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外名篇
19811700000021

第21章 人生的四季

【英】济慈

四个季节把一年的时间填满,人的心灵也包含着四个季节。

在他朝气蓬勃的春天,一瞬间,清晰的俊赏吸收了美的一切。

在他的夏天,他爱把年轻思想

在春天里采的花蜜反复品尝,细细欣赏那蜜汁的甘甜芳香,乘着这高远的冥想冲天而飞。

他心灵的秋天有如小湾安谧,这时他心满意足地收拢翅膀,懒看着雾色;赏心悦目的万事。

像小河淌过门前,不在他心上。

他也有面目全非的苍白冬天,除非他走在自然的死亡之前。

(查良铮译)

阅读提示: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的诗善于探索生活的感受,充满乐观情调,作品洋溢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人生的四季》就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之作。这首诗歌,朗读起来音韵铿锵、意味无穷。自然有四季,人生其实也是有四季的。人生的春夏秋冬错落有致、风景迥异,我们应好好把握住每一个季节的特色,把它最美好的方面或亮色充分地演绎出来,无愧于人生。

思考练习:

1.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他也有面目全非的苍白冬天,除非他走在自然的死亡之前”这句诗的意思?

我的留言板

加深理解:

济慈写诗有两个原则。第一,诗应当以美妙的夸张夺人,而不是以古怪离奇自炫,应当使读者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最崇高思想的表达,仿佛就是自己的一种回忆。第二,诗所指点的美,绝不可半途而止,使读者屏息以待,而不是心满意足。形象的产生、发展和下落,应当像太阳一样,来得自然,满照头上,然后堂皇却又清醒地下降,把人们逗留在黄昏的富丽景色中。

但论诗比动笔写诗容易。济慈写作短诗还有个习惯:几乎每首都写在顺手拿到的纸片上,写完之后,要么拿它当书签,要么随手放在一边。

1819年春天,一只夜莺在屋外筑了一个巢,济慈从它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持续的欢乐。一天清晨,他从早餐桌旁把椅子搬到了一棵洋李树下的草坪里,在那儿坐了两三个小时。他回到屋里时,他的朋友查尔斯·阿米蒂奇·布朗看见他手上拿了几张纸,进屋后不声不响地把它们压在了书下。布朗赶紧询问,才知道这四五张纸片上写着他对夜莺叫声所感受的诗句。济慈的字迹挺难辨认,加上这么多纸片,要把每段辨认出来也非易事,布朗设法获得了济慈的帮助,并将诗抄正,《夜莺颂》——一首使千百万人倾心的名诗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布朗立即着手寻找幸存的纸片,重新誊写,集中保存。从那以后,济慈便允许布朗将他写出的诗都抄正一份。这样,济慈不少脍炙人口的短诗就流传了下来——他本人对自己写的诗不大在乎,因此有一位朋友替他保存是颇为必要的。

歌德:年岁

面对面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18世纪70年代前期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主要作品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诗《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等。同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关键词

珍惜光阴

妙语锦囊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