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9816800000039

第39章 附录 最新验方攻略(原标题为最新中医验方)(5)

1,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用纱布过滤,药汁中放入黑豆500克,煮熟黑豆,不要煮烂,取出,晒干,妥善保存,每日嚼服60粒,每日三次。治愈停药!此方便宜实惠,无副作用。适合大多病情(男性)

2,天麻,首乌,熟地,白芍,当归,木瓜各33克,菟丝子50克,川芎17克和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一丸,温开水送服。

3,生褚石500克粘细末,过筛,早晚饭前各服三克。

4,川芎5克,何首乌20克核桃30克捣碎,煎汤代茶饮。

5,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每日1次。常洗见效。

6,桑白皮120克,水煎,去渣,以水洗发,治愈为止。

7,醋50毫升,墨2锭。用墨块在醋中研成稀糊状,擦患部,每日3次。8,川芎5克,首乌20克,核桃30克。共捣碎煎汤代茶饮。

9,生赭石500克,研成细末后过筛。早晚饭前各服3克,连服3个月即可治愈。主治青年脱发。

10,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没过药末为度,将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用时以纱布滤出部分药液,用脱脂棉蘸之涂抹患处,每日3-4次,治愈为止。

11,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取药汁,放入黑豆500克,煮至药汁全部披豆吸收光为止,将豆晒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治愈方停。

12,天麻、首乌、熟地、白芍、当归、木瓜各33克,菟丝子50克,川芎17克。共研成粉,和为蜜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1丸,温水送服。

13,生姜皮(焙干)、人参各30克,共为细末,将生姜切断蘸药末于落发处擦之,隔日一次。本方主要用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脱发。

14,生附子、蔓荆子、柏子仁各15克,共为细末,以笥鸡脂(即乌鸡的脂肪)和之,捣研千下,于瓷罐内密封,百日取出,涂发落处,三五日即生发。本方主要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脱发。

15,生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白术各9克,牛蒡子、阿胶、茯苓、枳壳、桂枝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15剂为一个疗程。

16,鲜柳枝、芝麻梗、鸡血藤各适量。煎水洗头,每日早晚各1次。药液可留下,倒入药渣内复煎再用。

17,艾叶、菊花、防风、薄荷、蒿本、甘松、藿香、蔓荆子、荆芥穗各9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1次,连用2-3次。以后每隔半月可重复熏洗。

18,生地、何首乌各30克,黑芝麻梗、鲜柳枝各50克。水煎,趁热熏洗患部,洗后用干毛巾覆盖患部半小时。每日1剂,3次洗头,5日为一疗程。

19,桑叶10克,菊花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旱莲草15克,枸杞子15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夜交藤15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赭石20克,磁石20克(上4味先煎),甘草10克。服7剂,头晕、耳鸣、头皮燥痒好转,睡眠转佳,效不更方,续服7剂。其后又于上方去赭石、磁石,续用1月后,新发渐生,诸症皆瘥。上方改生牡蛎15克,珍珠母15克,加补骨脂12克,肉苁蓉10克。1月后发长如初,色深黑有光泽。随访数年,疗效巩固。

20,女贞子、菟丝子、旱莲草、桑椹子、制首乌、熟地、栀子、茯苓各12克,肉苁蓉、当归各9克。煎汤喝可治肝郁血虚,血不荣发。

白发

(一)

【辨证】气血两亏不能上荣,发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方名】七宝美髯丹加减。

【组成】生地15克,何首乌15克,苣胜子15克,菟丝子15克,黑芝麻12克,桑椹子12克,茯苓12克,山茱萸12克,龟板胶10克(烊化),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二)

【辨证】血热内蕴,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发失养。

【治法】清热凉血,滋肾乌发。

【方名】草还丹加减。

【组成】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叶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克,白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银屑病

(一)

【辨证】肺肾阴虚,血虚化燥。

【治法】滋补肺肾,祛风润燥。

【方名】生金凉血饮。

【组成】金银花60克,白芍18克,麦冬18克,阿胶18克(烊化),沙参18克,甘草24克,僵蚕9克,芥穗9克,防风9克,木瓜9克,威灵仙9克,黄芩9克,丹皮9克,丹参9克,生首乌30克,生地2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马志方。

(二)

【辨证】湿热之邪,客于皮肤。

【治法】除湿、清热、解毒。

【方名】土槐饮。

【组成】土茯苓30克,生槐花3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可泡水代茶饮。

【出处】赵炳南方。

(三)

【辨证】湿毒内蕴,血热受风。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散风。

【方名】银屑病1号。

【组成】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5次。

【出处】张正华方。

(四)

【辨证】热入血分,外发斑疹。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双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蜕12克,黄连6克,荆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宗元方。

(五)

【辨证】风寒外袭,营卫失调,风热湿邪客于肌腠,使皮肤失去濡养而致病。

【治法】辛凉解肌表邪气。

【方名】柴葛解肌汤加减。

【组成】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参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军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光发方。

(六)

【辨证】风毒内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肌肤失养。

【治法】活血搜风,清热解毒。

【方名】犀蜈汤。

【组成】犀牛皮10克,苦参10克,防风10克,山豆根10克,蜈蚣3条,全蝎5克,白藓皮15克,炮穿山甲15克,赤芍15克,蚤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浸洗患处。

【出处】吴新元方。

(七)

【辨证】血热毒盛,壅搏肌肤。

【治法】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除湿熄风。

【方名】凉血化斑汤。

【组成】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蓝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藓皮30克,苦参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金起风方。

(八)

【辨证】风湿之邪,留滞皮肤,久则化热。

【治法】清热活血,祛风除湿。

【方名】苦参藓皮汤。

【组成】苦参10克,黄柏12克,苡仁10克,白藓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史定文方

过敏性紫癜

(一)

【辨证】阴虚血热,迫血外溢。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名】茜草汤。

【组成】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元参12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阿胶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廷廉方。

(二)

【辨证】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补虚。

【方名】清荣饮。

【组成】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金银花20克,生地20克,大枣20枚,鸡内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祉然方。

(三)

【辨证】时毒炽盛,伤及血络,血遇热则溢,热毒迫血妄行所致。

【治法】凉血解毒。

【方名】凉血解毒汤。

【组成】连翘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长卿12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郑祥光方。

(四)

【辨证】湿热流注肌肤。

【治法】清热化湿,祛风通络。

【方名】二妙丸加味汤。

【组成】苍术30克,黄柏20克,川断15克,鸡血藤25克,双花25克,板蓝根25克,大青叶15克,公英50克,连翘15克,石斛2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艾洗吾方。

白癜风

(一)

【辨证】风邪侵犯皮肤,袭入毛孔,致使气血瘀滞,毛窍闭塞,血不荣肤。

【治法】祛风活血,除湿清热,补益肝肾。

【方名】如意黑白散。

【组成】旱莲草90克,白芷60克,何首乌60克,沙蒺藜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楼30克,紫丹参30克,苦参30克,苍术24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每日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出处】来春茂方。

(二)

【辨证】风湿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瘀滞,日久气阴两亏,血不荣肤。

【治法】调补阴阳。

【方名】双调祛风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0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黑芝麻20克,何首乌15克,黑故纸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来春茂方。

(三)

【辨证】气血凝滞,经络不通,风邪相搏于皮肤。

【治法】补血活血,通络祛风。

【方名】玄机汤。

【组成】紫草25克,草河车50克,丹参50克,川芎15克,浮萍50克,刘寄奴25克,琥珀10克,地龙10克,丹皮25克,土鳖虫10克,威灵仙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小儿可酌减,孕妇忌服。1个月为1疗程。

【出处】傅魁选方。

五官科

老年性白内障

(一)

【辨证】肝郁,肾虚。

【治法】疏肝理脾,清心益肾。

【方名】消障汤。

【组成】土白术10克,杭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青葙子12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石决明15克,决明子15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二)

【辨证】肝肾有虚,气郁化火。

【治法】补益肝肾,解郁凉血。

【方名】凉血养肝片。

【组成】龙胆草40克,茺蔚子40克,白芍40克,旱莲草50克,丹参40克,丹皮40克,刺蒺藜40克。

【用法】共研末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6克。日服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视力恢复至1.0以上者停服。

【出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三)

【辨证】肾精亏损。

【治法】平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名】明目治障汤。

【组成】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8克,谷精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急性结膜炎

(一)

【辨证】外感风热时邪,脉络瘀滞。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化瘀。

【方名】明目汤。

【组成】川芎3克,归尾3克,白芍3克,生地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栀子3克,石膏3克,连翘3克,防风3克,荆芥3克,薄荷3克,羌活3克,蔓荆子3克,菊花3克,蒺藜3克,草决3克,桔梗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林端昌方。

(二)

【辨证】风邪热毒,侵袭肺卫,郁滞成瘀,风火相煽,挟瘀上犯于目。

【治法】辛凉宣肺,祛风清热,化瘀通络。

【方名】三花汤。

【组成】银花15克,菊花12克,红花9克,蒲公英24克,薄荷9克,蝉蜕9克,白蒺藜12克,赤芍12克,酒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在煎煮药时,用药气熏蒸患眼,每日3次。

【出处】《四川中医》。

(三)

【辨证】风热夹湿,肝脾郁热,壅滞所致。

【治法】宣解风热,化湿活络,平肝泻脾。

【方名】金灵散合龙胆泻肝汤。

【组成】薄荷10克,防风8克,杭菊花10克,生山栀7克,龙胆草6克,金银花15克,白僵蚕13克,宣木瓜13克,重楼8克,天麻8克,川芎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单伯图方。

(四)

【辨证】风热上攻于目。

【治法】清热祛风。

【方名】秦柏熏眼方。

【组成】秦皮9克,川柏9克,川椒9克,薄荷6克,荆芥6克,防风6克。

【用法】上药共煎,熏洗患眼,每次熏20~30分钟,每剂煎2次用之。

【出处】何宏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