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19803000000017

第17章 往事如风:才子自多情(1)

一路美景

美丽的风景,甜蜜的生活,小桥流水,烟雨哝哝。由北向南,一路美景,眼花缭乱。北国山水壮阔,像一个雄壮的男人;南方清风细雨,像一位惆怅的女人。身处大好河山,心在沉醉,眼已迷离。如诗如画,却更胜一筹。

走,走,一直走。眼中只有你的身影…

新婚之后,小曼跟随夫君徐志摩从京城出发到江南的一个名叫硖石的小镇完婚并拜见公婆。小曼被一路的美景吸引,她快乐的像一个小孩子,一直喋喋不休地对志摩讲着自己的感受。小曼说自己从未有过这样快乐的时光,感觉好轻松,没有压力和束缚,好久都没有这样的心情。志摩给了小曼重生的机会,志摩从此你就是我的全部,我的天。我此生就指着你活。小曼紧紧地抱住志摩,害怕他就像一阵风,一场梦。梦醒时分,还是自己一个人。志摩安慰小曼不要想太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他们能够在一起不容易,历经了多少挫折与苦难。现在都不敢回头想,生怕幸福就是长着翅膀的小鸟,一眨眼就不见了。人总还是这样的,越是幸福的极致,就会患得患失。

小曼是一个典型的新潮人物,但是不管她接受过多少新思想,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赢得公婆的喜欢,还是有必要的。爱屋及乌这是一种爱情的情绪,何况是爱人的父母,一定要当是自己的亲人般爱戴。小曼心里有点害怕,担心志摩的父母不喜欢她这样一个女人。但是志摩安慰小曼,我的父母疼爱我超过自己,我爱的人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小曼心里充满了担忧,她希望他们能喜欢她,她愿意放下自己的架子,讨他们的欢心,她相信自己能令公婆满意。小曼说,结婚后日子中我们的快乐就别提了,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入了乐园。在北京结婚,一同回到家乡,度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

能够得到爱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志摩心中的女神,就是小曼这样的女人。思想新潮,博古通今,多才多艺,还能理解他作为诗人浪漫的情怀与抱负,不必对他百依百顺,那样的女人就像是一个花架子反而没有意思。但是必须与他有共同的思想,脑中无物的女人,志摩一点兴趣都没有。小曼与志摩心中的形象完全吻合,志摩的心被小曼深深地吸引。

志摩更是小曼心中理想的男人,懂得浪漫,明白女人的心,对自己堪称无微不至。这样一个男人,自己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志摩与王庚最大的区别就是,志摩永远把她放在第一位,不贪图名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身上没有丝毫的铜臭味,这是志摩的优点,到最后却成了他致命的缺点,这就是人生,没有定数。善恶,好坏都在命运的轮回中时刻转变着。优点与缺点又有谁能够说得清?

此刻,他们最快乐的人儿。什么闲言碎语,什么世俗道理都已经变成了遥远的声音。志摩与小曼拥有彼此,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爱情走到现在已经完满。他们现在就是要将自己的爱情升华,让这份圣洁的爱,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原动力。美丽的风景,时间万物开始锦上添花,变得更美了。

他们先到了上海,住在上海新新旅馆,一个很普通的旅馆。这个普通的地方也成为他们的浪漫驿站,一份不可或缺的回忆。志摩独自回到硖石,看新房施工情况。小曼一个人待在旅馆,她就像普通的妇人一样,等待着自己的男人回家。小曼现在的状态一点也不像一个名媛,交际花。俨然就是一个贤妻良母,温柔是女人的天性,没有女人不懂柔情,只是女人本性只有在遇上心灵深处的那个人才会慢慢展现出来。在志摩的眼中,小曼越发美丽了。志摩告诉小曼,你就是我今生的宝藏,用什么都换不走。

志摩看完新房的施工情况,就很快回到上海,因为他太思念小曼了,现在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小女人了。他与小曼移住到朋友吴德生家暂住。吴德生对志摩和小曼十分好,一切都照顾有加。在吴家的这段时间虽然是寄居,总有一些不便。但是生活的还是很好,衣食方面的事情,吴家料理的十分周到。志摩与小曼住了一段时间后,志摩征求小曼的同意,前往老家硖石看完自己的父母。这是他们结婚都的头等大事,因为志摩的父母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志摩与小曼拜别吴德生,开始踏上了前往硖石的路途。

志摩带小曼回硖石,想着这是一个一石四鸟的行程。一是为了带着新婚妻子履行拜见父母的仪式;二是尽儿子的孝道;三是为了讨父亲的欢心;四是想清静地过一段田园风光的生活,写些诗。小曼很支持志摩的想法,毕竟自己想过上简单、幸福受到家人祝福的生活。志摩的父母以后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小曼想做一个讨公婆喜欢,孝顺的儿媳妇。这也不枉费志摩对自己的情意。志摩是一个及孝顺的人,志摩信奉百善孝为先的古语。志摩告诉小曼这次他们的婚礼已经伤了二老的心,不能再让他们操心了。

小曼心疼志摩,所以小曼下定决心要放下自己所有的大小姐脾气,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她想和以前的自己告别,以前是年少无知,现在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与王庚的婚姻,让她成熟了不少,她也学会了不少礼数。小曼告诉志摩,她一定会尽力让两位老人高兴,小曼让志摩不要担心,她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实力。

11月16日,新婚夫妇回到硖石,住进父亲给盖好的漂亮、舒适的新居。志摩在写给张慰慈的信中详细描述了回到硖石的情景:上海一住就住了一月有余,直到前一星期,我们俩才正式回家,热闹得很啊。小曼简直是重做新娘,比在北京做的花样多得多,单说磕头就不下百外,新房里那闹更不用提。乡下人看新娘子那还了得,呆呆的几十双眼,十个八个钟头都会看过去,看得小曼那窘相,你们见了一定好笑死。闹是闹,闹过了可是静,真静,这两天屋子里连掉一个针的声音都听出来了。我父在上海,家里就只妈,每天九点前后起身,整天就管吃,晚上八点就往床上钻,曼直嚷冷,做老爷的有什么法子,除了乖乖的偎着她,直依偎到她身上一团火,老爷身上倒结了冰,你说这还是乐呀是苦?

究竟应该是乐吧,志摩一定享受在其中。能够成为心爱的女人的依靠,不是所有男人都有这样的福气。志摩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患难见真情,小曼就算是多么艰难也没有抛弃自己。志摩要加倍的对小曼好。小曼以后就是自己的女人,没有会比自己更加疼爱小曼。小曼吸尽自己的身上的温度算什么,就算是要付出他的生命,志摩都是愿意的。

志摩是为了讨父亲的欢心才回老家硖石的,他也准备在硖石多住一些日子。他在写给张幼仪的信中说,他准备在硖石隐居,好在硖石有他喜欢的蟹和红叶。回硖石之前在上海的日记中写道:蜜月已过去,此后是做人家的日子了。回家去没有别的希冀,除了清闲,译书来还债是第一件事,此外就想做到一个养字。在上养父母(精神的,不是物质的)与眉养我们的爱,自己养我的身与心。志摩喜欢这种田园式的生活,让他身心完全放空,这样他才能写出更好的诗句。如果一切都像是料想的那样,一切都只如初见,那该有多好?

可是回家之后才过了一个月,志摩的父母就因为看不惯小曼的行为做派而离家出走。这上养父母首先失败了,自然也没有讨得父母的欢心,而且与父母不欢而散。志摩的父母没有正面批评小曼的行为,只是用出走表明他们的立场。他们的生活里绝对容不下这样的儿媳妇,这是怎样不懂妇德的女人,让人发指。

小曼也是那样的令人失望,任性过头的女人,一点也不可爱,会让人觉得反感。作为一个历尽千辛万苦才在一起的人,怎么不能暂时收敛一下自己的性子。却只能做一些惹人厌烦的事情,让志摩两头为难。徐家二老不喜欢小曼,小曼是知道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掩饰自己的个性。或许她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或许她就是一个恃宠而骄,自私无比的人。没有人能给小曼一个准确的定位,就连志摩也一定被小曼的好与坏折磨着。

志摩父母与小曼住了一个月后,摩擦越来越大,各自长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不合之处自然不少。他们看不惯小曼的行为言行,离开老家到了天津。在天津,他们给在北京的干女儿幼仪发了电报,要她速带一女佣来天津某旅馆相见。幼仪立即赶到天津,张幼仪到天津以后,看到老爷和老太太非常烦恼的样子。老太太想起与小曼见面的情形,怒发冲冠地说:陆小曼竟然要求坐红轿子!这种轿子需要六个轿夫扛,而不是两个人抬的普通轿子,而且一个女人一生只坐一次。可见老太太也是一个被传统思想禁锢了头脑的人。老太太话讲太快,声音都发起抖来了。她继续讲:吃晚饭的时候,她才吃半碗饭,就可怜兮兮地说:志摩,帮我把这碗饭吃完吧。那饭还是凉的,志摩吃了说不定会生病啊。

这是志摩的母亲找出了两件她极不能接受的事情讲给张听,或许她还有千百件看不惯,不喜欢的事情。也许小曼的任何一个举动老妇人都不喜欢,已经产生的印象很难改变。一个守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最接受不了这样的女人。她们思想已经稳固的存在,这辈子都很难改变,她对小曼有偏见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接着徐申如说:现在,你听听陆小曼下面说什么,吃完饭,我们正准备上楼休息的时候,陆小曼转过身子又可怜兮兮地对志摩说:志摩,抱我上楼。老太太差不多是尖叫着说:你有没有听过这样懒的事情?这是个成年女子呀,她竟然要我儿子抱她,她的脚连缠都没缠过。所以,我们就到北方来找你啦,你是我们的干女儿嘛。如果一个人先存了偏见,那对方的所有行为他都看不惯,志摩父母与小曼的矛盾大概就是这一类。张幼仪把二老带到北京她自己的家中住下。

小曼的身上也有不小的毛病,以前他对于王庚的父母没有太上心过。王庚的父母也不会有这样的架子,毕竟陆家比起王家也算是更胜一筹,当初王庚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娶到小曼。虽然王庚是少年才俊,但是家境不如小曼家殷实。王家的父母就算是心里不高兴也从来没有挑剔过小曼。而且,小曼的父母与王庚的父母关系融洽,小曼对于公婆关系上并没有什么经验。更何况,从一开始徐家的二老就对小曼存在看法,这就更难了。

住在硖石小镇日子里,小曼不能入乡随俗,一切按北京的排场要求,什么都讲究名牌,这让公婆气愤,这样的儿媳妇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儿媳妇,他们当然看不惯,而且认为小曼根本不懂体贴他们的儿子,而是专门折磨他们的儿子的,他们自然反感。

这是所有父母的心理,一个挥霍无度的女人,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女人,没有父母会喜欢这样的儿媳妇。小曼成为那个小镇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自然不是什么好话。北京算是个早就被文明净化的地方,那里的人们都难以接受小曼的行径。偏远小镇的人们更是看不起这样的女人。排场越大,讲究越多,越让人在背地里谩骂。女人都说,什么东西,还以为自己是皇贵妃,就是一个交际花。志摩娶了这样的女人,真是徐家的不行啊。

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小曼这样的女人,任何男人都不能牵绊住她。志摩只是暂时得到了她的垂怜,她的一时欢乐。终究,她的坏习惯慢慢浮出了睡眠。父母已经因为这个他深爱的女人离开,他不能不正视这样的问题。但是,爱情的力量还是支持者志摩,他想,小曼不会一直这样,她还像个孩子一样。总有一天会好起来,他们会过上平静的生活。

12月间,北伐军渐渐逼近,孙传芳的部队加紧备战,硖石一带处于战线的中心,一天也住不下去了,志摩与小曼仓促乘船到了上海。归隐和过田园生活的美梦破灭了,和小曼这样在大城市长大的名媛在一起生活,想归隐和过田园生活,本身就是笑话。紧张的局势只是为他们离开硖石的导火线,离开始迟早的事情。

乡下的生活根本不能满足小曼对于交际的需要,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才是名媛渴望的故乡。住了一个多月小曼已经开始厌烦,志摩只是让她拿起画笔,自己则是看书,写诗。小曼觉得这样的生活十分无聊,小曼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的乐趣去作画,没有那种情绪。自从离开学校,小曼就已经少有这种作画的情绪。

欣赏风景也是暂时的吸引,那样的小镇,虽然如画般美丽,但是如果读不懂,就会很快变成穷山恶水,没有一点意义。小曼本就是一个心性浮躁的人,更是受不了志摩心中所谓的田园风光。对于小曼来说,这就是乡下,要是待一段时间还行,长期下去,小曼觉得自己一定会疯狂。

离开,离开他们曾经最原始的幸福……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近人家,情到深处化泪珠。生生世世的约定,今生已经远惆怅。你的身影便是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岸边的绿柳依然柔美,白色的柳絮轻轻地飘落。我依然是我,你还是当初的你吗?爱情与现实的斗争,从古之间都是如此惨烈。

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是虚无缥缈的爱,最好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一旦与心爱的女友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小曼心里是这样认为:志摩对她不但没有过去那么好,而且干预她的生活,叫她不要打牌,不要抽鸦片,管头管脚,她过不了这样拘束的生活。她现在就像是笼中的小鸟,她很苦恼,她要飞,飞向郁郁苍苍的树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