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19812000000049

第49章 在探索中前行(21)

两年的辛苦换来的失败,只给他带来这样一个宝贵的启示,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增产20%以上。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接下来的目标,是达到亩产1000公斤。他不但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还有人称他为现代的“神农”。

当有人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答。的确,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科研也需要灵感。然而袁隆平之所以能成功,不仅在于他有灵感,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失败中找到灵感。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只有能为了梦想一往无前的人,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在失败中发现灵感。

吴冠中:所有磨难都是肥料

1919年,他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人生选择可谓一波三折:为了父亲的期望,他成了一个师范生;但因为受“工业救国”热潮的影响,他又自作主张考了工业学校;在工业学校时,他偶然结识了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才知道居然还有专门教画画的学校,又勾起了他小时候对美术的热爱,16岁的他毅然放弃在工业学校的一年学历,考进了杭州艺专,决心为艺术奉献终生。

在这所当时全国艺术的最高学府,他师从潘天寿学习中国画,跟随吴大羽学习西洋画。对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使他永不满足,于是,在毕业并在重庆大学建筑系当了两年助教后,他又考取了公费留学,赴法国最高美术学府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在巴黎,他先进入丢巴教授的古典艺术工作室,后来又转入苏联弗尔皮教授的现代艺术工作室。

虽然如果留在巴黎也能发展得很好,但他却时刻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的一段话:“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种到故乡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发芽。不要再在巴黎的人行道浪费年轻的生命吧!”这些话,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1950年夏天,他这个旧中国最后一批去法国留学的画家,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从西方回国报效祖国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