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19807300000046

第46章 附录(二)(3)

[79]此为从纽约寄发邮戳上的日期。

[80]意为:“在十字架上,有你的荣光;在十字架上,有你的报偿。”

[81]这封信的书写日期是正确的,因为1925年2月6日梅娅收到了印有圣安娜头像的明信片。但不知道梅娅何时把自己剪发的消息告诉了纪伯伦。贾米勒·基布尔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5年1月9日,而塔希尔·泰纳哈为该信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但塔希尔·泰纳哈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很可能梅娅在这封信里把自己剪发的情况告诉了纪伯伦,这封信应当写于1925年3月初,因为纪伯伦在1925年3月23日的信中评论了梅娅剪发之事。

[82]该日期是该信从纽约发出时信封上的邮戳所示。

[83]在这封信末,纪伯伦画了一只托着火焰的手,以示他对梅娅的爱。——原注

[84]此信既无月日,亦无写信地点。

[85]该日期戏信封上由纽约发出时邮戳上的标示。

[86]曼特尼亚(1431-1506),十五世纪意大利以帕多瓦城为核心的地方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哀悼基督》、《圣雅各前往受刑》、《圣赛巴斯提安》、《死去的基督》等。

[87]《旅行家》是一份侨民报,由“笔会”会员、文学家阿卜杜·迈西哈·哈达德于1912年在纽约创办,一直持续发行到1957年——原注

[88]阿施塔特,古代近东地区所崇拜的女神,即基督教《圣经·旧约》所称亚斯他录,司爱情和战争。亦译作“阿斯塔特”。

[89]坦木兹,即阿多尼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深受阿佛洛狄忒女神的宠爱。

[90]乌夫甘,位于黎巴嫩山中的一个村庄,那里有阿多尼斯(或坦木兹)和阿施塔特神庙遗址,还有一个岩洞,易卜拉欣河从中流出。——原注

[91]此信无月日。

[92]该信自纽约发出的邮戳事实日期不清楚。——原注

[93]邵基(1869-1932),埃及诗人。曾是御前诗人,在各种节日和盛会上,吟诵为王室歌功颂德的长诗。埃及王室被废黜,诗人于1915年流放西班牙。1919年革命后重返祖国,开始新的创作生涯。1927年举行邵基诗集出版庆祝会,与会诗人为邵基戴上“诗王”桂冠。

[94]达穆斯(1888-1957),黎巴嫩诗人。诗句艰涩隐晦,令人难解。

[95]济慈(1795-1821),英国著名浪漫诗人。

[96]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浪漫诗人。

[97]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对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有影响。

[98]麦杰农·莱伊拉,阿拉伯伍麦叶王朝诗人,原名盖斯·本·穆劳瓦哈。自幼爱上美女莱伊拉,求婚不果,游吟沙漠,因痴情而死,终葬于沙漠。爱情悲剧,久传世间。

[99]该信日期为到达开罗邮戳上所标。——原注

[100]此信无月日,也是《蓝色火焰》一书所未收入的。

[101]这是纪伯伦发给梅娅的一封电报(英文)。

[102]此信原文上没有年、月、日。白兰德·哈伊戴里教授确定为1928年。

[103]这一段与1931年3月26日信的第一段相同。——原注

[104]

[105]见马龙·阿布德著《新与旧》阿拉伯文版第147页。本文中的引文均引自阿拉伯原文版书。

[106]引自马龙·阿布德所著《革新者与创造者》第4版第246页。

[107]《纪伯伦全集·书信集》第215页。

[108]见赛勒玛·侯法尔·凯兹拜里著《天才的悲剧》第41页。

[109]见《遗失的纪伯伦书信》第15-16页。

[11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48-49页。(摘自纪伯伦1919年6月11日寄给梅娅的信。)

[111]见《遗失的纪伯伦书信》第18页。

[112]见沃达黛·赛卡基尼著《梅娅生平事迹》第168页。

[113]见《梅娅书信》,贾米勒·基布尔作序,第16-17页。

[114]见《梅娅书信》,贾米勒·基布尔作序,第16-17页。

[115]《蓝色火焰》第98页。

[116]时母,印度教女神,性嗜杀,喜吃恶魔。有四只手,分别握剑、盾、从巨人身上割下的巨手或绳索。

[117]狄安娜,古罗马宗教和信奉的女神,本来可能是土著的丛林女神,后来与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混同为一。在罗马艺术作品中,狄安娜状如猎女,佩有弓和箭袋,偕猎犬或鹿。

[118]《蓝色火焰》第一版第32页。

[119]见梅娅著《姑娘的良机》第72页。

[120]见《梅娅·齐雅黛日记》第62页,贾米勒·基布尔编。

[121]玛莉,梅娅·齐雅黛的别名。

[122]《文摘》,系法里斯·奈米尔、沙赫·米卡里尤斯和雅格布·萨鲁夫于1876年在埃及创办的一种阿拉伯文杂志。1952年停止发行。

[123]亨利·柏格森(1895-1941),法国则化学家,曾获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重要著作有:《创造进化论》、《时间和自由意志》、《物质与回忆:试论身与心之关系》、《形而上学导言》、《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等。

[124]见《蓝色火焰》第35-36页。

[125]萨福,古希腊女诗人。有人把她同荷马相比,说男诗人中有荷马,女诗人中有萨福。

[126]伊丽莎白·布郎宁(1806-1861),英国女诗人。其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是首社会诗;《葡萄牙十四行诗集》是赠给丈夫的真挚感人的爱情诗。诗句精练,才气横溢,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优秀诗作。

[127]艾丽丝·舍奈尔,英国女作家。

[128]见《蓝色火焰》第35-37页。

[129]此处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30]见《蓝色火焰》第39-41页。

[131]纪伯伦的两篇文章:《我的才智》和《梦游母女》。此为原注。但是,《疯子》一集中并没有《我的才智》一篇,查看手稿影印件,当为《MY FRIEND》(《我的朋友》)

[132]见《蓝色火焰》第39-41页。

[133]《蓝色火焰》第43-44页。

[134]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53,55页。

[135]“九姐妹”或“九女神”,指希腊神话中司文学、艺术和科学的九位女神。

[136]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53,55页。

[13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53,55页。

[13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60页。

[13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60页。

[14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60、61页。

[14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65页。

[142]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66页。

[143]《蓝色火焰》第一版第87-88页。

[144]《蓝色火焰》第一版第87-88页。

[145]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92页。

[146]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92-93页。

[14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92-93页。

[14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93页。

[14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95、96页。

[150]芭希萨·巴迪娅是埃及女文学家麦克里·哈芙妮·纳绥福(1886-1918)的笔名,意为“荒漠女探险家”。1920年出版的《芭希萨·巴迪娅》是梅娅·齐雅黛为这位女文学家写的传记。

[15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01页。

[152]此信在梅娅生前就发表过,见于1938年10号《巴西联盟》杂志。贾米勒·基布尔将之收入1951年出版的《梅娅书信》一书中。

[153]见《暴风集·神女》、《纪伯伦全集》第三卷第36页。

[154]见《暴风集·掘墓人》、《纪伯伦全集》第三卷第12页。

[155]马龙·阿布德(1886-1962),黎巴嫩作家、文学评论家。

[156]见《革新者与守旧派》,马龙·阿布德著,第四版第243页。

[157]见梅娅著《黑暗与光明》第82页。

[158]见梅娅著《黑暗与光明》第82页。

[159]见梅娅著《姑娘良机》第58页。

[16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03页。

[16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03页。

[162]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07页。

[163]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09页。

[164]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3页。

[165]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1页。

[166]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5—116页。

[16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5-116页。

[16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5-116页。

[16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7页。

[17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19页。

[17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20页。

[172]玛莉系梅娅的原名。

[173]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23-124页。

[174]曼苏尔·法赫米博士著《论梅娅》第196页。

[175]见赛勒玛·侯法尔·凯兹拜里编《梅娅与其同代人杰》第156页。

[176]见赛勒玛·侯法尔·凯兹拜里编《梅娅与其同代人杰》第157页。

[17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26-127页。

[17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26-127页。

[17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29页。

[18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0页。

[18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1、132页。

[182]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1、132页。

[183]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4页。

[184]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4页。

[185]见《新女性》杂志1923年6月号。

[186]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35、139页。

[18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45页。

[18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46页。

[18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47页。

[190]“鲁尔”是德国的一条河名,穿过煤矿和金属矿地区。该矿区以“鲁尔”而闻名。1923-1925年间,因德国未执行凡尔赛条约有关条款为由,法国占领了鲁尔矿区。

[19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51页。

[192]梅娅用纪伯伦《先知》中的主人公的名字称呼纪伯伦。

[193]梅娅的故乡。

[194]纪伯伦的故乡。

[195]多马,《圣经人物》。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因他怀疑耶稣死后复活的预言,后来耶稣复活时有意在他面前显现,并对他说:“伸出你的指头来,摸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多马这才深信地说:“我的主,我的上帝!”

[196]见马龙·阿布德著《新与旧》第158页。

[197]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71页。

[198]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73页。

[199]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75页。

[200]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77页。

[201]见《蓝色火焰》第一版第184页。

[202]见塔希尔·泰纳哈著《梅娅生活倩影》第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