽宗、钦宗二圣,保住了宋高宗赵构的帝位,所以高宗封他为太师,赐万两银子,万匹绢,还赏赐漂亮的住宅一座。就在庆贺乔迁之喜的宴会上,杂剧伶人登场表演。副净先出来,用许多美好的诗句赞颂秦桧的“功德”,接着副末搬了一把太师椅,让副净撩袍坐上。副净刚坐定,头上的帽忽然掉了下来,露出两个玉环来。

原来,军中的大旗上部有双环交错的图案,称做“二胜(圣)环”,取将微、钦二帝从北方救还的意思。后来,秦桧因为得到一块美玉,把它加工成帽子上的环。

副末一见两个玉环,就问副净为什么系这玩意。副净回答:“这叫二胜环!”于是副末一边敲打他的脑袋,一边呵责道:“你呀,只知道坐太师椅,领受绢银,早把这个二胜环忘在脑后了!”宋高宗明白了伶人进谏的用意。

谐音混意说服术,妙在不是平实地把意思说出来,往往用谐音来透露其用意。这种说服方法设想奇诡,用意曲折,富于想象,情趣横溢。

《金史·后妃传》载:金章宗完颜瞡有一个妃子李氏,时称李妃,在宫廷很有权势,所有大臣都巴结她,才能升迁。有一天内廷的伶人玳瑁头在完颜瞡面前扮演杂剧。另一伶人问玳瑁头:“你们贵国近来有什么可喜的事么?”玳瑁头说:“你没有听说某处地方发现了一只凤凰吗?”伶人说知道,不知其中详情。玳瑁头说:“凤凰有四种飞法,每一种都是祥瑞,而且很灵验。它如果往上飞,便是风调雨顺;向下飞,就是五谷丰登;朝外飞,那就是四国来朝;向里飞(音同李妃),可以加官晋禄。”金章宗听了只好苦笑。

谐音混意,一语道破要旨,却又含蓄不露,使人明其意却无从怒其理,只有默默接受、领悟。这就是谐音混意的说服术的妙用之处。

巧分名类王僧虔趣答高帝

南北朝时,齐高帝擅长书法,登上帝位后,更加喜爱、攻习书法。

一次,他同王僧虔现场比赛书法后,询问道:

“谁得第一名?”

王僧虔答道:

“我的书法是人臣中第一名,陛下是帝王中第一名。”

高帝笑着说:

“你真可以说是善于为自己的名声着想。”

王僧虔出身南朝士族,是跨越宋、齐两朝的大官和有名的书法家、音乐家。在青年时期,他的隶体字就很有名,宋文帝刘义隆看到他写在素绢扇子的字后赞不绝口,竟说他的书法无论在笔画形式还是气度上都已超过了东晋的王献之(王羲之之子)。这种评价也许过高一些,但在南朝恐怕是独占鳌头了。在本篇中,王僧虔为了维护自己书法大家的名声和自我价值,同时又不伤害皇帝的自尊,委婉而巧妙地回答了齐高帝萧道成提出的“书法谁是第一”的难题。

王僧虔的回答,妙就妙在他采用了“分类”的方法,不把两个人直接比较,而是分为两类,从而避开了直接比较的危险,并且又显得合情全理,不卑不亢,没有一点拍马屁奉承的痕迹,的确值得借鉴。

多数上司在面对下属时,总希望自己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事实却经常与他们开玩笑,在工作中他们会不时的发现下属在某些方面有极为杰出的表现,甚至超越了自己,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出几分失落和妒意。为了不伤上的面子,明智的下属应尽力收敛锋芒,不刺激上司那固执的自尊,该韬晦就韬晦,该“自卫”就“自卫”。

此外,这种“分类”之法在交际中也广为使用。

据说,我国的一位外交官应邀参加一场舞会,舞会上,一位同他跳舞的法国女郎突然问道:“请问先生,您是喜欢你们中国小姐,还是喜欢我们法国小姐?”

这问题提得突然,问得刁钻,如果回答喜欢中国小姐,显然不够友好,不够礼貌,会令对方不快;如果回答喜欢法国小姐,又显然少了点民族尊严,有损国格。怎么办?这位外交官只是微微一笑,彬彬有礼地答了这么一句:“凡是喜欢我的小姐我都喜欢她。”

这位外交官的回答可谓妙极!既没伤面对的法国女郎的感情,又维护了自己的国格,人格。既合情,又合理,真是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