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19810800000005

第5章 散步五

关于宁静与遐想的思考

在我曾经住过的地方(虽说我曾在一些漂亮迷人的地方住过),没有一个像圣皮埃尔岛那样真切地使我感到快乐,给我留下那么温馨的怀念。这个岛位于比埃纳湖中心,被纳沙泰尔居民称为土堆子,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就是在瑞士本土,所知的人也不多。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游客曾经提到过它。然而,这个岛是非常宜人的,尤其对于一个深居简出、不爱走动的人来说,这个岛所处的位置十分优越,能够让他幸福快乐。因为,虽然我也许是惟一为命运所迫来到这里的人,却并不能认为只有我才有那么自然的兴趣,尽管迄今为止我还不曾在别人身上发现这种兴趣。

比起日内瓦湖,比埃纳湖的岸圈更加荒蛮,更有浪漫色彩。因为这里的峭壁和树林紧临着湖水,山清水秀,风光明丽。这儿的农作物和葡萄没有那么多,市镇和房舍没有那么密,但是更为葱绿,草场更多,处处都有林深叶茂的荫蔽处。山阴山阳,时晴时雨,光线与气候经常变幻,山峦起伏,直上直下,坡陡吓人。由于在令人愉悦的湖畔缺少便于马车行驶的大道,所以很少有人来此地游玩。但是,对于那些孤独遐想的人,此地就是一个趣味盎然的所在。因为那些人悠闲无事,喜欢在荒野的大自然中陶醉,喜欢不受打扰地沉思。天地间一片寂静,只听见几声鹰叫鸟啼,以及从山间飞流的哗啦声!这个几乎是圆形的美丽水池,团团围护着两个小岛。一个岛上住了人,种了庄稼,走一圈大约有两三里路;另一个小一点,也更加荒僻。后来小的被人平掉了,因为大岛遭受风吹浪打,失土严重,人们不得不从小岛取土去修补。就这样,弱者的躯体总是为强者所利用。

岛上只有一座房子,孤零零的,但是宽敞、舒适、宜人。和小岛一样,房子属于伯尔尼税务局。一个税务员带着家室仆役住在这里。他在岛上养了不少家禽,有个鸟棚和几个鱼塘。岛屿虽小,地形地貌却复杂多变,不但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致,还生长着许多品种的作物。岛上有农田、葡萄园、树林、果园和长着小树丰草,由各种灌木围着的牧场。由于濒临湖水,草木都长得青翠喜人。小岛上隆起一个土台,栽着两行树木。土台中央搭了个漂亮的棚子,收葡萄的季节,每逢星期天,湖畔的居民便来这儿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好不快活。

在莫蒂埃遭到围攻之后,我就来到这个岛上避难。我觉得在这儿居住很有意思,过的日子很对我的脾性,于是打算在这里终老余生。我没有别的担忧顾虑,就怕人家不让我实现这个计划。和前往英国的计划不同,我一开始就有不祥之感。怀着这样的预感,我一天到晚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巴不得人家把这个避难所改做牢狱,将我终生囚禁,使我不可能离岛去别的地方,甚至彻底断了我离岛的希望,断绝我与陆地的来往,让我对世上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样一来我就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而人家也忘掉我的存在。

可是人家只让我在岛上住了两个月。对我来说,在这里住两年、两世纪、甚至永生永世都不会感到厌烦,虽然除了税务员、他太太和仆人,再没有其他人做伴。他们都是一些非常善良的人,一点也不多事,这恰好是我需要的友邻。我觉得这两个月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我是那样快乐,以至于一刻也没有生出别的愿望: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足矣。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呢?这种幸福是在什么方面享受到的呢?我将描述我在此地的生活,就让本世纪的人根据我的描述去猜想吧。我在此地首要的、最根本的享受,就是那份悠闲。我想领略它的全部甘甜滋味。我在此地居留期间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一个钟情于悠闲生活的人所需要的有趣消遣而已。

我自愿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里不靠别人帮助,我根本出不去,就是出去了,也不可能不被人发现。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帮助,我不但不可能与外界接触,就是写封信也寄不走。迫害我的人倒是巴不得把我扔在这个荒岛上。我想,他们这个希望也让我生出一个希望,就是摆脱过去的忧烦的不安,安安静静地在这里度过余生。想到我有的是时间,尽可以从从容容地定居下来,我就并不急于安顿自己。我是突然被送到这里来的,开始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接下来才让老伴带着书籍行李赶来会合。但我乐于让箱子行李原封不动,就把它们摆在那儿,和刚运到时一样。我打算在这所房子里安度余生,可是我住在里面,却像借宿在一家客店,第二天就要结账走人一样。所有行囊都保持原样不动,好像打开整理反倒会坏事似的。我感到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把书籍一直锁在箱子里,文具笔墨也不拿出来。当我收到一些讨厌的书信,不得不回复时,就嘀嘀咕咕埋三怨四地向税务员借用笔墨,用完即还,但愿再也不要借用。然而这个愿望总是落空。

我在房间里摆满花草,而不是讨厌的文稿和旧书,因为我刚刚迷上了植物学。伊韦努瓦博士让我对这门知识产生了兴趣,很快兴趣就变成了嗜好。我再也不愿意写那些劳神费力的东西了。我需要一种有趣的工作,它既能使我快乐,又不需要费大力,只要懒人肯出的那点力气就行。为了消磨余生,我着手撰写《圣皮埃尔岛植物志》。把岛上的植物都描绘出来,一样不漏。我写得很详细,足以以此来打发晚年。据说有个德国人写了本关于柠檬皮的书。我原来也打算写本书,把每种草籽、林苔和石耳都详详细细地写进去;总之,一根草、一种植物都不漏掉。

按照这个美好的计划,每天上午,和大家一起用过早餐,我就一手拿着放大镜,一边胳臂夹着我那本《自然体系》,动身去岛上的某个地段观察。为此,我将小岛划分成一些小方块,打算每个季节把这些地块走一遍。我观察植物的组织、结构,研究它们的生殖系统是怎么开花结果繁殖后代的。那时,植物的繁殖方法对我来说还是一门新知识。每次观察,我都感到特别开心,简直到了心醉神迷的地步。从前我对植物分类一无所知,现在迷上了这件事,热中于在相同品种中检验区分植物的属性,希望找出珍稀品种。我头次观察到生殖过程的各个微妙细节:夏枯草的两支长雄蕊长出分叉,荨麻和墙草的雄蕊具有弹性,凤仙花和黄杨的蒴果竟然炸裂……心里头真是止不住的高兴。我真想问别人是否见过夏枯草的角,就像拉封丹问别人曾否读过《哈巴谷书》一样。观察了两三个钟头,我便带着许多有趣东西回家。下午要是下雨,我就待在家里摆弄它们。

上午剩下的时间,我就带着黛莱丝,同税务员和他太太一起看望他们的工人,参观他们的收成,常常还和他们一起劳动。来探望我的伯尔尼人经常看见我爬在大树上采果子,腰上束只袋子,里面装满了果子,就用绳子吊到地面。上午做了这些事情,活动了手脚,心旷神怡,午餐后小憩一会,真是惬意极了。不过,如果午餐拖得太长,天气晴好诱人,我就坐不住,趁大家还在餐桌上,悄悄溜出来,独自跳上船,摇到湖心。湖水一平如镜。我直挺挺地躺在船上,仰望着天空,任小船随波缓缓漂流,有时一躺就是几个钟头。我沉湎在遐想之中。万千思绪纷至沓来,缤纷美妙,虽然没有明确或恒定的对象,但在我看来,却比所谓的人生快乐要强过百倍。夕阳西下,提醒我是回去的时候了,我却常常在离岛很远的地方。为了在断黑之前赶回小岛,我不得不竭尽全力把船划回来。另一些时候,我不去湖心,而乐于沿着葱茏的岛岸行船。清澈的湖水,清凉的树荫,常常诱使我跳进湖水洗浴。

不过,我划船去得最多的还是小岛。上了岸,在那儿过一下午,或在柳树、泻鼠李、春蓼与灌木丛中散步,或在某个覆盖着细草和欧百里香,甚至还有岩黄芪和三叶草的小沙丘上流连。那上面生长着那么多植物,就好像有人特意在上面撒籽播种。小岛特别适宜兔子栖息,它们可以在那儿平安繁衍,既不要担心受侵害,也不会妨害别的生物。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税务员,他便从纳沙泰尔弄来一群公兔母兔。他太太、姐姐、黛莱丝和我,我们一起大张旗鼓地把兔子送到那个岛上。在我离岛之前,它们开始繁殖了。如果耐得住隆冬的严寒,它们现在一定子孙成群了。这个“殖民点”的建立是个盛大的节日。我得意地领着同伴们把兔子往小岛上送,就连给阿耳戈英雄操舵的人也不会有我那么神气。我自豪地注意到,原本十分怕水、见水就不舒服的税务员太太,在我的带领下信心十足地上了船,而且一路上没有半点恐慌。

下午要是有风,波涛汹涌,不能行船,我就在大岛上四处溜达,采集植物标本。有时坐在风景宜人的僻静角落,尽情遐想,有时坐在高台或土丘上,游目四顾,把整个湖泊和湖边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湖的一边,紧临湖水,是逶迤的群山,另一边,则是富饶而肥沃的平原。再远一点,一直可以望见天边,一抹青山如黛。

傍晚时分,当我从岛上最高处下来,总愿意来到湖边,坐在某块隐蔽的沙滩上;水波涟涟,水声哗哗,凝聚我的意识,驱除心头的万种杂念,使我整个心灵沉浸在畅美的遐想之中。夜晚往往就在这时突然到来,而我却没有丝毫察觉。湖水涌上来又退下去,吸引我的目光,绵绵不绝、时强时弱的涛声,拍击我的耳膜。我因遐想而中止了内心活动,它们却取而代之。光有它们,我就不用开动脑筋,愉快地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我不时地做些思考,探究万事万物的反复易变。水面恰好呈现了这种图景。但是这些浅淡的印象很快就消失在单调划一的持续运动之中。波浪的运动荡漾着我,不由自主地把我迷住,一直到钟点和事先约好的信号把我召唤时,我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去。

晚饭后,要是夜空晴朗,我们还要一起到土坡上走几圈,呼吸清新凉爽的湖风。我们到小棚子歇脚、嬉笑、聊天,唱支不比现代谣曲差的老歌。末了,快快活活地过了一天,各自满意而归,上床就寝,盼望明天还是这么过。

虽然我不时受到讨厌的不速之客打扰,但抛开这点不谈,我在圣皮埃尔岛逗留期间,就是这样打发日子的。现在,只要有人跟我说,那儿什么什么迷人,我心里就会涌出那么强烈、那么温馨、那么持久的怀念。虽然时间过去了十五年(可能作者有误。此文写于1777年,距卢梭1765年上圣皮埃尔岛有十二年。),可我一想起那个可爱的地方,就觉得又被故地重游的热烈愿望带到了那里。

我活了不少年头了,也算历尽沧桑,我注意到,一生最甜蜜最快乐的时期,并不是最能引起回忆或最使我感动的时期。那些短暂的狂热和痴迷,无论多么强烈,却只是生命长线上一些稀落的亮点,其原因,正是因为其强烈。它们太少、太短暂,成不了一种状态。而我怀念的幸福,却不是由一些转瞬即逝的时刻,而是由一些平凡而持久的状态构成的。它们原来并不强烈,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加了魅力,以至于最终成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大千世界,万物无不处在连续的流动之中,没有一样能够保持恒定而不变的形式。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情感,必然会随着它们一起而变化与发展。我们的情感常常在我们之前或在我们之后,去回忆那不复再来的过去,或去预想那常常实现不了的未来,总之,都不是靠得住的可以让心灵依托的东西。由此可见,尘世只有过眼烟云一般的快乐,而持久的幸福,我怀疑它是否存在。即使存在,也只在短暂的极乐之中,只在我们的心真正能够说“但愿此刻长存”的时刻。而这样一种转瞬即逝、只给我们的心留下不安和空虚、只让我们怀念过去冀望未来的状态,怎么能称做幸福呢?

但是如果有一种状态,心灵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个坚实的位置,可以让自己整个儿休息,可以把自己整个儿聚集,既不必回忆过去,亦不必瞻望未来;在那里,时间对它毫无意义,“此刻”一直持续着,但又不显现出来,不露接续的痕迹,除了活着的感觉,其他感觉,如丧失或占有,快乐或痛苦,欲望或恐惧,什么都没有。只要有这个感觉,我们的心就充实了。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称自己是幸福的人。并不是那种片面的、贫乏的、相对的幸福,就像我们在人生的种种快乐中所看到的那样,而是一种让人满意的、完全的、充实的幸福,它不会给心灵留下半点需要填补的空虚。在圣皮埃尔岛,我躺在船中随水漂流,坐在湖岸上看波翻浪滚,或坐在风景秀丽的溪边,拍打砾石河床潺潺作响的湍流边独自遐想时,常常就处于这种状态。

处在这种境地,人能享有什么东西呢?绝不是身外之物,除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存在,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人就和天主一样,可自己满足一己之需。摆脱了任何其他情感的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满足感和平和感。世俗的色情的印象不断扰乱我们的心智,打破我们的平静,但是只要有了这种感觉,善于排拒那种印象的人就会感到这种生活的珍贵和甘甜。但是,大多数人不断遭受欲念的纠缠,不大了解这种境界,或者只有一知半解的了解,或者只是一时半刻的领略,因而只保留了一种模糊混乱的认识,不足以感受其全部魅力。在现代社会,他们如果渴望享受这种平静怡人的快乐,厌恶纷繁的生活,甚至并无益处,因为他们不断产生的需要规定他们要过纷繁的生活。

然而,一个不幸的人,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再也不能在尘世做点于人于己有用或有益的事情的人,却能在这种状态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这是命运和人类无法从他那儿夺去的补偿。诚然,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境况都能感受到这些补偿。需要心情平和,不受任何欲念打扰,才做得到。既需要能够感受它们的心境,也需要环境的配合。不需要绝对的休息和过分的激动,但需要一种均匀而适度的意念,既无晃荡亦无空隙。没有意念,生命不过是麻木之物;但如果意念不均衡或过于激烈,生命就会被惊醒。

通过使我们想起周围的事物,意念就会败坏我们遐想的魅力,把我们从内心强拽出来,当即戴上命运和人类的枷锁,重新感到不幸。绝对的安静会让人生忧,呈现出死亡的图像,因此就需要一种悦人的想象前来援救。而得到上苍救助的人自然会得到这种想象。这时,并非来自外部的意念便在我们内心产生了。的确,安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平和的思想掠过心的水面而不搅动心底的波澜之前,安宁就更加宜人。只要有安宁就能够回忆往事,忘记痛苦。无论在哪里,只要能够静下来,就可以去做这种遐想。我常常想,就是把我囚在巴士底狱,甚至把我关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地牢,我也可以纵情遐想。不过,必须承认,在这个富饶而僻静、受自然条件限制而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做这种遐想要更加自在,更加惬意。因为这里只有令人愉快的景象,而没有任何东西勾起我痛苦的回忆。居民为数不多,但是一个个亲切而温和,跟他们交往虽然少了几分趣味,但不会没完没了地占用我的时间。在这里,我总算可以自由自在地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怡淡闲散地过日子。对于一个喜欢遐想的人,只要他能够从讨厌的事物中提出令人惬意的遐想,能够随意调用一切真正打动他感官的事物,来让自己陶醉,那么,这大概就是个美好的机会。当我从长久和甜蜜的遐想中回过神来,发现周围是一片绿荫,鸟语花香,当我极目远眺,看着那烟笼雾锁的湖岸,围着一大池波光粼粼的清水,就把所有这些可爱的景物都融进我的想象,最后,当我逐渐把目光收回来,注意周围的一切时,我简直分辨不出什么是想象,什么是现实。因为,在岛上居住的那些美好日子,一切都让我觉得这种内向而僻静的生活弥足珍贵。

为什么这种日子一去而不返?为什么我不在这个可爱的岛上安度余年,永不离开,也不见一个陆上的居民?那些人总是让我想起多年来所受的种种迫害。我很快会把他们忘掉,虽然他们大概不会忘掉我。但只要他们无法打搅我的安宁,我也就不管他了。只要摆脱纷扰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尘俗的欲望,我的灵魂就会超出这个氛围,提前开始与天使交往,并希望不久之后成为其中一员。我知道,人家是断断不会把这么温柔的避难所还给我了,况且他们本就不愿意放我去那儿的。但他们至少挡不住我每天驾着想象的翅膀去那儿,领略几个钟头当年的快乐,就像我还住在那里似的。我在那儿能做的最痛快的事也许就是随意梦想。在梦想中住在那里,不就和真住在那儿是一回事吗?有时我不光梦想,还把那些迷人的图景融进单调而抽象的思绪,让它们激发梦想。当我心醉神迷的时刻,这些景物往往脱离我的意识,以至于我的梦想越深入,梦到的景物就越清晰。我似乎比住在岛上更惬意,比身临其境更其境。不幸的是,随着想象力的枯竭,这种梦幻之景也难得来了,就是来了,也不能持久。唉,人被躯壳裹得最紧的时候,正是开始脱壳而去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