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9816800000035

第35章 附录 最新验方攻略(原标题为最新中医验方)(1)

目录(为便于审阅提取本目录)

内科

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便秘·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糖尿病·神经衰弱·失眠·坐骨神经痛·胆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痔疮·颈椎病

皮肤科

痤疮·黄褐斑·慢性荨麻疹·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斑秃·脱发·白发·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白癜风

五官科

老年性白内障·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牙痛

儿科

小儿感冒·麻疹·小儿哮喘·小儿肺炎·小儿厌食·小儿腹泻·小儿黄疸型肝炎·百日咳·小儿遗尿症·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口疮·小儿多涎症

妇科

女子性欲低下·不孕症·流产·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过多·慢性盆腔炎·妊娠便秘·阴道炎·更年期综合症

男科

男子性欲减退·阳痿·男子性交疼痛·房事头痛·房事腰痛·男子不育症·遗精·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内科

感冒

(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蜕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急性支气管炎

(一)

【辨证】实热喘证。

【治法】清热写肺,祛痰定喘。

【方名】麻杏陷胸汤。

【组成】麻黄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芝圃方。

(二)

【辨证】寒饮郁肺,失其肃降。

【治法】温化水饮,开郁清降。

【方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组成】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细辛20克,五味子20克,大枣20克,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甘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熊永厚方。

慢性支气管炎

(一)

【辨证】痰热壅肺,脾肺两虚。

【治法】清肺,化痰,健脾。

【方名】清肺化痰健脾汤。

【组成】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国飓方。

(二)

【辨证】肺肾亏损。

【治法】补气平喘,止咳化痰。

【方名】补气化痰汤。

【组成】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绍南方。

(三)

【辨证】温邪犯肺。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方名】清肺化痰汤。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出处】郭中元方

支气管哮喘

(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三)

【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出处】焦树德方

(四)

【辨证】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方名】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义昌方

高血压

(一)

【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二)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三)

【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四)

【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五)

【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六)

【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七)

【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法】平肝滋肾潜阳。

【方名】脾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八)

【辨证】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

【方名】附子龟板汤。

【组成】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九)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水气上逆。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方名】龙牡真武汤。

【组成】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术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生姜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辅周方。

(十)

【辨证】肝阳上亢。

【治法】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

【方名】红龙夏海汤。

【组成】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黎炯方。

(十一)

【辨证】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方名】清脑降压汤。

【组成】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成思方。

(十二)

【辨证】肝经热盛,痰浊中阻。

【治法】清肝熄风,活血散瘀。

【方名】八味降压汤。

【组成】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来春茂方。

(十三)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降压熄风。

【方名】七子汤。

【组成】决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冠心病

(一)

【辨证】气虚血瘀。

【治法】舒胸益气,活血通脉。

【方名】舒胸益气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慕莲方。

(二)

【辨证】心火亢盛。

【治法】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方名】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子义方。

(三)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名】益气养阴通络汤。

【组成】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志雄方。

(四)

【辨证】气阴两虚,心脉淤阻,虚实相兼。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名】宁心汤。

【组成】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孟百三方。

(五)

【辨证】心肾阳虚,心血淤阻。

【治法】温阳益气,滋补阴血,化瘀通络。

【方名】黄芪通痹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玉瑛方。

(六)

【辨证】气虚痰浊。

【治法】补气健脾,除痰通瘀。

【方名】益气除痰汤。

【组成】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七)

【辨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治法】养心定志。

【方名】养心定志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菖蒲8克,远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麦10克,大枣5枚,丹参10克,佛手8克,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高辉远方

慢性胃炎

(一)

【辨证】气滞食阻女性妇科病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女性妇科病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