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19812200000041

第41章 救赎篇 天使就在你身边(7)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可以是一个向导或顾问,要教会学生处理、分析大量的信息。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作为学生,虽然他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他成了他所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

《海外星云》杂志曾经刊载了一篇台湾的老师李家同先生所写的文章——《考试》,他在即将退休前写下了这篇文章,孙云晓读后一直记忆深刻。李老师在文中写道:

明天我就要退休了,我做了35年的中学教师,我这一辈子过得非常充实。

我现在还记得我参加工作那一年。我一毕业,就进入了一所名牌中学教数学,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录取的,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随便我怎么出题目,都考不倒他们。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似乎心不在焉,老是发呆,期中考试,他只得了15分,全班就他一个人不及格,分数如此之差,太奇怪了。

那天放学后,我请他和我谈谈。没想到他对成绩大幅滑落竟讲不出任何理由,一再说他上课听不懂我讲什么。我觉得他不用功,就说要和他父母谈谈。他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说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到美国,没有带他去。他和祖母一起住,经济情况很不好,可是祖母年纪大了,也不认识字,如果知道他功课不好,一定会非常伤心的。他似乎被我逼急了,忽然问我:“老师,难道你以为我会做题,却假装不会吗?”

我被他问得哑口无言,除了鼓励他以后要用功外,还提出愿意替他补习数学,而且当天晚上就开始。这位学生开始还不大愿意接受我的义务家教,由于我坚持,他只好晚上乖乖地来了。我发现他并不笨,只是反应慢了一点,每周替他补习两次以后,他渐渐赶上了进度,考得越来越好。两个月后,我就不管他了。

我后来收到他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令我大吃一惊。他说:

“老师:请原谅我骗了你。我的功课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我从小没有爸爸,但我很想有个爸爸,这样,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好问问他。我的国文老师、英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男老师,因此我心生一计,决定假装功课不好,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英文老师对我的成绩滑坡无动于衷,他将考卷发给我的时候,一点表情也没有;国文老师则将我臭骂了一顿,说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学生,并罚我站了一个小时。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被羞辱,我当时的心情很不好。第二天《赤壁赋》一个字也背不出来了,国文老师又罚我站了一节课,下课时他还向全班同学宣布:他已放弃了我!”

“唯一关心我的就是您。您不但一再问我怎么一回事,还耐心地为我免费补习,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其实您只要关心我就足够了。”

明天,会有很多我过去教过的学生来参加我的退休茶话会,不知那位骗过我的学生能不能来。我曾经告诉过他:我应该感谢他,他才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可以说,这位老师之所以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爱。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教师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在很多学校,孩子淘气就将孩子看做问题儿童,有的还借此劝退,这样做根本谈不上尊重孩子,既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权利,更无法给孩子真诚的、无条件的爱,而没有爱和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父母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满腔的热情来迎接那些淘气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一个孩子都朝良性方向发展。

一位教师,要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感化孩子的心灵,孙云晓建议注意下列几个原则:

先了解孩子,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在上面我们所引用的那篇文章中,为什么有些老师被学生考倒了?主要还是因为那些老师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师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他的教育才可能到位。

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学生会乖巧一些,听话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就比较淘气。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就能够理解,有的学生就不可能完全了解。教师要看到差别,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要给予尊重。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您觉得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灰心,更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打入另册,要耐心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教师的水平越高,分数的含量越低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教育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学校任教期间,曾经做过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总是要给学生的父母们送成绩单,然后写上关于这个学生的鉴定。但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却不给父母们成绩单,而给每一位来学校开会的父母一个纸口袋!

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纸口袋,里面装的东西简直五花八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年级的小学生拉里的纸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装帧精美的纸袋,纸袋的正面画着鲜花和微笑的太阳,还用彩色的泡沫塑料笔写着一行字:“献给亲爱的父亲和母亲——拉里敬上”。当拉里的父母打开纸袋,他们发现里面装的是女儿拉里亲手制作的东西,数一数一共23页,原来这是拉里把自己一学期来做得最好的作品选择了23页让父母欣赏。此外,纸袋里还有2页书法范例;2页她自己编写的故事;3种作业,分别是选词填空、自己编写的数学习题和例题,自己画的几何图形;5幅图画;2页剪纸;3页作文分别是《我在语言课上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哪些数学知识》、《我所知道的皮罗斯马尼亚》。

父母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您也收到这样一份“成绩单”,您的心情是否会很轻松很愉快?您也许会仔细地察看孩子们为您准备的每一份作业或作品,也许会把鉴定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计划着怎样按照老师在鉴定上的建议给孩子一些帮助。像阿莫纳什维利这样的做法,不仅给孩子减轻了心理负担,也使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有信心。

所以我们认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是懂得怎样看待分数的,并懂得怎样引导学生和学生父母正确对待分数。在高水平的老师眼中,分数的含量是很低的。反之,一些缺乏教育艺术的教师却过分注重分数,学生的通知单上往往是一些枯燥的分数和名次。但是,在给学生写操行评语的时候,却简略从事,多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套话,以至于有的学生讽刺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一些父母也说看孩子的操行评语犹如“雾里看花”。

当然,现在教师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已经有许多改进。有的学校把分数看作学生的隐私,有的学校实行了等级制评价,还有的在学生的操行评语上有了很大改革,给学生写的评语越来越个性化。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教师们改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措施。

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孙云晓给教师的建议是:

正确认识分数。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首先要看观念。很难想象,一个持有错误观念的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看待分数。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考试分数只反映学生很小的一个方面,而评价人应从多方面看,不可以偏概全。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分数所具有的特定作用,但教师们最好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无数事实证明,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孩子,离开学校并不一定发展得很好,而一些在学校里淘气、学习成绩平平庸庸的学生后来倒发展得很好。所以,教师们不要用一次考试成绩对孩子下定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以指导,给成绩一般或差一些的学生以切实的帮助。

给学生们的帮助要具体、细致。我们常常被优秀教师的一些教育方法所感动,大多是因为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关怀得很细致、很周到。就像阿莫纳什维利给学生们写的鉴定那样,细致到学生的发音、字母、阅读、语音,这样无论是学生父母还是学生本人,看了鉴定都会感到教师在时时处处关心着学生,同时对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明确了许多。

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李金海曾是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他任教的高中是北京市重点高中。自然,李金海也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读重点高中,再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发现女儿性格外向,爱唱歌跳舞,爱打架子鼓,有些坐不住,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刚开始,他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生气、着急、上火,也和别人一样逼着女儿学习,不许她看电视,不许她弹琴,不许她玩耍。他还拉下脸来请了家教给孩子补课,当然也陪读过。但是,他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孩子的成绩顶多也只是及格。而且,更令他感到痛苦的是,全家都因此生活得很难受。

在痛苦的压力之下,李金海终于和女儿达成了一致的选择:放弃上重点高中,进入职业高中。这样选择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当《少年儿童研究》的记者孙宏艳前来采访,问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否很不容易,他说:“是的。很有压力,这份压力到现在还有。许多人都议论我,对我的行为不理解。有人说,您是重点学校的校长,让孩子留在本校是名正言顺的。”

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把女儿留在重点高中呢?李金海分析了女儿的具体情况,他发现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为规范或性格决定的。如果再让她整天熬夜,星期天也不许出去玩,非要她考大学,对她来说可能很痛苦。而且,对做父母的来说也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所以,他们毅然让女儿选择了职业高中,读会计专业。

李金海欣慰地谈起了后来的情况:

她后来到了计划统计学校。在那里,学校的课程和她的能力很匹配,她的学习也因此轻松了不少,那时她真的很快乐,天天都是唱着歌走,又唱着歌回家。而且,她活泼的性格也得到了“松绑”,她还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更重要的是,她的自信心也开始恢复。以前,她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但在职高,她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入了团,那时我真的觉得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孩子上了职高以后,我觉得我们家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当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指精神上的。我们家也因为退了一步而整天充满了快乐。

一个重点高中的校长,竟然让女儿上了职业高中,李校长是怎样想的呢?他是否把自己的女儿和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比过呢?他说:

将来她的发展、前途也许不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赚钱多、地位高。但我觉得中国有十几亿人呢,真正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才有多少?所以我们必须现实一些。只要孩子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足够了。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尊重了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幸福的孩子。因此我们说,教育应该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尊重孩子,让教育真正解放孩子,孙云晓建议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孩子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重点学校固然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未必每个孩子都适合去重点学校。如果孩子在重点学校读书有困难的话,父母不必非要出大把的钞票让孩子去受罪。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把孩子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应试教育还存在,因此彻底摆脱分数与名次的压力还是有些难度。所以父母要端正观念,并与孩子逐步形成共识:只要努力了,即使没有考好也不必太在意。奋斗者的脚下总是有路可走的。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实质是人格教育,人格的重要内容是情感教育。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使生活丰富多彩,不要整天谈论学习成绩与升学。生活经验证明,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前途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真正解放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只有彻底尊重了他们,才能使他们远离枷锁。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孙云晓的女儿在北京月坛中学读书时,第二次赴日民宿归来,写了9000字长的《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一文,发表在2001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她的分析让很多人感慨万千。

她写道: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