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华
1980400000075

第75章 归来 (2)

现在看见李广泽的烧香方式,就知道这是一个行家。而且李广泽烧香时插的位置也有讲究,只见李广泽,把香点燃后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口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香炉右边,口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香炉左边,口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又是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李广泽这是最高明的烧香方式,而不是像有些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

等到李广泽把香烧完了,郭秋怡也是依样画葫芦,上了一遍香。老和尚见了,是连连点头。口称“善哉,善哉——”他本来还想再留下李广泽和郭秋怡攀谈一番的,不过郭秋怡却是想着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游玩,没什么留下来的兴趣。

而对于李广泽来说,和这些和尚自然也没什么好多说的,所以也就随着郭秋怡潇潇洒洒的出了灵隐寺。按照二人先前定下的目标,接着就是要游览西湖的美景了。

二人先是游玩了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到了南宋时,苏堤春晓已经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深受人们喜爱。

虽然此时已经是初秋,不是最佳的观赏时刻,不过漫步在苏堤上,却也别有一番景致。欣赏着一路的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再加上身旁有喜欢的人陪伴,李广泽和郭秋怡都是觉得景色这边独好。

两人手拉着手,又是分别走过了苏堤上着名的六座拱桥。这六座拱桥自南向北分别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小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高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等到两人游完了苏堤春晓后,已经是时值中午了,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一般的游客到了这时候都要找地方吃饭了,不过郭秋怡自己开着酒楼,都不用再找地方了。飘香阁就在苏堤的西头,两人游完苏堤之后,正好吃饭。等到进了飘香阁,就是在餐桌上,二人也是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郭秋怡还小心翼翼的把那些得来的奖品放好。

显然是兴致极高,二个正主没觉得累,后面的几个跟班却是叫苦不迭,他们都已经走的快累死了。其实这就是心境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了。他们是作为一项任务,即使风景再好也是提心吊胆的,自然是觉得累了。而李广泽他们却是作为一种休闲,身边又有心爱的人,自然就甘之若饴了。

吃好饭后,二人和郭茂昌打了个招呼,继续游览西湖,郭茂昌自然是很乐意看到这一幕的。不过李广泽却是很善解人意的提醒了一下郭秋怡,让她把跟随的家丁换了一批。毕竟人家要是跟着跑一天也是够累的!听到这个消息,那些跑了一上午的家丁,都是在心里直念叨,这个少东家真是不错啊!郭秋怡也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反正这里是飘香阁的分店,也不缺人手。

一行人出了飘香阁之后,还是老规矩,李广泽和郭秋怡在前,家丁们跟在后面,没有召唤不得出现。免得扫了他们的兴致!二人出了飘香阁之后,先是游览了曲苑风荷,“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所以这也是李广泽和郭秋怡必备的游览项目。此时正是初秋,荷花正是盛开的时候,看着大片大片五彩缤纷的荷花,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啊!看完了曲苑风荷之后,两人又是游览了断桥残雪,花港观鱼等诸多着名景点,一路上是留下了阵阵欢声笑语。

二人最后走到三潭印月的时候正好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郭秋怡笑着道:“嗯,今天月朗星稀,却是观赏三潭印月的好时候——”李广泽也笑着点了点头:“那咱们今天就游上一游吧——”说着二人轻轻地往三潭上走去。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

两人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两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最后二人在我心相印亭停了下来,郭秋怡毕竟是女孩儿家,逛了一天有些累了。李广泽一见便陪她坐了下来,看着虽然有些疲倦可是神情依旧很是兴奋的郭秋怡,李广泽决定讲个故事解解乏,就冲着郭秋怡微微一笑道:“今天咱们在这里欣赏三潭印月,可是你知道吗——这里为什么要叫做三潭印月呢!”“哦——难道还有什么典故吗——”郭秋怡很感兴趣的道。

“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李广泽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你快说说!”郭秋怡最喜欢听故事了。一听就来了兴致。一双小手也抓住李广泽的大手摇啊摇的。经过一天的游览下来,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若是有外人见了,一定会觉得这样的举动太过亲密了,可是二个当事人却是没有丝毫觉得不妥。

“嗯,那你听好了——”李广泽微微一笑道:“话说有一年,鲁班带着他的小妹来到杭州开店,忽然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还要鲁妹嫁给它。鲁妹就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黑鱼精同意了。鲁班就把悬崖凿成一只石香炉。结果黑鱼精在搬石香炉的时候,石香炉滚到湖中央,把黑鱼精罩住。黑鱼精被闷死在湖底,石香炉也永远的陷在了湖底,只在湖面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从此,西湖便留下了一个奇妙的景观:每年临近中秋的夜晚,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被百姓叫做“三潭印月”。

李广泽在说故事的时候,郭秋怡听得入神,已经不知不觉的靠在了他的身上。等到李广泽说完了,郭秋怡却是拍着手笑道:“原来还有这么个美丽的传说啊——真是不错!”

一个故事说完了,郭秋怡也恢复了精神,两人就互相手拉着手,又回到了飘香阁。到了飘香阁之后,郭茂昌看见两人携手归来,也是十分高兴……到了第二天,李广泽陪着郭秋怡又是游览了一遍杭州城,杭州的绸缎天下闻名,李广泽替她买了很多。虽然郭秋怡家里这些东西并不少,可既然是李广泽买的,这意义自然就不一般了。虽然李广泽买东西的眼光并不怎么好,可郭秋怡还是十分欢喜的收下了……

两人在杭州足足玩了三天,这才踏上返回淳安县的旅途。一路上无话,只是随行的多出了很多大包小包。又是经过了一天的跋涉后,两人回到到了淳安县,李广泽一直把郭秋怡送到了飘香阁,这才往家里赶,毕竟离开了三天,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等到李广泽走在路上时,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通往鱼王村的路上,有很多工匠都是推着一些独轮车,上面都是些建筑用的砖石木料,李广泽心道,难道是村里谁家要盖房子了吗!看这排场还规模不小啊!李广泽只是这么想,却是丝毫没有往自家身上想。可是等到李广泽回到家里一看,却是愣住了,只见在自家三间茅草屋的旁边,已是打下了一片大大的地基,几十个工匠正在埋头苦干,显然是在盖新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