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的父亲是一个认真得几乎刻板的人:他给别人写信,要用复写纸留一份底稿;收到别人的来信,不但按写信者不同而分档,而且还要按来信时间的次序整齐地排好。有一次,校友会让他负责发邀请信,他不但给自己写了一份,还同样贴上邮票通过邮局寄给了自己。王选看到了,很奇怪,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很严肃地回答他说,做事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一切都按照规则办,习惯成自然,这样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出漏子了。也的确,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不但没出过任何差错,还做得非常出色。受父亲的影响,王选也养成了凡事认真的习惯。读小学时,他负责班级的墙报工作,看到别人的字迹非常潦草,他干脆自己重新抄写一遍再贴上去。
1958年,王选参与研发第一台“红旗机”,因为经常连轴转工作,偏偏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他的身体越来越糟,连出门的力气都没有了。1975年,为了研究“汉字精密照排”,他不顾虚弱的身体,每天挤公交车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杂志。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为了节省五分钱,每次他都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因为没钱复印,他总是动手把资料抄在本子上,一抄就是大半天。笔迹密密麻麻,却都整洁清晰。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王选了解到,英国一家叫做蒙纳的公司正在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但还处于研制阶段,能查到的资料非常少,而且都反映困难重重。这个时候的中文印刷业却还停留在汉字的“铅与火”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决定,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王选认为,研制汉字照排系统,首先要解决汉字信息的存储问题。模拟存储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采用“数字存储”的技术途径,即把每个字形变成由许多小点组成的点阵,每个点对应着计算机里的一位二进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但他与妻子陈堃一分析,就被汉字字形庞大的信息量给震住了。
困难还不止这些。这个时候,王选只是北大一个默默无闻的助教,许多人对他提出来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个概念都嗤之以鼻,觉得这不过是他的数学畅想曲,甚至有人说这是他骗人的把戏,图的不是名就是利。还有人说,计算机时代是汉字的末日,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必须要走拼音化的道路,想搞汉字照排,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