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华
1980400000003

第3章 初来乍到3

遥想了片刻,李广泽在心中默默念道——小兄弟,遇上她是你的不幸。你安心的去吧,总有一天,我会让她的行为付出代价!一定!我保证!抚平了思绪,李广泽顺着原路回到了河边,看看时辰还早,就沿着河边漫步。走了没多久就骤然开朗,出现了一片浩大的山水。山水间笼着一层淡淡的轻雾,宛如一幅素雅的国画。头上有白鹭不时掠过,带来阵阵清丽的鸣声。而就在身边数丈,一只翠鸟迅捷地划过水面。衔起了一条小鱼!

李广泽感到阵阵神清气爽。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浙江名湖——鉴湖!也只有这种灵秀之地。才能孕育出王羲之,鲁迅这等能人志士!现在我也来到了这个世界,日后能不能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李广泽感慨了一阵,踱到岸边端详起自己的相貌。长得还可以,称得上清秀二字。

只是脸色差了些,像是涂了一层姜汁。李广泽开始静思。这里是鉴湖旁的的一个小渔村,隶属于浙江省萧山县。由于历史上曾出过一个姓李的捕鱼高手,细论起来还是李广泽不知多少辈前的祖宗。由于打鱼每次都是出奇的多,所以人送绰号李鱼王,以后为了纪念他,所以改叫鱼王村了。

村里一共有八十多户人家,都以打鱼为生。而现在的这个朝代叫做大华,脱胎于北宋。已经历经三代。现在是康隆二年。这与原先的历史发生了偏差。上位的手法,类似于宋太祖的陈桥兵变。似乎在不经意间,重现了历史的轮回。而忽必烈却并没有能够入主中原。到了这一朝,他的子孙雄踞北方的草原,与大华两强对峙……

回到了家却发现李王氏和他同时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个箩筐。李广泽迎上前去想要接过箩筐。李王氏却不依。抹了抹额头的汗,一指门前的菜地道:“不用,这是我在路上拾的粪,马上就要放进地里的。”菜地约三四分的样子,分成了四畦。种着些鸡毛菜、青菜、红萝卜……

一畦嫩绿的,是才长出几天的鸡毛菜。每一颗都是水嫩水嫩的。簇拥在一起,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而另外一畦,则都是一颗颗青菜。每一个高两拳,宽二拳,互相的距离也是着两拳。近看成线,远看成片。整齐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而一畦红萝卜呢,则都是顶着绿油油的樱子。煞是惹人喜爱。李广泽微微一笑道:“娘真是侍弄田地的好手。这些菜长的真好。”李王氏却幽幽的叹了口气道:“那又有什么用。麦子就要熟了——”说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李王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打住了话题。李广泽暗暗一皱眉,娘似乎有什么心事啊!

李守成一直没有出现。一直到了太阳成了蜡烛的颜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一只手里拎着一条抛网。看样子分量不轻,肩膀都塌下去了一寸。另一只手提着个小网兜,里面有十几条小鱼。最大的长如烟卷。这就是一天的收获。早已倚门远望的李王氏快步迎了上去,等到看见了收获一同往常时,失望之色已是再也掩盖不住。低低的道:“原本以为开春了,大鱼都开始动了……”李王氏最后一声哀叹:“唉,麦子就要熟了啊。”

李守成手指捏的嘎嘎响。嘴唇嚅动着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为了一声叹息。暮色笼罩下,仿佛一截干枯的树桩。见李广泽也迎了出来,李王氏没再说什么。接过了李守成手上的东西,默默的进了屋。网挂墙上,鱼入水缸。进了正屋,李守成借着昏暗的灯火,仔细的看了看李广泽。见李广泽精神健旺,一脸的愁容才略略消退:“娃子,身子怎么样——”又道:“药都按时吃了么——”问过了这两样事情,就没了说话的兴致。接过李王氏递来的汗巾,胡乱抹了两下就完事了。李王氏不出声的布上碗筷,一家人开始默默地吃饭。气氛沉默而压抑。

李广泽刚端起饭碗,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三个人吃的饭还不一样。他和老爹碗里的都是半干饭,可以插筷不倒。而娘碗里的却是一碗稀粥。稀的可以照出人影!如果说今天早餐和午餐是由于自己身体刚好,需要喝粥,娘在陪自己的话。可现在却怎么还是……

李广泽知道此时不宜多问,可他还是忍不住了:“娘。为什么你还是喝粥啊!”李王氏却是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不一直都是这样的吗。你难道不记得了吗,自打前年大旱,地里没了收成,吃灰灰菜吃的人都直吐青水。最后实在熬不下去,拿三亩地跟杨家换了一担救命粮后,不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李广泽吃吃的道:“什么,从前年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稀的粥……”忽然之间,李广泽明白了,为什么昨天娘看到鱼汤会有那种反应。那都是饿的呀!见李广泽很是失态。李王氏却是若无其事的道:“那又有什么稀奇呢——你和你爹打鱼要用力气,娘在家也没多少活可干。难道还要糟蹋粮食吗!”

李广泽的鼻子感到阵阵发酸。难道吃干饭已经变成糟蹋粮食了吗!这是什么样凄惨的生活啊,连吃一顿干饭都已不能。想想自己以前,学校的饭菜不合口味,倒了也就倒了,馒头不够白,扔了也就扔了。再对比一下现在……忽然李广泽又发现了一处不对劲的地方。忍不住问道:“那就算如此,三亩地只能换一担粮食吗,那可是三亩地啊——”李王氏咧嘴一笑。笑容透着一股深深地凄凉,透着一股深深地无奈:“那又怎么样呢。平常三亩地能换上三十担也不止,可逢上灾年。怎么换还不是老爷们说了算吗!”

天哪,竟然这么狠。这和直接杀人有什么两样:“难道就没有心好一些的人吗!”李广泽脱口而道。这回却是李守成搭腔了。声音虽然透着不甘。脸色却不见丝毫的变化:“傻孩子,老爷们好不容易求神拜佛,盼来了这种机会。还能指望他们发善心吗!西山的老虎要吃人,东山的老虎也要吃人哪!”

一顿饭在沉闷中结束了,李广泽都不知道吃的什么,只觉得胸口闷得慌。便去看看水缸里的鱼。鱼很是不少,黑乎乎的一片。可惜都刚出生不久,应该还在幼儿园。最大的一条,鱼脑袋只比大拇指的指甲盖略大。其中有几条应该是能长成大鱼的。现在也都抓了上来。

李广泽看了一会儿,胸中愈发感到烦闷。三天只打到了这些鱼。爹还是打鱼经验丰富的老把式。鉴湖的情形堪忧啊!水产专业是李广泽前世的主修课目之一,只是一过眼,就能看出不少东西。就拿这些鱼来说,如果其中有很多大鱼,说明资源利用不足。如果有一二条大鱼,说明资源利用合理。

而现在大鱼一条都没有,全部是鱼子鱼孙。则表示捕捞已严重过度,在吃子孙饭了。而越是严重捕捞,资源衰退的越是厉害。如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鱼只会越来越少。逢上灾年是天灾,这滥捕滥抓却是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