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素材:创新素材搜集与应用(心灵鸡汤读写应用版)
19812100000011

第11章 美文印记

踩实脚下的土地

●王涵

人生之路需一步步走出,人生的土地需一脚脚踩实。若要领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踩实脚下的土地!

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智慧。季羡林,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和文学泰斗。一身布衣,一脸慈祥,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身为知名教授,他本可以西装革履,本可以风风光光,但季先生却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粗布衣衫,粗茶淡饭。他,曾为刚到校的新生看守行李足足两个小时,曾为了学生的一句句问候而感动得老泪纵横。与其说他是一代大师,不如说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众多荣誉和称号接踵而至时,他却将此拒之门外。他本可以在云端跳舞,却选择了贴在地面步行。他低调处世、淡泊为人,演绎了自己完美的一生!

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精神。钱学森,中国火箭之父,一个时代的伟人。一腔热血,一份豪情书写了他光辉的一生。他无疑是中国大地上熠熠闪光的一颗巨星。他的出现是中国的一个奇迹;他是出现照亮了中国的整个航天科学史,为中国开启了科学之门。但他却一生都拒绝媒体采访。他本可以在云端跳舞,却选择贴地面步行。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令人折服。

这让我不由想起那些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所谓专家,我不是否认他们的才能,也不是否认媒体的作用,但若是他们不肯潜心专研,一旦原有的知识卖弄完了,他们还剩下什么?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自信与坚定。当代成功女性之一的杨澜,以她出众的才华收获了成功,但她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却选择去读书。她说:“我就觉得自己首先得站稳脚跟,不要沉迷于鲜花和掌声中,要去寻找机会,去读书。”可见,她并没有被成功的光芒刺伤了双眼,并没有被鲜花遮蔽了双眼。她本可以在云端跳舞,却贴在地面步行。她将脚下的土地踩得更厚实,是为了能够走得更远!

成功人士都能做到这样,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我们怎能因一点小小的成功就得意忘形、陶醉于云端呢?须知,高处不胜寒,在云端舞得越久,最终会摔得越痛。只有我们贴在地面步行,踩实脚下的土地,才能真切地感受自己生命的行走,聆听到大地深沉而有力的心跳。

让我们迈开双脚,去踩实脚下的土地,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读写应用 为了印证“若要领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踩实脚下的土地”这一中心,文章从“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智慧”“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精神”“踩实脚下的土地是一种自信与坚定”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踩实脚下的土地,成功人士都这样做,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呢?

话题拓展 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荣誉及地位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做人保持低调

保存长信

●莫小米

这封长信非同一般,这封长信生死攸关。它是一个冤死的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写就。信写好了,现在的难题是,将它藏在哪里?

所有保险的地点都是不保险的,所有秘密的地点都是有可能泄密的。火烧、水淹、虫蛀、霉变,更严重的是,提前被人发现。真要是这样,不仅洗冤的希望破灭,活着的亲友也可能遭灭顶之灾。

深夜里,他凝望着不久前刚刚做了母亲的年轻的妻子,他摇醒她,将严酷的局势和盘托出。他让她读信,并尽快默记下来。当她可以一字不拉地将此信背诵出来时,这封后来改写了历史的无比重要的信,在火中化作了灰烬。

第二天他便被逮捕了,一去不返,一年后被定罪处死。

而在由年轻到老迈的漫长岁月里,每天每天,他的妻子都要反复默诵那封信,以至于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有几次于无人处她不由自主地默写出来,随即又惊恐地将它撕得粉碎。

其间她也与一位理解和同情她的男人相爱、结合并生下一儿一女,但无论什么都不会影响那封长信在她心中的妥善保存。

到了今天我们后人都能知晓这封秘密长信的内容时,故事的结尾其实已可想而知。当申诉的时机终于到来,她持信四处奔走。她成功了,当然,他也成功了。在离他冤死半个世纪以后,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报道了这条消息:1988年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作出决议,撤销1938年3月13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庭对布哈林等人的判决,确认他们无罪而终止对该案的审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位令人尊敬的女人是前苏联《真理报》的主编、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布哈林的妻子拉林娜。

这个故事的关键在于对一封信的妥善保存,真的,哪里还有更好的地方呢?它是保存在一个人的记忆里,保存在心中,保存在爱中,保存在生命中。

同时这封信也在拉林娜的生命中注入了坚强,可以说它支撑了她的一生。

一封信,支撑了一个弱女子的一生,那是对丈夫无比的爱,更是对正义的坚信。乌云遮得了太阳一时,但是光明终将覆盖整个大地。当巨大的胜利来临,拉林娜,立在春风中,暖阳下,含着热泪幸福地微笑。

话题拓展 坚忍、信念的力量、挫折与胜利、爱,创造的奇迹

遥远的田园

●柳再义

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你是否会想起田园?

墙上是精美的画,书里是优美的文字。这已经是难得的小憩了,还是没有想起田园。

车太快,事太多,目光集中于眼前。田园远去,被遗忘了。

直到有一天受了伤,放慢了脚步,仿佛从紧张忙碌和人群纷争中滑落出来。这时才想起最初的田园。

田园的风,田园的雨,田园的虫子飞蛾,田园的清露与黄昏……泥土,河流,草木,庄稼。绿浪在田野上波动,蝴蝶在花树间翻飞,牧童在田埂旁清唱,炊烟在小村上袅娜……

这花草清香的田园,生趣盎然的田园,缓慢古老的田园,悠闲无忧的田园,让人完全陶醉了。

田园是自然的。田园风光就是自然风光,那么真实,质朴,值得信赖。

人与自然交往,不担心被欺骗。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播种才有收获,大自然用憨厚的法则对待万物。

所以,如果钩心斗角太累了,就回归田园;如果看破红尘志高洁,就回归田园;如果心灵疲惫苦忧愁,就回归田园。

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就会无视自然;人融入自然之中,就会爱护自然。那开阔的、诚实的、深情的乡土,不仅让我们内心安宁,而且还可以让生命有更多的热爱。

千年之前,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现在,当不堪沉重时,让我们也回归田园吧。

读写应用 人的美好生活,不仅仅依靠富足的各种物质,还需质朴清新的田园美景、个人自由的精神空间……亲近田园,使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增添我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更好地点绿人生、高奏生命的赞歌。

话题拓展 美好生活、田园风光、精神空间、回归自然

家里养月亮

●姜仲华

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奇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惊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者,静静地睡去。

读写应用 偶然的一次停电,使我见到了久违的月亮。是女儿的“咱家养着月亮呢!”的话唤醒了我对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的重新认识,即有了“家里养月亮”的情怀,平凡的生活也会掀起浪花、富有无限情趣。该文取材虽小,但诗化的语言、优美的景致、纯真的情感同样深深打动了读者,令人回味。

话题拓展 情怀、美好心境、生活情趣、审美情趣

爱的姿态

●鲁小衣

陪朋友到医院去看病。门诊部走廊上的人熙熙攘攘。一个年轻的母亲焦急地抱着孩子,从我面前匆匆走过。孩子的小脸通红,母亲不时将嘴唇贴在孩子额头,舐犊之情让人心动。一位中年女子搀着老人,慢慢地走过来。老太太不时地咳嗽,眼里都咳出了泪花。中年女子温柔地捶着她的后背,恰似一幅“乌鸦反哺”图。看着医院里形形色色相互搀扶、相互照顾的人,我感觉内心正在被一点点地浸润着。

回家路上,一对老夫妇登上公交车。旁边的一个男人站起来,让老太太坐下。老爷子充满感激地看着让座的男人,口里连说谢谢。车到站了,老爷子先下车,站在门口慢慢扶着老太太下车。我想起来,每次坐公交车,爱人都是抢着先下车,而后站在车门边等我,防止汽车不经意间起步。我想老爷子也是如此考虑的吧。

公交车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一群郊游的小朋友正在过马路,孩子大约五六岁的样子,一个个手牵手。走在最前面领路的老师,像老母鸡似的张开手臂。这姿势不仅是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也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怀抱。

晚上,当我躺在床上,脑海里浮现出白天看到的一系列姿态:母亲将嘴贴在孩子额头,中年女子轻抚老太太的后背,丈夫站在车门口关切的眼神,老夫妻两手温柔相牵和老师张开的双臂。爱是内心的关切,那些温柔的呵护在心中定格,默默诉说着无言的关怀和挚爱。

读写应用 短文枚举了种种令人温馨、满富爱意的姿态,这是人间亮丽的风景,世间最美的姿势。愿此美景常伴你我的身边。

话题拓展 爱的状态、最美的形象、定格美丽、亮丽风景线

●王军

一扇厚重的门,里边承载着一个家。

水泥混凝土与砖的搭配,构建了一个个温暖的窝,那就是家。每天我们推开家中的那扇门,推开的是即将踏入那个远方要找寻的梦,带走的是亲人的嘱托与无尽的希望,关上的是对家人的一份责任与期盼。

我们在外边打拼,为的就是家的幸福,家的温暖,家的和谐。家是什么?家是心的依靠,情的寄托,爱的港湾,梦的源头。有家,就有爱,家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专门用来孕育情感,分娩爱与快乐。

在外边奔波,无论多累,无论多么辛劳与疲惫,心中都会有一丝温暖如涟漪一般在荡漾着,于是做什么都有了奔头,有了希冀,有了方向与光亮。离家在外,不管有多晚,不管能不能赶上那趟末班车,都有种信念与渴望,回家,一定要回家!哪怕已经很晚了,哪怕家人已经睡了,你仍旧奔波在回家的路上,乐此不疲。

因为你知道,家人还在为你牵挂着,家人早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晚餐,哪怕是一菜一饭,也透露与弥漫着爱的味道,家的芬芳。在漆黑的夜里奔波,虽然很累,但回家的路上心情却是很愉悦的,不光是家的温馨与舒坦,更重要的还是家窗口的那扇灯火永远为你点燃着,那是生命与爱的发源地啊!

家,是生产温暖的地方,她像母亲的怀抱接纳你,无论你多么丑陋,也无论你多么贫穷,家都会为你敞开双臂,欢迎你的到来。她可以卸下你一身的沧桑,你的风餐露宿,你的荆棘困苦,你的泪水委屈,你的无奈惆怅,家都会一一地为你化解与舒展。家,可以让我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在这里,我们不必正襟危坐,不必小心翼翼,不必左右逢源,不必委曲求全,我们完全可以抛去职场上的那些尔虞我诈,脱去那些虚假的外壳,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洒脱自我地活着。

这就是家的魅力所在。

我爱我家。

读写应用 家,是温暖的发源地,是情感的港湾,是珍贵的精神支柱。最美的景在家乡,至真的情在家中。我们对家的挚爱,如清泉,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如烈火,熊熊燃烧,热情不断;如高山,坚固不移,始终如一。正因心中有家,我们才能很快找准人生坐标、肩负责任,积极进取,演奏出生活的美好乐章。

话题拓展 生命的源泉、情感的港湾、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人生的根基、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