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19926600000019

第19章 要沟通必须学会倾听(1)

引言:在社会活动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学会会听话。世界上有很多民族,在宗教、风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有一个共识,这就是“多听少说”。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给予人适当的颂扬,尽量聆听人说话而不加任何辩解。

沟通从倾听起步

赞美是一门艺术,倾听式的赞美就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社交中,倾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有效手段。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他的人际关系也就越理想。因为你的倾听,对方可以把字理解为对自己的尊重和褒奖,这种尊重和褒奖其实就是一种赞美。它善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对我很重要,我在认真的听呢!这就在无形中使对方获得了一种荣誉感,满足了对表现自我的欲望,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1)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经验的推销员大都懂得“善于倾听”的秘诀。一般商场里有经验的职员在处理投诉时,都会默默不语的倾听顾客的满腹牢骚。在这种时候,顾客会把你的沉默理解为:你尊重我,你认为我的投诉是正确的,这样等顾客把不满倾泄之后,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会倾听,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不会倾听的人是不懂得赞美别人的。倾听别人的谈话是日常交往中最为常见的赞美方法,但倾听并不是静听,而是积极地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在听的同时去激发说话者的热情。比如点点头,眨眨眼睛的动作,对于说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听者不会及时的给予说者以恰当的回馈,那么纵使你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被当作知音。说话的人宁愿去对牛弹琴,也不愿面对着这样一个“莫测高深”的人。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听者,必须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光用耳朵是远远不够的。当你全身心的投入,满足了说者自我表现的欲望,那你就达到了无声赞美的目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只是被深深的掩藏在心灵的帷幕之后。当一个人把他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人生的惆怅表白给你的时候,你用你的倾听将阳光播撒于他的世界,给予他的是对他的失败的同情、成功的赞美和生命能量的激发。

(2)别当录音机

如果你去问一个听力正常的人:“你会听吗?”一定会遭到对方的耻笑,这种问题他一定不屑于回答你。诚然,长了两只耳朵,又不聋,有谁不会听呢?可谁又会想到,坐在那儿听的人有可能只是一部录音机呢!录音机是一堆塑料和金属构成的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物体,如果听者成了一部只知道开关运行的录音机,那么是无法激起说话者的激情的。说话者的第一感觉便是:你在敷衍我!这样的录音机式的听者又怎样达到赞美别人的目的呢?

所以,听应该是倾听,是对说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注意的听。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眼睛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而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地去倾听时,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赞美,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激情、赞美的信息,可增强、减弱或躲避拒绝信息的传递。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生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

录音机是没有眼睛的,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听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做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做,表明“我们是平等”的暗示,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不要交叉,否则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时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者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让说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作“知心爱人”。

(3)你说的太好了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小动作”外,还得动一动自己的嘴。恰当的插话不但表示了你对说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对他暗含鼓励之意。

当你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

“你说的太好了!”

“非常正确!”

“这确实让人生气!”

……

这些简洁的插语让说话者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听者还可以用一些简短的语句将说者想传达的中心话题归纳一下,这种够使说者的思想得以突显和升华。同时也能提高听者的位置。

另外,我们还可以向说话者提一些问题。这种提问既能表明你对说者话题的关注,又能使说者说出欲说无由的得意之言。

学会倾听其实是赞美艺术的第一步。我们要赞美别人,首先得有赞美的依据。那些没有根据的子虚乌有的赞美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听就是我们获取赞美所需的依据的必要手段。我们可通过听第三人的谈话,而获取必要的信息;我们也可直接在听说话者的同时,找到赞美对方的材料。为了知道更多的东西,为了让我们的赞美变成温暖他人的阳光,我们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倾听。

入神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赞美。它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别人,有助于克服彼此间判断上的倾向性,有利于改善交往关系。在入神的倾听别人谈话时,你已经把你的心呈现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了你的真诚。我们去倾听别人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幸福、痛苦与欢乐的时候,使我们能够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更清楚。

入神的倾听有利于对方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对方明白我们的倾听是对他的尊重以后,他同样会认真地听我们说话,这样我们的赞美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于领导来说,倾听职员的谈话,在有助于充分了解下情的同时,说明了你对下属的体贴和关心。这种没有架子的平民领导到哪儿都会受员工欢迎的。

对于员工来说,倾听领导的谈话,是对领导威严的有效维护,说明了你对他的尊重。这样的员工,说出来的话——即使不是赞美之辞,领导也会很喜欢听的。

在员工之间,倾听则能促进情感,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引发精神上的共鸣。

不懂得倾听的人,则总对别人说“想说爱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兼听才能明断

世界上只有狂妄的人,或者是愚蠢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认识、了解一个人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的信息。听是接受的前提,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得听,这样才能给我们的赞美对象作出合乎实际的,恰当的评价。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名言。本是用来形容封建帝王集思广益,听取各种意见,才能辨别是非曲直,治理好国家。但是,在我们赞美别人的时候,同样应该采取“兼听”的态度,“偏听”是不可能对一个人做出合理的赞美的。

“兼听”才能明断

赵括长平之战折损赵兵40万,这个典故几乎是无人不晓。后人多半都将罪责归咎于赵括的纸上谈兵,实际真正的债主应该是赵王,确切的说,应该是赵王的“偏听”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别有用心的大臣向赵王推荐赵括,称赞他是将门之后,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定能不负迎击秦兵的重任。随即又是赵括自己一番口若悬河的“纸上谈兵”,使得赵王对这个年轻后生也大为赞赏,听不进“知子莫如父”的赵奢的劝说,最终换下老将廉颇,派赵括带了40万赵兵去跟秦人抗击。

40万赵兵被坑杀,惨绝人寰。如果赵王能够“兼听”的话,把对赵括的各种评价综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决断,那么战国争霸,鹿死于谁还未可得知。赵王听信一面之词,轻下决断,最终换来了长平之败。

“兼听”能让我们辨别出一些虚假的赞美。因为赞美能给人带来好处,有许多人便会翻动三寸之舌,千方百计的制造和利用虚假的赞美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们如赵王一样,“偏听”这种赞美,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虚假的赞美可以使听者受到蒙蔽,无法真正看清被赞扬者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某厂正准备任命一个科长。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张三在和厂长的闲聊中对李四大加赞美,说他如何的办事认真,尊重上司,厂里的许多人都希望他能够当上科长。过了几天,王二又对着厂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这时,你若是厂长,该怎么办呢?因为平时李四在你眼中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是个做科长的料。如果这时轻下结论,那你就错了。原来这个李四在厂内表现得如谦谦君子,却常在家里聚众赌博,张三、王二都是他的赌友。

尽管有很多人舌绽莲花,善于言辞,常用精美的包装,掩藏虚假的实质,给听者一种逼真的假象,但只要我们采取“兼听”的态度,便能看清其庐山真面目。

“兼听”除了能让我们揭穿虚假赞美的同时,也能让我们识破小人的谗言,给当事者以应得的赞美。

据说魏王派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竟然久攻不下。平时跟乐羊有嫌之人乘机大进谗言,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乐大将军必有异心,因为中山国有他的儿子作人质,他很有可能会率军投降中山国。一年之后,乐羊灭了中山,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时,魏王给了乐羊一只精美的大箱子。乐羊还以为是金银珠宝,待回家打开一看,才发现竟是一箱大臣们诋毁攻击他的奏章。

在这个例子中,魏王如果“偏听”一班朝臣的谗言,降罪于乐羊,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可贵的是他在听了谗言的同时,也听了为乐羊辩护之言,两相参照,做出了明断。那一箱奏章,可以说是他给乐羊的最高奖赏。

洗耳恭听

翻许多学术著作的编著者前言,总会看到最后印着“敬请指教”、“不吝赐教”的词语,这就是谦词。作为学术研究的专家,作者的水平是很高的,这种话多半是自我谦虚,甚至还自我赞扬之意。如果哪个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真去“赐教”人家一番,那肯定换来的是对方的不屑。

所以,如果办公室来了个新同事,刚进门就对你谦虚的说句:“请多多关照!”你该怎么办呢?你是否就过去来一番指手划脚的关照?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有的。但到了较为“高明”的自谦时,处理不好则往往导致不快。

贵有知己之明,才能使自谦者满意。一般来说,身份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处理自谦方式的差异。对于下级的自谦,领导可以泰然处之;对于同事的自谦,嘻笑怒骂应付之;对于领导的自谦,则要小心谨慎之。

但是,总的来说,处理自谦可以自谦者说话含义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要么就顺着自谦者的意思,肯定他的观点,然后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赞美;要么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否定自谦者的观点,提出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于领导的自谦,顺接的较多;面对同事的自谦,反接的较多。但具体的使用什么方式,还得看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对方的自谦之语只是客气话,与具体情况并不一致。这种时候,最好用反接。

有的领导在开会结束的时候,总喜欢说:“因为水平有限,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讲得不够透彻的问题,还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对于这种情况,说话者多半为了表示谦虚的客套,反接应该比较有效,对说话者的观点进行否定。光否定了还不行,还得找出具体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比如,你可说某个问题你本来还不了解,但听了讲话后便恍然大悟了。另外你还可以赞美他说话的语气是如何的抑扬顿挫,如何的引人入胜;还可以称赞他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死的东西说活,使听者受益匪浅。像这样既赞同说者观点,又列举他自己都可能没发现的优点的赞美,对方一定喜欢听。反之,单纯的空洞的反接难以让自谦者获得一种心理平衡,会反感你那干瘪的赞美。

另外就是顺接,也就是承认对方的观点,但承认以后并不能就此打住,还应该给予对方一点希望和鼓励。否则,对方虽然谦虚在口上,内心其实是大大的不快。

例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你的豪饮使大家折服。同事小张过来跟你说:

“我的酒量比你差多了,女同胞都不屑于我。”

你可以有两种回答方式:

A“当然啦!你看你一杯就晕了。”

B“当然啦!你看你一杯就晕了。不过酒可不是好东西,喝多了容易误事。你看我现在威风,呆会儿你嫂可要发威了。你小子文质彬彬,平时办公室的风采都被你占了。”

第一种虽然是事实,但一定惹得对方不高兴。它忽视了对方掩藏在话语后的一种心理需求。显然,第二种回答比较得体,它在承认了对方观点以后,话锋一转,把对方的长处给显露了出来,满足了对方不甘人下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