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安全决定成败
19804600000022

第22章 高效执行,主动填补责任缺口(2)

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试着做一次老板,他们就会对“我是公司的主人,我应该做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承担主人翁责任”这一意识有深刻体会。员工有了这种主人翁精神,当企业发展或者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责任空白”的时候,才能够主动地填补责任上的空缺。

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当时面对物资和技术的匮乏,中国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一个普通的钻井工人——王进喜,在这场会战中成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事迹其实很简单,面对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尤其是在一次危急的油井井喷事件中,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发生井喷时该由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更没有任何具体的说明,在这种紧急状况下,需要用人的身体在冰冷的泥浆中充当搅拌机。

王进喜这种奋不顾身、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正是以极大的“主人翁精神”填补责任空白的生动例子。责任空白会随时随地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我们无法采用面面俱到的制度规章,来解决责任空白的出现。这时候我们就应当主动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填补责任上的空白。

珍妮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普通职员,负责递交文件、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等杂务。工作琐碎且辛苦,不过她总是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珍妮连续五年上班全勤,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迟到早退,而且乐于助人,年年当选优秀员工。她自愿放弃每两周一次的周六休假,也从未填报加班费。珍妮经过的公司角落,你不会看到不该亮的灯、滴水的龙头,或是地上的纸屑。

珍妮还是公司环境的维护者。清理垃圾时她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印坏的纸张或是一些背面空白的废纸,她都裁成小张分给同事做便条纸,其他废纸只要是可以回收的,就一一摊平后与废纸箱一并捆绑卖掉,得到的钱捐给工会。

显而易见,珍妮已经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了。她赢得了同事们由衷的敬佩,尤其当拥有高学位的员工抱怨工作不顺时,看到她每天很认真地做事时,也就无话可说了。两年后,珍妮靠着把自己当做企业“主人”或“合伙人”的责任感,在那些学士、硕士们羡慕的眼光中被破格提升为总务主任,进入公司中层主管的行列。

将公司的事视为自己的事,无论老板是否监督,要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为你在对工作负责的同时,也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责任落实到位,执行才能到位

要想将责任落实到位,首要条件是明确责任,对工作负责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责任并不是盲目承担就可以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只有那些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的员工,才能更好地落实责任。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而造成的。一些人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看成与自己无关,所以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做。当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知道哪些是自己分内必须做好的,哪些是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做的,他们才不会顾此失彼,才会主次兼顾,才会把事情做好。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责任才能落实到位。当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后,你才会统筹安排,认真学习与你的责任相关的知识、技能,全身心地投入,真正把劲使在刀刃上,及时堵住安全漏洞。

同时,一流的执行必有一流的把关,否则即使责任不缺位,也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考虑不周全而导致执行不完美。所谓一流把关,就是对交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要检查再检查、细致再细致、考虑再考虑,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生产车间,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戴着一副蓝框的眼镜,透着一股斯文气,怎么看也难以将他和生产工人对上号。

这个人叫张海滨,是荣事达新能源公司的品质部经理。他的办公室在车间隔壁那栋办公楼的三层,但他每天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车间,戴着安全帽,和工人一起讨论、一起工作。有时工人开他的玩笑,说他是全公司唯一一个不坐班的经理。他听到这种变相的夸奖,总会笑着说:“那都是被逼的,产品的质量就是我的命根子啊!”

2006年7月,他负责进行“减少电池厚度”的项目,这又将是电池能源领域的一项突破,所以,对于质量的要求极其严格。

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不断察看操作工人对涂布工序的操作情况,并时时提出指导意见,一会儿指出这块涂布面密度太大了,会影响电流的传导;一会儿又指出那块密度太小了,会影响电池的寿命。有时,他还会亲自操作,为工人做示范。在他手下干活的工人,都有一个感受:不把活干到100%完美,这个经理是不会罢休的。

就这样,在张海滨严格的督导下,涂布工序的涂布面密度以及正负极配比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彻底解决了成品电池的厚度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的电流稳定度。

这个项目结束后,公司领导说要为他开个小型庆功会,却被他婉拒了:“以后再说吧,现在手上还有别的任务。”

说完,又拿起他的安全帽进了车间。

企业就需要这样一流的把关者。一流的执行就要及时了解事情的变化,以便迅速作出调整,保证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在执行中,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有责任心但缺乏专业能力,可以想办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可能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专业能力再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就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很多人的想法,他们认为责任是那些有权人的事,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只要安安稳稳地做事就好了,出了错,自然有领导来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极端。还有一种极端,就是“乱负责型”。每项工作都着自己的安全标准,很多都涉及一定的生产技能,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的,而且企业都有明确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每名员工的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千万不要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乱“负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03年1月3日15∶30左右,某十字路口交通指挥岗亭两名民警到电力管理单位联系处理交通指挥岗亭电源不正常问题,在没有找到负责人的情况下,恰巧遇到了一名熟悉的电工,希望他能帮忙处理。这名电工就带上工具和他们一起来到十字路口东北侧南北走向的南一线路16号杆下,在穿戴好登杆用具准备登杆时,其中一个民警提醒“这杆很危险,注意点”。听后,这名电工就向上登杆。到达接线头处,他系好安全带,开始观察交通指挥岗亭电源线的接头情况,发现右边(西边)接线(即火线)有点松,就解开,没有发现问题,又重新接上。接着,又解左边(东边)接线(即零线),解开发现接头已烧断。他右手拿着钳子,左手拿着线开始剥线,剥到绝缘层时,他突然一声大叫,接着钳子掉下来,安全帽也掉下来,人身体后仰倒挂在杆子上。看到这个情况,两个民警立即打电话给110、120及电力调度,要求停电救人。5分钟后,抢救人员把他从杆子上救下并急送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热心助人的好人就这样丢掉了性命。因为这名电工并不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上杆前,不清楚电源的接线情况,因此,在拆、接线中,随意拆、接好一相(实际是火线)后,再拆、剥另一相(实际是零线)的绝缘层(此时,因交通指挥岗亭内电源刀闸及红绿灯控制开关均没有断开,火线已接好,已人为地使零线带电)中,右手触到裸露线,电击使人向后仰(安全带系住腰部),造成脑部缺氧,窒息死亡。此类的特殊工种应该严禁未经批准外出工作,杜绝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现代企业中明确的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只有真正清楚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将责任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