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八十天环游地球
19924900000026

第26章 菲利斯·福格的转变(1)

菲利斯·福格晚了20个小时。无意之中造成这20个小时损失的路路通绝望了,【动词:“绝望”一词准确地点出了路路通感觉比赛毫无取胜希望时的失望的心情。】他想他带给主人的损失也太大了!

就在这时,便衣警察菲克斯走近福格先生,面对面地看着他:“先生,您真着急吗?”他问。

“当然,非常着急。”菲利斯·福格回答。

“能不能让我多说句话,”菲克斯接着说,“您真急着要在11日晚上9点之前赶到纽约,去搭开往利物浦的邮船吗?”

“这是一件利害攸关的大事。”

“就是说,如果您的旅行没被印第安人的袭击中断,您11日一大早就到纽约了,是吗?”

“正如你所说的,提前12个小时就上了邮船。”

“那么让我告诉你。现在您耽误了20个小时。把提前的12个小时算在一起,满打满算,还差8个小时。要赶出8个小时来才行。您想不想把这8个小时赶出来呢?”

“你是说用双脚走?”福格先生问。

“不,坐雪橇,”菲克斯答,“坐张着帆的雪橇。有一个人向我推荐过这种交通工具。”

就是夜里和菲克斯说过话,让他打发走了的那个人。

菲利斯·福格没有回答菲克斯的话,但菲克斯已经把那个人指给他看了,那人正在站上来回溜达。菲利斯·福格朝那个人走了过去。过了一会儿,菲利斯·福格和那个叫马奇的美国人就进了建在基尼要塞下面的一间小屋。

在那间小屋子里,福格先生仔细地看了看一辆相当奇特的车,【形容词:用这个词来形容雪橇,写出了福格先生对这种交通工具的不了解。】样子像车底盘,固定在两根长长的板子上,板子前边像雪橇似的微微翘起,车上能坐五六个人。在底座前面三分之一的地方,竖着一根长长的桅杆,桅杆上挂着一张大方帆。桅杆用金属链子固定着,十分牢固;桅杆上有一根铁支架,是支撑大三角帆用的。后面有个像橹又像舵的东西,这个东西恐怕是用来掌握方向用的。

这是一种装备着单桅帆的雪橇。冬天雪大得火车不得不停驶的时候,在积雪的平原上,这种车就在火车的站与站之间飞快地来往穿梭。而且,这种车都配备了很好的帆,风从后面吹来,车在草原上飞驰,速度非常之快,它的速度就可以和特快列车相比了。

时间不多,福格先生就和这条旱船的船主达成了协议。风从西面吹来,雪冻得更结实了。马奇夸下海口,说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就把福格先生送到奥马哈车站。奥马哈站车次多,有好几条铁路,去芝加哥和纽约的都有。把耽误的时间找回来并非不可能。现在,不能犹豫了,应该试试。

让阿乌达夫人受这份罪,福格先生当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乘坐没有遮拦的雪橇本来就冷,再加上快速行驶,就会冷上加冷,让人无法忍受。他劝阿乌达夫人留在基尼车站,由路路通陪着,并由他负责安排火车,把她护送到欧洲。

但是阿乌达夫人拒绝和福格先生分开,【动词:写出了阿乌达夫人决意和福格先生一起吃苦的心。】路路通为她下的这个决心感到高兴。事实上,他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开主人,因为菲克斯可能要陪着主人走。

菲克斯这会儿在想什么,我们很难知道。是菲利斯·福格没跑,动摇了他的信念,还是他把菲利斯·福格当成了一个过于精明、以为环球旅行结束之后就能在英国绝对安全地待下去的坏蛋呢?也许,菲克斯对菲利斯·福格的看法确实有了改变。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放松了自己的责任,而是比任何人都急切,使出浑身解数,要尽一切可能赶回英国。

8点的时候,雪橇已经准备好,可以出发了。旅客们——还是称他们为“赶路的”好——坐了上去,把旅行毯子裹得紧紧的。两张大帆已经升起,在风的推动下,雪橇在冻得坚硬【形容词: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冰层冻得又厚又硬。】的冰上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疾驰而去。

从基尼要塞到奥马哈的直线距离不到200英里。如果风不停,这段路5个小时就能跑完。如果不发生任何意外,午后1点雪橇就能到达奥马哈。

“假如说不发生任何意外,”马奇说,“我们一定能够准时到达!”

他希望准时到达,这对他有好处,因为福格先生按照自己的老办法,已经悬重赏把他的胃口吊了起来。

雪橇在像海洋一样平坦的草地上留下一条直线。风越刮越大,把用铁索牢牢固定住的桅杆都吹弯了。这些金属的缆绳好像乐器的弦一样响个不停,犹如有一张弓在拉动一般。【比喻:将缆绳的声音比作弦乐,形象地体现了风刮得很大。】雪橇就在这种哀怨的和声与特别强的响声中疾驰着。

“这些铁索奏出的是第五和第八奏鸣曲。”福格先生说。【语言描写:在恶劣的环境中,福格先生依旧保持乐观幽默的精神。】

我想这句话非常的宝贵,因为这是他在旅途中说的唯一的一句话。阿乌达夫人用皮衣和旅行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尽可能地不受严寒的袭击。

路路通呢,他的脸被冻得通红,呼吸着刺骨的寒风。他信念坚定,又早已充满了希望。无论如何,有一件事路路通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福格先生为了把他从印第安人手里夺回来而毫不犹豫地做出的牺牲。为了这件事,福格先生所冒的危险是失去生命和财产……不会忘记的!这一点,他的仆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人们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雪橇正在地毯一样平滑的雪地上飞驰。【比喻:将“雪地”比喻成“地毯”,形象地表现了雪地的平滑的特点。】中午,马奇凭着一些参照物认出,他们已越过了冰封的普拉特河。他什么话都没有说,但心里知道,再跑20英里,他们就到奥马哈站了。

时间还不到1点,机灵的向导马奇就放下了舵,跑过去收帆,并把帆卷起。由于惯性作用,雪橇还在往前冲,又在没有帆的情况下行驶了半英里。雪橇终于停下,马奇指着一处屋顶上积满了雪的房屋,说: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到了。”

没错!确实到了,到了这座每天都有无数趟火车去美国东部的车站了!

路路通和菲克斯从雪橇上跳下来,活动了一下已经麻木的手脚。【形容词:写出长时间在寒风中乘坐雪撬后他们身体的状态。】他们帮助福格先生和阿乌达夫人下了雪橇。菲利斯·福格和马奇算了账,他出手大方。路路通也和马奇像朋友似的握了握手,然后,一行人就朝奥马哈车站奔了过去。

太平洋铁路就到内布拉斯加州的这座重要城市为止。这条铁路把密西西比盆地和大洋连接了起来。从奥马哈去芝加哥的铁路叫“芝加哥-罗克爱兰铁路”,走向正东,共有50个车站。

车马上就要开了,菲利斯·福格和他的同伴们没有时间了,只好急急忙忙朝车厢走去。他们在奥马哈什么也没看到,不过路路通告诉自己没有理由觉得遗憾,他不是来观光的。

火车极快,经过康瑟尔布拉夫斯、德梅因和衣阿华城,一下子就到了衣阿华州地面。夜里,火车在达文波特穿过密西西比河,经罗克爱兰进入伊利诺伊州,第二天是12月10日,下午4点到了芝加哥。芝加哥已经从废墟中拔地而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豪地矗立在美丽的密执安湖畔。

芝加哥距离纽约900英里。芝加哥火车很多,福格先生从一列火车上下来,立即就登上了另一趟火车。他登上的是“匹兹堡-韦恩堡-芝加哥铁路公司”的快车,车头牵引力大,跑起来飞快,就像车头知道这位可敬的绅士没有时间耽搁似的。火车像闪电似的穿过了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比喻:用“闪电”来形容火车,形象地表现出火车速度之快。】途中经过一些名字古老的城市,其中的一些城市只有街道和电车,还没有住房。最后,哈得孙河出现了,12月11日晚11点一刻,火车停在了哈得孙河右岸的站上。火车就停在丘纳德航线的汽船码头前面,换句话说,就停在了“英国和北美皇家邮船公司”的码头前面。

开往利物浦的“中国”号邮船,早在45分钟之前就起航了!

“中国”号起航的时候,好像把菲利斯·福格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带走了。

确实,跑欧美航线的其他邮船,无论是法国大西洋轮船公司的邮船,“白星线”的邮船,伊曼轮船公司的邮船,汉堡轮船公司的邮船,还是其他公司的邮船,都不能为福格先生的计划效力。

的确,法国大西洋轮船公司的邮船“佩雷尔”号——该公司的那些豪华邮船在速度上与其他公司的邮船不相上下,而在舒适度则超过了其他公司的邮船——要在14日才起航。然而,这条船和汉堡轮船公司的那些邮船一样,也不直接去利物浦或伦敦,而是去法国的勒阿弗尔;乘“佩雷尔”号走,还得再从勒阿弗尔去南安普敦,这样就会耽误菲利斯·福格的时间,使他前功尽弃。

至于伊曼公司的船,其中有一条叫“巴黎城”号的,第二天出海。但是,坐这样的船,连想都别想!这类船是专门运送移民的,轮机马力小,航行的时候既靠蒸汽,也要靠帆,速度很一般。菲利斯·福格的时间已经不够,从纽约到英格兰若乘这类船,打的赌非输不可。

《布雷德肖旅行指南》把越洋邮船每天的运行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菲利斯·福格对这一切了如指掌。【成语:准确地点明了福格先生对计划的掌握情况。】

路路通真的有点受不了,晚了45分钟没赶上邮船,简直要了他的命!这件事情只能怪他自己,他不但没给主人帮上忙,还一而再地给他设置障碍!一回想起沿途出的那些事故,一想到主人为他扔掉的钱,一想到输掉那笔数目大得不得了的赌金,再加上已经变得没有意义的旅行所花去的钱,会使福格先生彻底破产,想到这里他就开始不停地责备自己。

但福格先生却毫无责怪他的意思。离开越洋轮船码头的时候,他只说了这么一句:

“走吧,该过去的会过去的!”【语言描写:平和的语言,表现了福格对输钱这件事情并不放在心上,展示了他宽阔的心胸。】

福格先生、阿乌达夫人、菲克斯和路路通乘轮船渡过了哈得孙河,接着又上了一辆马车,去了百老汇大街的圣尼古拉饭店,要了几间房。一夜无话,这一夜,对菲利斯·福格来说很短,他倒头就睡,直到天明。但对阿乌达夫人和两个同伴来说,就是长夜漫漫了:他们心里有事,睡不着。

12月12日。从12日早7点到21日晚8点45分,只剩下9天13个小时45分钟了。要是菲利斯·福格头一天坐上丘纳德轮船公司的“中国”号邮船走了,他就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抵达利物浦,然后按时到达伦敦!

福格先生一个人离开了饭店,他让仆人转告阿乌达夫人,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他首先来到哈得孙河畔,在停泊在河里的船只中仔细寻找着准备出发的船只。有好几条船发出了开船的信号,正准备趁早潮出海。在纽约这样的大港,每天都会有上百条船驶往世界各地。不幸的是,大部分都是帆船,不能适应菲利斯·福格的需要。

现在,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而就在这时,他发现200米开外的炮台前面停着一条带螺旋桨推进器的商船!船外形小巧,烟筒里冒着浓浓的黑烟,也就是说它正准备起航。

菲利斯·福格招手叫了一条小船,上去之后,只划了几下子,就到了“亨利埃塔”号停泊的地方。这是一条铁壳汽船,但是它的结构大部分是木头的。

“亨利埃塔”号的船长就在船上,菲利斯·福格跳上甲板,要求见船长。船长立即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人五十来岁,他的样子很不老实,看得出来,是个很难对付的家伙。他眼睛大大的,肤色古铜,头发棕红,膀大腰圆——看外表就知道不是个等闲之辈。【外貌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不好对付的船长的样子。】

“请问,先生您是船长?”福格先生问。

“对。”

“我叫菲利斯·福格,从伦敦来。”

“我叫安德鲁·斯皮迪。”

“您准备现在就出海吗?”

“一个小时之后就走。”

“您这是要去?”

“波尔多。”

“您装的是什么货?”

“舱里有些压舱的石头,没有载货,空船回去。”

“那么有乘客吗?”

“我从来不载客。乘客是一种很难堵上嘴巴的货物。”【比喻:将“乘客”比喻成“难堵上嘴巴的货物”,充分表现出船长对载乘客的反感。】

“您的船跑得快吗?”

“一小时能跑十一到十二节。‘亨利埃塔’,赫赫有名。”

“那么你愿意把我们几个人送到利物浦去吗?”

“去利物浦?为什么不去中国呀?”

“我说的是去利物浦。”

“那我办不到!”

“不行?”

“不行。我要开往波尔多,我去波尔多。”

“就是给你很多钱你也不干?”

“当然,我不是个见了钱就不要性命的人。”

从船长说话的口气来判断,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可是,‘亨利埃塔’的船东……”菲利斯·福格接着又说。

“船东是我,”船长说,“这条船是我的。”

“我想我可以用钱租下这条船。”

“当然,除非你把这个船的主人换成别人。”

“我买这条船。”

“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