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
19802600000006

第6章 地球是圆的,历史是直的——历史遗迹的秘密

重见天日的吴哥窟

1861年,为寻找珍奇蝴蝶,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墨奥特来到了印度地区。当时,他和4个当地的土著人深入到浓密的丛林中,沿着湄公河逆行而上。一路上的奇花异草和珍奇昆虫令墨奥特感到欣喜若狂。但这一切对土著人来说,根本不足为奇。几天后,当他们5个人来到一片阴森的密林前时,土著人却停了下来对墨奥特说:“主人,就到这里为止吧,不能再往前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意犹未尽的墨奥特不解地问道。

“前面密林里的藏民有幽灵,进去的人从来都是有去无回。”4个当地的土著人异口同声地说。

“哪来的幽灵?要真的有幽灵,我们就更要往前去,把它捉回来。”听了土著人的话,墨奥特不禁感到有些可笑。

“真的不是开玩笑,主人,幽灵就在林中的大城堡里。”土著人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丛林有个大城堡?”墨奥特感到奇怪,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进去看个究竟。

于是,他再三劝说那4个土著人,请他们继续前行,土著人终于动了心,又带着他小心翼翼地走向密林深处。可是,一连走了几天几夜,也没见到城堡的影子,墨奥特感到非常失望,并决定返回。

“前面那是什么?好像是塔尖。”走在前面的一个土著人,突然说道。

听后,他们情不自禁的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宝塔的塔尖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顿时,他们精神大振,格外兴奋,忘记了连日来的饥饿和疲劳,尤其是墨奥特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到宝塔的身边……这就是在热带丛林中隐身400多年的吴哥窟。

12世纪时,柬埔寨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定都吴哥。他笃信毗湿奴神,希望建造一座模宏伟的石窟寺庙来供奉毗湿奴,他建造的石窟寺庙就是吴哥窟,因此吴哥窟又被称为“毗湿奴神殿”。吴哥窟当时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所有墙壁上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即使是通向四方的长廊的墙上,也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

以吴哥窟为代表的吴哥建筑群之精美让人惊叹,然而它在15世纪初就突然变成了一座空城。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树木和杂草慢慢地生长出来,覆盖了这座盛极一时的城市。直到19世纪,这个遗迹才被发现,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在这之前,甚至连柬埔寨本地的人都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地方。

*探索手记*

高棉帝国

高棉帝国又叫吴哥王朝,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柬埔寨的一个古国。大约在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起一个叫做真腊的国家,它在公元700年前后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最为强盛。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建立高棉国家,将吴哥王城作为帝国首都。1010~1150年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时期,高棉帝国步入极盛。

到了13世纪,人们逐渐厌倦被迫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劳役,高棉社会开始瓦解。1431年,入侵的暹罗军队强迫高棉人放弃吴哥,高棉帝国灭亡,吴哥王城从此被湮没在丛林之中。

胡夫大金字塔之谜

相传,在古埃及第三王朝(前2686~前2613年)以前,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会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叫做“马斯塔巴”的长方形坟墓中。后来,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堆叠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金字塔可以说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埃及,目前已经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余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其中最大的当属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古埃及人用了230万块大石头,砌成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据说这个建筑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费20年才得以完成。胡夫大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约翰·泰勒是英国《伦敦观察家报》的一名编辑,他对天文学和数学十分感兴趣。有一次他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当时,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泰勒的这个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他为此而获得了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后来,一位名叫费伦德齐·彼特里的人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

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探索手记*

金字塔能

金字塔内有着一股特殊的能量,被称为“金字塔能”。据说这种能量有着许多奇妙的用途和奇特的功效。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把自来水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5小时后取出,称之为“金字塔水”。这种水有着许多神奇的医学功效。

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哪去了

古希腊神话中说狮身人面像是巨人和蛇妖所生的怪物。它长着美丽的人头、狮子的身体,像鸟一样带着翅膀,名字叫斯芬克斯。有一天,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儿学会了许多谜语,并用它来作为吃人的借口。只要不能答出他的谜语,就把这个人撕得粉碎后吞食,就连国王的儿子也没有放过,成了他口中的“美食”。对此,国王心中万分悲愤,发出告示,谁要能除掉这个恶魔,就把王位让给他。

有一天,一位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人勇敢地站了出来爬上斯芬克斯蹲踞的悬崖,等待着怪物的提问。

“什么生物早上是4只脚走路,中午是2只脚走路,晚上用3只脚走路?”斯芬克斯凶恶地问。

“这种生物是人。因为小孩刚走路时,手脚并用,要爬行,这是人生的早晨;长大了,才用2只脚走路,这是人生的中午;人老了,体力衰退,需要使用拐杖,变成了3只脚走路,这是人生的晚上。”俄狄浦斯稍作思考便答了出来。

斯芬克斯见自己没有难倒俄狄浦斯,羞愧得无地自容,便立刻从悬崖上纵身跳下,将自己摔得粉身碎骨。

公元前2250年,埃及国王哈夫拉来到吉萨,察看金字塔的修建情况,当他看见采石场的一块巨大的石头时,便命令石匠按照传说中的斯芬克斯形象,雕刻一尊狮身人面像安放在自己的陵寝旁边。心灵手巧的石匠们按照国王的要求,终于把狮身人面像雕刻完毕。它双目炯炯有神,威严地注视着前方,直面东部,静静地卧在金字塔的旁边,两只巨大的前爪轻轻地搭在地上。整个雕像构造非常精巧,人与狮子浑然一体,真可谓巧夺天工。

狮身人面像建成后的几千年间,曾几度神秘失踪,都又奇迹地重新出现。这已不再是谜团,科学界已推论出它只不过是一次次被没在沙土里而已。

但还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以后,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失踪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做出了如下三种猜测:

一是,这是拿破仑一世在侵略埃及时,命令用大炮把这一“国宝”的鼻子炸飞的。因为,拿破仑一世本来以为狮身人面像的鼻子里暗含着通往金字塔的秘密通道。

二是,500年前,埃及中世纪时的禁卫兵在演习时,不小心把狮身人面像的鼻子炸掉了。可是,埃及历代国王和臣民都对狮身人面像敬重有加,怎么会敢在这里操练兵马呢?这让人难以理解。

三是,鼻子失踪不是人为的因素,而是大自然风化的“恶果”。一些专家认为,鼻子在脸部高高凸起,容易遭受风吹雨打,年复一年,鼻子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探索手记*

狮身人面像的“发声之谜”

狮身人面像曾经还有“发声之谜”。现在,科学家经长期研究观察后发现,雕像内部有许多小孔,受风会发出隐隐约约的声音,由于风力的大小不同、快慢有别以及方向的变化,使狮身人面像有时会发出像唱歌一样的宛转声音,有时又发出了好像低低的啜泣声。

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中,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

公元前9世纪初,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上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古城,人们称它为“云中之城”。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他们对印加人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许多城市变成废墟。为了掠夺更多的金银财宝,侵略者们到处寻找这座传说中的古城,却一无所获。直至1911年,美国考古学家宾厄姆终于发现了这座传说中的古城,马丘比丘的神秘面纱才被逐步揭开。

古城中的建筑保存得非常完整,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周围有高大整齐的石墙环绕。城内有高大雄伟的神庙、华丽的王宫、坚固的堡垒,还有整齐的庭院、街道、广场、祭坛。建筑物之间以纵横交错的石阶小路相连,从1000米外引来的山泉通过管道被送到主要建筑物前。

马丘比丘是个石头城,城堡中的所有建筑都是用巨石垒砌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至少有1000千克重。石块像小孩玩的拼图一样被巧妙地组合起来,没有使用任何黏合用的灰浆之类的东西,但它们之间连一片薄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令人不解的是,在没有文字,也不知道用车轮和牲畜来运送物品的古代,完全靠手工用的铁凿子等工具进行加工,印加人是怎样把这些几吨重,甚至几十吨重的石头运到山顶的?他们又是怎样对这些石头进行切割,并巧妙地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建成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的?古城显示出印加人无与伦比的智慧,我们只能凭想象来揣度这一切。

*探索手记*

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是11世纪至16世纪时位于美洲的古老帝国,其版图大约是今天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一带,首都设于现秘鲁南部的库斯科。

有关印加帝国的早期历史似乎只记载在神话传说中。据猜测,印加帝国的开端可能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这个小国和14世纪时安第斯山脉附近的许多小国没有什么区别,最终却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版图一直延伸到库斯科的北部,并不断扩张。直到1532年,由弗朗西斯科领导的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时,扩张才被迫结束,并一点点走向灭亡。

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阿兹克文明并称为古代美洲三大文明。

克里特岛地下迷宫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叫做弥诺斯的国王统治着克里特岛。他在克里特岛建造了一座有无数宫殿的迷宫,在迷宫的深处,有一个人身牛头的野兽名叫米诺牛。这个国王要求雅典人每隔九年将七对童男童女献给牛怪。

雅典的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决定杀死牛怪,拯救国民。他和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在克里特公主的帮助下,忒修斯最终杀死了牛怪,返回了雅典。

1900年,一队英国考古学家来到克里特岛,想找出传说中有关迷宫的历史古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他们终于在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找到了迷宫,发现了弥诺斯王宫的遗址和大量文物。

这座迷宫修在一座叫做凯夫拉山的山坡上,有大大小小的宫殿1500多间。这座迷宫分为东宫和西宫,宽阔的长方形中央庭院把东宫和西宫联结为一个整体。这些华丽的建筑物之间廊道迂回,宫室交错,如果不熟悉地形,一旦走进去就很难找到出路,所以称它为“迷宫”再恰当不过了。

迷宫的墙上装饰着壁画,这些壁画经过3000多年的时光,在刚出土时,仍然色彩鲜艳。壁画上展示了斗牛戏的内容,也有表现国王活动的内容。

除了内容丰富的壁画,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2000多块泥板,上面刻着许多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把这种文字叫做“线形文字”。直到1953年,才有学者破译了这些线形文字,原来它们是国王的账簿。这些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只有些微的不同,这可能提示我们克里特岛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探索手记*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千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安文明划开了西方文明的混沌,即使后来经历了希腊大陆、拜占庭、罗马及鄂图曼土耳其文明的洗礼,克里特岛上的米诺安文明仍是西方文明中令人不可或忘的一页,甚至后来的强势文明都以它为根、融合它的精神。

作为爱琴海最南面的皇冠,克里特岛曾是诸多希腊神话的源地,希腊文化、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现在则成了美景难以形容的度假地。

瞬间消失的庞贝古城

1594年的一天,人们在萨尔诺河畔修建饮水渠时发现了一块上面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后来,一名建筑工人在维苏尔威山脚下的一座花园里打井时,又有了重要发现:“瞧,这是多么美丽的雕像。”这个发现让这名工人惊讶不已。

“嘿,想不到还有两件。”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又挖掘出两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

遗憾的是,这个建筑工人和其他的几个同事并没把它当回事儿,当地的文物部门也认为这些不过是那不勒斯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而已。一个轰动世界的伟大发现就这样与他们擦肩而过。

1748年,人们挖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一下成了惊天动地的特大新闻:“一定是有着‘空中花园’之称的庞贝古城被埋在地下!一定是!”专家们都十分肯定的认为。

于是,他们和新闻记者都赶到了现场。这密封在地下千年、占地近65公顷的古城再次牵动了人类的神经。

1860年,人们开始正式发掘庞贝城遗址。发掘工作遇到了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工作时断时续。考古学家好不容易一层一层地挖开了火山岩,深埋地下的庞贝古城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人们看到古城市场的角落里还有成堆的鱼鳞,酒吧的墙壁上仍写有“店主,你要为你的鬼把戏付出代价,你卖给我们水喝,却把好酒留下”,一户居民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夹竹桃,厨房的铁炉上架着平底锅,餐桌上的鸡蛋旁放着一个小人玩偶,在一些别墅的地面上,用马赛克拼出狗的图案,旁边提醒人们注意狗咬的字样仍然清晰可辨……

这个古城直到100多年之后才得到全面地开掘。人们看到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展现出近2000年前的古罗马城市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它是一个约有25000余名居民的城市,有罗马皇帝的大型行宫,有许多贵族巨商的豪华别墅,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体育场,100多家酒吧,容纳5000人的剧院。更让我们惊叹的是城里有3座大型公共浴场,管道齐全,而且一般居民家都铺设了水管,建有浴室,城内马路宽敞整齐,马路旁还有人行道。从挖掘现场还发现,庞贝古城当时的商业非常发达,仅面包作坊就有40多家,灾难降临前不久烤好的面包经历千年的“珍藏”,依然完好地放置在烤箱中。

*探索手记*

庞贝古城如何消失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时,维苏尔威火山突然爆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炽热的岩浆,把方圆数十千米之内的土地、河流、建筑等全部覆盖了,致使这有着“人间花园”之美誉的庞贝瞬间消失。在这场浩劫中许多生命都化为乌有,只有少数在外地的居民得以幸存。不久以后,有些幸存者在维苏尔威山脚下又建起了新的城镇。

大津巴布韦之谜

1868年的一天,一个名叫亚当·伦斯的葡萄牙猎人在搜索猎物时,来到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当他走进这个人迹罕至的森林不久,忽然眼前一亮,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巍峨的古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不禁惊呆了。

亚当小心翼翼地走进古堡,发现这是一个古城遗址,已经被废弃很长时间了。遗址主要由内城、卫城和谷地残垣三部分组成,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临湖,在茂密的树林和荒草的掩映中,规模宏大的石头建筑群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内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椭圆形城寨。城墙分为两层,外层由6~9米高、240米长的城墙围成,内层则是90米长的半圆形城墙。城墙内还有蜿蜒曲折的矮墙,将内城分割成好几块大小不等的围场,人在里面如同进入迷宫一般。城中还有一座高15米的圆锥形实心塔,另外还有神庙、石碑、宫殿、官员和随从的居室以及仓库等。所有这些建筑都是用当地产的花岗岩建造的,石头与石头之间虽然没有使用胶泥、石灰等黏和物,却异常牢固。

离内城不远的一座地势险峻的山上矗立着卫城,它和内城之间只有两条羊肠小道相通。卫城的城门十分狭小,人侧着身子才能通过。城内的道路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同内城一样,卫城的墙上也雕着精美的图案。

在内城和卫城之间有一片谷地残垣地。这里留下了不少房屋、梯田、水渠、水井、铁矿坑和炼铁工具,还有来自中国的瓷器和来自阿拉伯、波斯的玻璃器皿及金器,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串珠。于是,亚当想,这里当年一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发现了这个古堡遗址后,亚当立即将它公之于世。之后,许多人都纷纷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有位地质学家从这里搜刮了不少文物后,居然编造了不少这里有宝藏的谣言,使得其后的100多年中,遗址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给考古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个古堡的遗址被后人称之为大津巴布韦。

现在,关于这个古堡遗址考古界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是在对遗址的评价上,考古界分歧很大。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古堡遗址可能是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2000年时修建的。也有考古学家,认为是印度或者阿拉伯商人修建了这个城堡;还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可能是犹太人建造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古堡的确是当地的“土产”。

二是,关于遗址建造的年代,说法不一致。有些考古学家认为,古堡建造的年代在公元6世纪到8世纪,有的则不赞同。

*探索手记*

津巴布韦文化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绍纳人(属于班图族的一支)在此生活,并且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通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到15世纪时,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绍纳文明的强盛在19世纪时进入尾声,1837年时,绍纳人被属于祖鲁族的恩德贝莱人征服,而来自英国与来自南边的波尔人开始逐渐蚕食这个地区。此后,津巴布韦开始变成欧洲强国的殖民地,直到1980年才获得独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

神秘的帕伦克古城

1830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沿着墨西哥的奥托罗姆河考察,在经过帕伦克一带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茂密的野草丛中,竟然出现了一座古堡。于是他们开辟了一条森林小道,继续探索,发现了很多古迹,最终人们确定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古城。由于古城的发现,沉睡了千年的地方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附近的人陆续搬迁到这里,于是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小城——帕伦克城。

说到帕伦克城,也许你会有点儿陌生,但是提到曾经无比灿烂的玛雅文化,你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呢?没错,这里就是玛雅文明时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目前玛雅考古史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巴加尔国王石棺的发现,这口石棺盖子重达4.5吨,很好地防止了盗墓情况的发生。国王的四周摆放着珠宝,头顶有一片玉石面罩。最具争议的是石棺盖子上的一幅浮雕,浮雕上的国王穿着宇航服,头戴头罩,头盔上面插管子和天线,利用仪表盘操纵着航天器,似乎正穿过银河系驶向天堂,难怪很多UFO爱好者都称玛雅人是天外来客呢。

玛雅人的消失确实值得研究。9世纪时,拥有10多万居民的玛雅民族消失了,而且消失得非常突然。他们究竟为什么消失呢?是强大的外族,是瘟疫,还是集体迁往另一个地方隐居了呢?迄今为止,这些问题仍然是尚未解开的秘密。

*探索手记*

玛雅文化

玛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非常重大的古典文化。玛雅文明孕育、兴起、发展于今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和中美洲内的一些地方,包括今天的伯利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地区和萨尔瓦多中的一些地方。据后世研究者推测,玛雅文化流行地区的人口在最高峰时达到1400万人。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的骊山脚下,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已经开始修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秦始皇给自己建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陵墓,用兵马俑殉葬,将自己在人间的千军万马也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兵马俑所在的陪葬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里都拿着青铜兵器。这些青铜兵器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直至今日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仔细观察这些秦俑,你会发现他们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各不相同,没有重复的,这可能是因为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全国征兵,兵源来自各地,而各个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体貌特征。

关于兵马俑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俑坑中的兵马俑的脸是中国的脸谱库,涵盖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脸,不管是谁,都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和自己长得特别像的兵马俑。此外,在秦始皇陵附近的陪葬坑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具有欧洲人种特征的人陪葬,有人推测,随着挖掘工作的继续进行,我们也可能看到具有西方脸孔特征的兵马俑。

在兵马俑发现之前,一般的中国通史书上都没有把秦作为一个单独朝代来介绍,由于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所以,专家都把秦和汉归在一起,统称秦汉史。自从兵马俑被发现后,便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名人小档案*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0—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创始人。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38年亲政。从公元前230年灭朝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开始着手发掘马王堆汉墓。他们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根据出土的漆器款式、封泥、印章等推断,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的坟墓。

考古人员又在4月28日打开了内棺棺盖,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

“天啦,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外形竟然完整无缺,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在场的专家学者发出一片轻轻的惊叹。

尽管当时天气寒冷,但是人们都为这一重大发现兴奋得全身热血沸腾。

当时,在场的人发现,辛追尸体除了眼球有些突出、舌头外吐等明显的变化外,其他的部位都完好如初。当防腐专家给她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所到而鼓起,然后通过微血管扩散。这些特征完全像一具刚死的鲜尸。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立即震惊了世界。

之后,考古工作者们又再接再厉,在1973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考古人员分别发掘了三号墓和二号墓,并且确定了三号墓主为利苍之子,二号墓主即为利苍。但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在有序的挖掘中发现,利苍墓因多次被盗遗失了很多随葬品。1974年,考古工作者们才结束了对整个墓地的发掘工作。

*探索手记*

千年不腐之谜

辛追尸体之所以经历2000多年而不腐烂是因为与墓葬的严密结构密切相关。她的尸体由三层椁和三层棺装殓,这已经够严密的了。但在椁的四周以及上部又填塞了一尺厚的木炭,用来吸水防渗。木炭外面还包着一层透水性极小的二三尺厚的白膏泥,形成密封状态。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对尸体防腐起了关键作用。

三星堆遗址的秘密

1929年春天,四川省广汉市有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和他的父亲及儿子三个,正在地里挖井。突然,“砰”的一声,燕道诚手中的铁锨挖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可当他继续往下挖的时候,露出来的石头都令他大吃一惊。

“嘿,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玉石。”读过几年书的父亲激动不已,小声地说,“这是宝贝啊,快把它埋起来,等天黑了,你们再带回家”。

祖孙三人窃窃私语一番后,把那个刚挖开的坑又埋了起来,并暗暗做了记号,怀着万分激动的惊喜往回走。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祖孙三人才悄悄地走出村子,来到当初挖出的那个坑。这一次他们从坑里挖出了许多宝贝,可把他们三个乐坏了。

他们得到这批宝物后,没有拿到市场上去卖。只把这些玉钏、玉璧、玉琮等作为礼物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给亲朋好友。因此,一些稀世珍宝渐渐流落民间。

后来,当地政府在这里兴建砖厂,组织工人挖土时,再次发现了一批价值连城的玉器、金器。至此,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经过两次挖掘,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好像一座神秘的地下宝藏被突然打开。这里出土的几十件青铜器,一百多件金器都造型独特,巧夺天工,还有70多枚象牙。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的象牙实属罕见。

在这些出土的珍贵文物当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大青铜人像。它飘逸、超脱,充满神奇的想像力。这个高大的青铜人,不仅鼻子大大的,嘴巴也很大,嘴上好像涂着朱砂,眼睛像个三角形。这样极富夸张的人像,在我国考古史上是仅有的发现。为什么要用青铜雕塑这个高大的人像?他是谁,代表什么?人们还一直没有弄清。

另外,文物中还有一棵奇特的神树。它高达4米,由底座、树身和龙三个部分组成。这棵树长在一座小山上,分上中下三层,每一层的树枝都是三根。古人用金子做树叶,用白玉做果实。在这棵小树上,共有9只小鸟和27颗“果实”。树干上还有一条小龙正在蜿蜒而下。想一想,爬行的龙,嘤嘤啼叫的小鸟,随风摇动的树叶……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田园风景画啊!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树呢?有的说是古代的摇钱树,有的说是传说中东海的扶桑树。

更让人不解的是,三星堆这些宝物的主人是谁?它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四川没有很多的金矿和铜矿,那么,这些金器、玉器、铜器的原料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它属于外来文明;有的说,当时的中原夏王室发生动乱,王室里的人把这些宝物偷偷运到了蜀地埋藏起来。但是,这些都仅仅是猜测而已。

*探索手记*

三星堆文物之谜

有人推断三星堆中的文物是为了躲避战火或者意外的浩劫才不得不埋在地下的。文物出土后,文物专家发现,许多器物上有火烧的痕迹,还留有火烧的骨渣,许多铜器被火烧得面目全非,雪白的象牙,也被熏成了黄色。青铜神树也被人为地破坏过,折断成了好几段,经过考古学家们精心修复才形成目前的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