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
隔段时间,我都要去一趟济南回民小区。干什么呢?套用济南俗话,是“裁缝掉了剪子——只剩下尺(吃)了”!
我们总是先到回民小区吃早餐,再买回各种各样食货。
早餐最常享用的是甜沫和牛肉烧饼。
魏新在“魏道泉城”栏目绘声绘色描写回民小区的甜沫:连接泺源大街的街口处有三家,哪家喊得好听,哪家甜沫好喝……儿子看过文章后笑道:“看来他不常到那边吃。”据说真正懂行的甜沫“吃家”,要拐弯抹角深入街道中部。此处有家甜沫店回头客最多。他们用的小米面、粉丝、花生米、豆腐皮与其他店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他们用适量姜末儿,小白菜则是切碎后码到碗里,将煮好的粥直接倾到上边,小白菜嫩绿如翡翠,清香扑鼻,口感甚佳。我说:这里的甜沫太咸!可是现在不管中餐还是洋快餐,哪有不咸的?想认真控盐,只能在家里自己做饭。
去甜沫店的路上有好几家卖牛肉烧饼的。确切地说,该叫烧饼夹牛肉,类似于西安“白吉馍”。煮好的牛肉与老汤一起放在大桶里,用的时候,夹出一块肉,最好是肥瘦相间的肋条,剁碎,浇上一勺老汤,夹到刚出炉的烧饼里。烧饼必须现烤,外边微黄酥脆,里边柔软多层,有椒盐味儿。回民小区的熟牛肉都必须用老汤,老汤老汤,汤“老”到什么程度?有人开玩笑说:最好的“煮家”用的是乾隆时期的汤!一代一代,一年一年,一锅一锅延续下来。我自己也在家里做酱牛肉,可惜没有“乾隆”汤。
我到回民小区做“吃货”,都是儿子“导引”。儿子曾在青州上过一年高中,住在回民小区,吃在回民小区,对各种回民吃食如数家珍。青州回民的生活习惯大概会影响他一辈子。女儿则对回民小区的饮食“不感冒”,人家喜欢我叫作“又贵又不好吃”的西餐。孙女阿牛与小姑姑有同好焉,也讲究吃饭吃有空调放音乐的洋氛围。阿牛称我“奶胖”,有一次她感叹:那家著名牛排店的牛排,“还真不如奶胖烧的牛肉好吃”!而奶胖煮的牛肉又比回民小区的稍微差一点点。
其实早在儿子上小学时,我就是回民小区的常客。几乎每个星期天我与先生都会骑上自行车,从山东大学宿舍出发去买一周用的牛羊肉。年轻骑车不费力,不知不觉已过泉城路,到西门桥,免不了停下车,观赏一番桥下清清河水,河边依依杨柳,然后从共青团路拐进市场。这里是济南知名的牛羊肉集散地。每天天不亮,黄河岸边、泰山周围的清真肉户就把当天“成品”运来。我们9点到达,这里已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来采购者不止回民。我常有骑了十几里路车却买不到牛腱子的“烦恼”,那时我会买些熟牛肉回来。有几家真算得上“名牌”,牛腱子、牛口条、牛百叶,味道醇香,回味悠长,家人百吃不厌。我还是某家羊肉店的常客。店主夫妇会将羊肉剔好洗净绞成肉馅,再告诉我们:市场上哪家牛肉最好。聊天中,我知道店主孩子一个念回民中学,一个到中央民院学舞蹈去了。卖肉者的孩子学芭蕾舞?真有想象力!是啊,在这个万花筒似的社会中,人所处的阶层会不断互相换位。只要你肯努力,什么变化都会发生。
到回民小区采购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顺路进五龙潭一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把五龙潭叫“净池”。这名字太棒了!在我眼中,五龙潭有“二净”,一曰干净,二曰清净。真真是碧水锦鱼,夹岸桃花,风景幽雅,恍若仙境。五龙潭泉多、树多、花多、鸟多,人比较少,最宜读书人在此歇息沉思。我年年进五龙潭,唯一一次“留影”,居然是前不久年方五岁的外孙女宝宝牛给“胖姥姥”拍的。背后是花和泉水,还有依稀可见的水中游鱼。我有时感叹:同样这么好的泉这么好的景,五龙潭“名气”怎么就不像趵突泉那么大?这大概和社会人生相似?默默耕耘常不及大声喧闹?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老之已至。现在到回民小区,都靠儿子开车了。此处的牛羊肉市场亦“鸟枪换炮”。似乎规模更大质量也更好了。卖肉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散兵游勇、没名没姓,好多成“气候”了。各家都有醒目招牌,许多家门前摆肉架,牛肉挂在架子上。这说明肉没注水。牛腱子仍经常买不上。儿子喜欢在某家买羊里脊,回家用电烤炉自烤羊肉串。哦,对了,济南不是还有个名字叫“撸串之城”?有人曾统计济南人一天吃掉多少吨羊肉串。大概还没算上儿子这种“自烤型”吧。
我们在回民小区早餐后完成采购,都是吃的:牛羊肉、锅饼(做烩饼用)、饼丝(做炒饼用)、五香花生米、葵瓜子、青菜……必不可少烧饼和包子。回民小区满街都是随到随买的烧饼铺,儿子却必须排队买一家的烧饼,因为此家烤制烧饼不用液化气,而用无烟炭火。往往是喝甜沫前交钱预订,喝完取货。还要到某居民楼五楼买马蹄烧饼。这两家烧饼专业户每天都只做固定的数,卖完收摊,有再多的人想买也是“明天见”。店主曾说,钱够用就成,干什么那么劳累自己!至于包子,我们也固定在一家买,那里仅牛肉包子种类就六七种,也得排队。我对这家牛肉包子铺的评价是:仅次于我做的。这似乎是吹牛,其实已算很高评价。“文革”期间我曾被造反派发配食堂劳动一年。我做包子饺子的水平不低,我当然比需要挣钱的商家更注重真材实料。
小区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小区内却有低矮的平房、狭窄的小巷。在这里顶头遇到个姑娘,大眼睛,长睫毛,高鼻子,樱桃口,黄褐色鬈发,像从新疆过来的维吾尔族人,其实绝对是“本地户”。既有波斯“舶来”的面貌及生活习俗,又融合了华夏文化,这,大概就是济南回民小区常给人的印象。这样的“小区”已经成了一种“中国特色”。我的家乡青州有,如东关;北京也有,如牛街。这些地方其实都可以叫“穆斯林美食街”。
漫步回民小区,路经南大寺,常令我抚今忆昔、思念中外。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担任益都县主管文教的副县长时,就主持修复青州元代清真寺。我曾当随从参加过开斋节活动。我印象中童年活动有一项是:按照母亲吩咐,手提一只吱吱叫的鸡,到寺里找“师傅”(阿訇)“奉真主口唤变成人类的食物”。“文革”前父亲担任省民委和省伊协领导时,常到南大寺主持活动。那时我正读中文系,对宗教活动兴趣不大。“文革”中南大寺受到严重破坏,碑刻、匾额、文物被毁,礼拜殿被改作工厂车间。父亲受机关造反派冲击,被发配烧锅炉。在非常岁月中,南大寺周边穆民从未参加这类“革命”,仍与父亲来往,仍然尊重他,信任他。他们知道“马主任”原是著名中医,有疑难大病,可以向他求救。父亲归真,南大寺教长给他念经,我参加了跪经;父亲的衣物按穆斯林习俗,“散”给了回民小区需要的穆民。
南大寺是何时建的?已不可考。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迁至永长街现址。明代修了院墙,扩建了大殿,建起讲堂沐浴室等。现在的南大寺,门前有高大的过街影壁与街道隔开,是不是有意让宗教与现实生活保持一段距离?而距离往往产生神秘感,产生美感。南大寺中轴线上,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由外及里,一座比一座高,给人雄伟肃静深邃之感。正门门楼邦克楼中西合璧,下层是阿拉伯穹窿圆顶风格,上层是中国建筑风格。望月楼与礼拜大殿相望,楼上书“望月思真”四个篆体汉字,楼顶中心竖有穆斯林鲜明标志月牙。礼拜殿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殿里有很多珍贵文物,特别是高四米宽一米的六架硬木门扇,扇窗镂空,雕有《古兰经》,精美异常。宫殿般的礼拜殿前后殿屋顶连接。我曾多次带外国朋友到南大寺参观。教长介绍:礼拜殿的后殿无前墙,前殿无后墙,后殿为庑殿顶,前殿为歇山顶,抱厦连接前殿,这种两殿完美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少见。更有意思的是,后殿和前殿是明朝建筑,抱厦是清代建筑。这从礼拜殿外墙用砖可以判断:明代砌墙用大砖,清代用小砖。几百年间两代工匠众擎群举,最终定型现在的南大寺。有一次我带几位金发碧眼教授看南大寺,听到介绍礼拜殿“两代合成”,仰望15世纪就卓然存在的礼拜殿,从建国200年的超级大国来的“老外”感叹不已。当我带点儿炫耀领他们去看一箭之地花木葱茏的清真女寺,他们对淡绿穹顶、洁白瓷砖的礼拜殿叹为观止。几位戴头巾的女穆民神情安详,庄重地介绍如何沐浴如何做礼拜,还请外国朋友品尝油香(香油炸饼)。我最欣赏穆斯林民众的是:不管贫富贵贱,不分地位高低,礼拜寺内不卑不亢、人人平等。
除了济南南大寺,我对另外几处清真寺也印象深刻,比如西宁清真寺、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西宁清真寺。二十几年前我曾和好姐妹杨晖一起去拜访。韩教长领我们到礼拜殿上看,他颇难听清的西北口音介绍,给我留下两个难忘的细节:一个是“宝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清真寺礼拜殿顶都是月牙,这里却是藏族活佛送的三个宝瓶。穆斯林民众乐意让藏传佛教活佛与真主一起保佑大家。另一个是“大梁”。这座清真寺经过多次重修,有一次重修时,需要一条巨大横梁,找遍全省,最后在一家汉族祖坟上找到一棵长了几百年的树。范姓老人听说要用他祖坟上的树给清真寺做大梁,二话不说,捐赠!用时髦的话来说,西宁清真寺简直可以做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材了。
倭马亚清真寺。1997年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在叙利亚待了半个月,看了许多清真寺,倭马亚清真寺首屈一指。它于公元705年由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一世主持建造。原址是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神庙,后改作圣约翰教堂。倭马亚清真寺规模很大,有个很大的院子。拱廊墙壁上有用金砂、石块和贝壳镶嵌成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礼拜殿正面仿拜占庭式样,有凯旋式穹顶大门,门旁由大理石圆柱支撑,柱顶如巨大皇冠,柱头金箔闪闪发光。寺内最重要的古迹,当属同时保存了不同宗教先哲施洗约翰和萨拉丁的陵墓。女性进入倭马亚清真寺必须蒙头,我借一头巾一黑衫,再把鞋存起来,才得以进寺。
倭马亚清真寺安宁肃静,寺周围却是繁华市场。各种各样叙利亚手工艺品都可以买到。我用五美元买回一件“阿拉伯长袍”,回宾馆试穿时大乐:阿拉伯文是找不见的,连人们常说的英文“中国造”商标都没有,直接印中文“鹅牌”!
每当想起倭马亚清真寺,我心中就隐隐作痛:现在叙利亚饱受战火,大马士革到处弹痕累累,倭马亚清真寺还能保持那份从容静谧吗?清真寺周边的市场还能保持繁华吗?当年接待我们的叙利亚作家朋友,你们还安全吗?叙利亚作协送给中国朋友手绣桌布餐巾、《古兰经》和录音带。时隔17年,桌布餐巾仍是新的,因为不舍得用。标准阿拉伯语诵古兰经特别感人!印刷考究的《古兰经》则送给南大寺教长。“宝剑送壮士”,得其所哉。
蓝色清真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算得上全世界最美清真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建造。礼拜殿是阿拉伯风格的圆顶,中间一大圆,四周四小圆,小圆套大圆,煞是好看。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尖塔,叫“宣礼塔”,据说塔的数目越多,越说明清真寺的重要性。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只比麦加清真寺少一根。当年奥斯曼帝国皇帝艾哈迈德一世把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修成六根,与麦加大清真寺的宣礼塔数目相同,显然僭越,惹出风波。故而艾哈迈德一世出资给麦加大清真寺加修了一根宣礼塔。蓝色清真寺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寺里260个小窗、两万多块瓷砖、数百块名贵地毯和众多精美绝伦的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令人流连忘返。
在伊斯坦布尔待了五天,蓝色清真寺只去过一次,但其影响天天存在。我们下榻离蓝色清真寺不远的“皇帝宾馆”。每天清晨朦朦胧胧中,音韵悠扬的《古兰经》诵经声响起,顿生神圣静穆安详之感,看看窗外,晨曦微露,看看手机:5点15分。诵经一天五次。我们在伊斯坦布尔不同场合听到,也在不同场合看到有人虔诚礼拜。我曾看到个店主在小商店角落铺个小拜毯,跪在上面。大小饭店一般都有专供礼拜用的小房间。我们是应土耳其文化部邀请前来访问的。东道主告诉:伊斯坦布尔犯罪率很低,为什么?人们认为,不管你做什么,真主看着哩。
哦,实在想念土耳其美食!土耳其烤肉、盐焗羊腿,无比鲜美,但价格不菲。我们曾在蓝色清真寺旁买过熟玉米,站在街头大模大样啃。多少钱?一美元一个。如果在咱们济南回民小区,可以买回一大堆鲜玉米啦!
又回到济南回民小区,又回到“吃”。
是的,济南回民小区的人特别擅长做吃的,且物美价廉,还很讲究卫生。地沟油、苏丹红之类丑闻,很难在穆斯林兄弟这里听到。父亲当年曾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回族有钱人不多,“大回不过百,小回不过十”。回族群众一般肩挑贸易,比较清贫。而讲究诚信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法宝。现在的回民小区里,仍然小商小贩多,但也有较大商铺和开到全国的连锁店。
于是,我在回民小区采购时,免不了把一些“名牌”产品,比如回民糕点带回家。我还特别想让叙利亚、土耳其等穆斯林朋友也到济南回民小区转一转,尝尝地地道道的中国回族名吃,看看南大寺和清真女寺。这里真是一道古朴而又独特的华夏民俗景观。
原载《情调济南》,济南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