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
19802600000012

第12章 疯狂的石头们——走进奇石博物馆

琥珀为什么这样珍贵

琥珀诞生于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是珍贵的松树脂在历经地球岩层的高压、高热挤压作用之后,产生质变而形成的化石。琥珀属于非晶质的有机物半宝石,玲珑轻巧,触感温润细致。琥珀中常常有包裹物,如昆虫、种子和其他外来物,都是松脂硬化以前捕获的。

在古希腊的传说中,太阳神福波斯的儿子法厄童私自驾太阳车而遇难,他的母亲和妹妹闻讯后抱头痛哭了4个月,最后妹妹变成了白杨树,而她的眼泪变成了晶莹的琥珀。在北欧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说:海的女儿一次在途中丢失了自己心爱的项链,她一路哭泣着回到家里,泪水干了,洒在海中的泪珠则变成了珍贵的琥珀。

正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传说,给琥珀这种珍贵的东西蒙上了更多神秘色彩,似乎琥珀不再是5000万年前由松树树脂掩埋而形成的了,而是人类情感的凝结物。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欧洲人将琥珀戴在身上,用于避邪。如今,琥珀仍是欧洲人的传统宝石,与金银一样贵重。

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传说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死。在埋葬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人可救,便叫死者家人急取琥珀粉灌服,又以红花烟熏死者鼻孔。片刻,死者复苏。众人皆称他为神医。孙思邈道:“此乃神药琥珀之功也。”

我国琥珀产地较多,其中以辽宁抚顺、河南西峡最为著名。国外的琥珀产地主要有: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重15.25千克,取名“缅甸琥珀”,是约翰·查尔斯·鲍宁于1860年在中国广东买的,现珍藏于英国伦敦历史博物馆。

*链接放大镜*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化石包括有机体在沉积岩中的印模,及其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

化石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帮助科学家鉴定地层年代,了解古代海陆的分布和古代气候的演变。同时,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研究它们的化石,可以给生物学的生物进化研究提出珍贵的佐证。

神农架的奇石会奏乐

湖北神农架林区所辖的朝阳乡西坡村有一块形状如同一根粗柱的奇石,它就耸立于山坡之上,人们称它为石柱子。这根石柱子可神奇了。7月的一天,一个村民上山打柴路过此地,也许是有点累了,他便停下来,并靠在石柱子上休息。可就在此时,他身边开始不时传来阵阵锣鼓、唢呐等乐器齐奏的声响。他感到相当意外,于是开始搜寻声音的来源。可放眼四周都不曾看到半个人影,到底是谁在这附近弹奏这些乐器呢?声响这么大,应该就在这附近,可附近真没见到一个人啊!正在他感到疑惑不解时,他却惊奇地发现,原来声响是从石柱的石缝中发出的。

很久以来,西坡村的村民们一直都把这根石柱子尊为“神石”。人们宁可上远山打柴,也不愿意动石柱旁边的柴草一根。直至如今,人们虽不相信有什么“神灵”,但对“神石”之奇却依然疑惑不解。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片宽广无边的沙漠,也有一块类似这样的石头,人们称其为“音乐石”。

每当夜晚来临,皓月当空,居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聚集在音乐石旁,燃起熊熊篝火,唱歌跳舞,享受人间欢乐。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则成双搭对地依偎在岩石上,一面谈情说爱,一面欣赏巨石发出的引人入胜的奇妙音乐,煞是有趣。

巨石何以能发出美妙的音乐呢?据专家考察,原来这块巨石有许多相连相通的孔洞,当人们燃起篝火时,那滚滚烟火一会儿被这些孔洞吸进,一会儿又被排出,一进一出,便发出了节奏不同的乐曲。

*链接放大镜*

神农架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境内,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的三座山峰分别被命名为神农顶、大神农架和小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蛤蟆石是怎样形成的

在江西庐山白石嘴鄱阳湖边,有块有名的蛤蟆石。这块石头高约16米,长宽各12米。它面向鄱阳湖,背朝庐山,上大下小,背部微弯,头向上,宛如一只罕见的大蛤蟆,正昂着头鼓气大叫。

奇怪的是,这只蛤蟆对面的一个村庄,一直很穷;而背后的村庄,经过全村的努力,村民们比较富裕。前村村民一致认为是这只蛤蟆害了他们。它张大口吞进了他们的粮食和财富,又从尾部拉出来,养肥了后村。于是前村的村民们决定,要炸掉蛤蟆石。而后村村民则把蛤蟆石当作庇护他们的财神,不准炸。一方要炸,一方不准炸。为此,两村村民经常发生械斗。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蛤蟆石的头部被偷偷地炸掉了。

这件事引起了有关人员的关注,他们对这蛤蟆石进行了一番研究。待结果出来后,他们告诉两村的村民这样一个科学的事实:其实,这块蛤蟆石并不是什么“神石”,更不是两村贫富的根源,它是由古代冰川运动造成的,也是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有力证据。

据说,第四纪冰川时期,庐山被巨大的冰川所覆盖。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挟带大量的碎石,缓慢向下运动,产生巨大的刨蚀作用。冰川流动过程中在鄱阳湖滨遇到了一块大石头的阻挡,由于其势不可挡,从这石头上翻了过去,经过冰川刨蚀过的石头背面逐渐变成了微微变曲的蛤蟆背。神奇的蛤蟆石就这样形成了。

*链接放大镜*

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遇水显字的奇石

暑假的一天,张杨和爸爸妈妈在黄山旅游,他们见到了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为此张杨感到十分好奇,并问爸爸妈妈,世上的石头怎么会这么怪。妈妈对他说:“其实世界上的石头还不只是形状的怪,有的还神奇无比。”

“您知道有什么神奇的石头呢?”张杨急忙问妈妈。

“我知道有这么一块遇水就显字的石头。据说呀,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上有一座名叫‘毕其格台哈达’(汉语的意思是‘有字的山’)的石山,山脚下有一条汩汩流淌的清泉。一天,有个人在此休息,无意间他用泉水把山石壁涂湿了,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石壁上出现了字迹。可待水干,字迹也就随即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张杨不解地问。

“这山石壁上显现的字体非常奇特,至今还无人能够破译。而奇石上的文字始于何年何月,为何人所写,也难以考证。”

“只是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奇石的传说。传说中,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一位猎人在这里打伤了一只狐狸。当他追赶这只狐狸到山顶时,不慎坠落悬崖,摔入山下泉水中。猎人醒来后,发现那只狐狸正用舌头蘸着泉水为他舔洗伤口。猎人悔恨交加,便用箭蘸水,在石壁上写下了忏悔之语。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这座石山上的字迹,便称它为‘毕其格台哈达’。”

“当然,这只是体现人们美好想像力的传说,并不足为信,更无丝毫科学参考价值。”妈妈一口气向他讲述了这么多。

“哇,您好厉害,我实在太崇拜您的学识了。”紧接着,张杨夸了妈妈一句,听得妈妈心里美滋滋的,甭提有多高兴了。

*眼界大开*

神奇的石壁

我国四川省仁寿县境内的黑龙滩风景区有一处岩壁,中间刻有石龙和佛像,两侧岩壁光洁如新,了无痕迹,若有人泼水其上,右侧立显一行行楷书大字,而左侧显示一幅功力深厚的墨竹画。随着水汽的消失,字画也就隐没,石壁上并无墨迹与刻痕。这一奇迹历时900多年而不得其解。

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的“有字的山”脚下一泉水石壁上,用泉水一泼,便会出现字迹,待水干了,字迹也就消失了。这些字迹十分古怪,如用大毛笔书写,字类似蒙、藏文,有的横行,有的竖行。它是何时何人听写,是怎么写上去的,至今无从考究。

巨石学做变色龙

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巍然屹立着一块世界上罕见的嶙峋怪石,当地居民自古以来称之为“爱也斯”,它周长约8公里,高达348米,曾有人估算过,仅它露出在地面上的部分,就重约几亿吨。它很像古代神话传说中“自天而降”的巨人,表现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态。更为奇特的是,它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自己的颜色——旭日东升时,呈棕色;中午时,呈灰蓝色;夕阳西沉时,蓦然变成鲜艳的红色。古代当地居民把它当作天然的“标准时钟”,根据它的颜色变换来准确地掌握每天的时候,安排生活和农事,从未发生差误。随着阳光照射的变化,它往往会给人以各种幻觉,各种景物变幻无穷,绚丽多姿,构成奇妙的景象。

从古至今,爱也斯怪石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许多人从国外千里跋涉,来到怪石旁游览,爱慕和赞叹不已,游后遐想联翩,有的赋诗著文,抒写情怀。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的兴趣更加强烈,他们对怪石每天变换颜色的原因做过各种探究和猜想。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沙漠地势平坦,天空终日无云,而怪石表面颇光滑,它好像一面镜子,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力较强,反映着从清晨到傍晚天际颜色的变化,因而它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一些人认为,上述解释还不够全面,难以令人信服,怪石还有一些奥秘尚未揭开。

*眼界大开*

会开花的石头

在泰山脚下有一个石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一块自然奇石,这块石头竟能开出花来。

这块石头高约30到40厘米,形状好像昂着头的海豹,石头表面有鼓出的密密麻麻的白色的“花蕾”,这些“花蕾”过不几天便依次开出一朵朵褐红色的小花,花朵直径0.5到2厘米不等。花开败后,花花相连,便形成一层新的石头。

据泰山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这块奇石是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王周祥老人几年前从村南山坡上捡回的自然青石,后随手放在家内墙边。不久,王周祥发现,这块石头不仅会开花而且在长高。消息传来,周围许多农民到王家争看这一奇观。为保护这块自然奇石不遭破坏,王周祥老人专程把它送到泰山石文化陈列馆陈列。

这块石头3年长了近6厘米,地质部门有关人士初步鉴定认为,青石开花可能是石灰岩骤遇空气水分发生分解而产生的。

预测天气的“气象石”

1988年的某一天,在川鄂交界的四川省石柱县马武乡安田村,有几位土家族农民来到一块石头上歇息聊天。聊着聊着,他们突然发现,这块刚刚还是干燥的石头变得湿润了。自此之后,他们开始密切关注这块石头,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块石头变干变湿,与天气变化极为密切;当水珠汇集于该石表面的某一方时,预示那一方将要下雨;当水珠汇集于石头中部时,预示当地即将下阵雨;当水珠布满石头整个表面时,就预示着将要下大雨。更神奇的是,每当石头表面潮湿变黑时,即预示着阴雨连绵的天气来临;每当石头表面由潮湿转干发白,就告诉人们久雨不晴的天气很快要结束,同时阴见晴的天气即将来临;如当石头冒蒸气则是多云有雾、气温下降的预兆。这可真是一颗能预告天气的“气象石”。

当时的马武乡地处沟壑纵横的土家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当落后,长期以来,农民们都只得以土法识天气。有了这块神奇的“气象石”,帮了他们不少的忙。

有些石头,在大雨来临之前有回潮的现象。但像这样能准确预告方圆20千米天气变化情况,并且还变化多端的石头,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这还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谜。

此外,在浙江省天台县苍南乡下的一所小学内,也有一块与众不同的能预报天气的石头。这块石头平日里是干燥中带白色,每当天气转阴前,石头的四边逐渐转湿,等湿到中间部位,近日必有小雨;如果石头浑身“冒汗”,则必将下大雨;若石头的湿度慢慢地从中间向四周消退、变干,成了干燥带白的石头,那么天气必将转睛。多年来一直都这样,因此被当地的人们称为“气象石”。

*眼界大开*

气象树

我国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西店村于尊合老汉家门前有一棵相貌奇特的老树,每逢下雨前两三天,这棵树就开出粉白色的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哪怕是艳阳高照,不过几天,这个地区肯定下雨。村里人亲切地称它为“气象树”。这棵树的外貌远看像松树、柏树,近看像竹子、蒿子,奇怪的是它似松无针、似柏无叶、似竹无节、似蒿无籽,让人大开眼界。它有65年树龄了,至今直径仍只有30多厘米。

“石怪公园”探秘

听说在意大利的罗马市北部有一条极为神秘的恐怖山谷,去过那条山谷的人,一进入谷中,便觉得阴风凄凄。四周的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形成千奇百怪的模样,有些像地底下钟乳石洞里的钟乳石,但它的缝隙窟窿却非常多。尖厉的风钻入石窟窿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声,鬼哭狼嚎一般。进去的人常常会被吓得失魂落魄。

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意大利一个民间组织就牵头组成了一个大型考察队,决定对这个神秘山谷进行一次全面考察。

这支考察队深入山谷腹地,终于在一处草木茂盛的荒滩上发现了一群奇怪的巨石。这些千姿百态的巨石怪物遍布整个荒滩,宛如一座怪石公园。

当他们踏入这个石怪“公园”时,惊奇地发现:迎面便是一个似人非人、似怪非怪的庞然大物,满脸堆笑,宛如石怪们的“迎客使者”。在它后面是片丛林,只见昂立着一个头如牛、眼如铃的神态狰狞的“巨无霸”。尤为有趣的是,“巨无霸”口中有一张精巧的小石桌,可供游人休息歇足。再往前走,是块碧绿如茵的草地,一头雄壮的母狮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狮,正全力与一条猛龙拼搏。这组“龙狮大战图”极富动感,神态逼真,此外还有端庄秀丽的人鱼公主、美丽慈祥的狮身天使等一大批赏心悦目的“石怪”。这里所有的一切景象都让考察队员们大吃一惊。

但当时,考察队员们又为这个新奇的发现而兴奋无比,他们极想弄清这些怪石的来源。根据当地的情况判断,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绝不是自然形成的,因为周围尽是砂岩,这是一种极易风化剥蚀的岩石,而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却是坚硬的花岗石。可是当地方圆几百里内几乎没有花岗石岩,那么,它们来自何处呢?并且从这些怪石的造型来看,极像人们现在做的假山,但比人工假山更精巧、险峻,显得千奇百怪。这更让考察队员们感到大惑不解。

后来,这支探险队发现这个“石怪公园”的事实被公之于世,许多旅行家和探险家都趋之若鹜,争着目睹这个神秘公园的风采。

但是,这个“石怪公园”建于何时?为何人所建?它是像现代假山一样用来供人欣赏还是另有别的特殊用途?这些问题至今困惑着我们。

*链接放大镜*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主题石雕公园之一。这个石雕园规模宏大,水光山色,风景宜人,分为四个区及闽台民俗馆、丹岩景区、天女潭等人文与自然景区。石雕园以花岗岩为主要材料,采用圆雕、浮雕、刻线雕等各种手法,表达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史实。标志性雕塑为“拓荒”,高18米、重600多吨。浮雕1200平方米,雕刻人物500多个。这些雕塑分布于6座山头,形成完整的故事,既有艺术观赏性,又有深刻思想内涵。

飘然而起的巨石

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村庄里,有一座神奇的祠庙,苏菲派教徒圣人卡玛·阿利·达尔凡老人的遗体就埋葬在这座祠庙里。在祠庙门口有两块岩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天,一个人经过此地,并叫喊着卡玛·阿利·达尔凡的名字时,这两块岩石居然随着叫喊声飘然而起,他不停地叫着那名字,这两块石头就不停地飘起。他的发现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

之后,大家还发现这两块贴得很近的岩石,只许男人靠近,女人是不能接近它们的。两块岩石中,最大的一块约重70公斤,另一块稍轻一些。倘若想让石头升空,需要很多人用右手的手指指着岩石,同时异口同声不间断地呼喊着“卡玛·阿利·达尔凡”,这时,岩石便会腾空而起,甚至可上升至约2米的高度,悬在空中,直到喊声停止才会落回地面。如果大家不遵循这个步骤,那岩石只会飘起,而不会升起来。

据记载,这巨石的升空方法是达尔凡生前透露给人们的。800年前,圣祠所在地原是一座健身房,那两块巨石是供摔跤手练习使用的。儿时的达尔凡经常光顾这里,他常常显示出自己过敏的生命机能和超人的力气。过了许多年,健身房拆除后,达尔凡这位伊斯兰教徒对周围的人说出了这样的秘密:“那两块巨石任你们使出全身力气也未必能举起,除非你们重复叫我的名字。”他还告诉人们,用1根右手手指就可使那块大的巨石升空,而那块小的岩石只需用9根手指头同样也能使它升起。至于更多的秘密,达尔凡只字未提。

*眼界大开*

喊泉

湖南省新宁县万峰山脚下,有一个一喊便出水、不喊水断流的岩洞。洞高8米,宽4米,洞口稍向内倾斜。洞内10米处有一石台,高约1.5米,石台连着洞壁。当人们在石台前大喊几声,或者是用物敲击石壁时,约两分钟的时间,洞壁缝隙中便有碗口粗的清泉缓缓流出,持续5分钟后渐小,然后断流,如果再喊,泉流复出。这被人们称为“喊泉”。

石头为什么蹦蹦跳

历史上先后有很多人遭遇到了“顽皮石子”的攻击,这些石子没有一定的飞行轨迹,而且也绝不是小孩子乱扔的恶作剧,它们就好像是自己凭空长了翅膀一样到处乱飞,袭击周围无辜的人们。

荷兰有个探险家在苏门答腊岛留宿时遇上了这种怪事。他正在睡觉的时候,房间里突然噼噼啪啪地落起了石子,他不信石子自己能穿过厚厚的屋顶掉落下来,还举起枪朝天射击,但这似乎无济于事,石子依然高兴地落个不停。天亮后,他观察屋顶,竟连石子穿透的痕迹也没有。

西非象牙海岸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只是这里的人更惨一些。他们的村子里有时候会不停地有石子乱飞,四面八方而来,连藏在屋子里也躲避不了,这些石子已经打伤了好多人。当地人对这些石子一筹莫展、恐惧不堪。来到此处调查的学者发现这些乱飞的石子并不是流星陨石,而只是河床中的普通卵石,不知道它们为何会突然发怒,袭击那些可怜的人。

关于这些到处乱飞的石子,很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他们相信这不是人为的恶作剧,而是一种意念的乱撞,可能跟年轻女孩子有关系,是她们生理与心理的异常导致了周围东西的乱飞乱撞。也有很多人怀疑这个观点,无意识导致的物体乱动现象出现在某间屋子里,人们或许还能接受,要说出现在一个村子里,而且满村乱窜,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

*眼界大开*

风动石

在福建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的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块奇石——风动石。石高4.73米,宽4.75米,长4.69米,形似古猿人的头部化石,斜立于一块卧地盘山石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游客,或合力以双手抱之,或运气以两足蹬之,都只能使它摇晃,而不致翻倒。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须臾化为粉末,奇石摇动的轨迹就更明显。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无形的风竟能使它摇晃。更叫人称奇的是,“七七事变”后,日军陆、海、空部队3次武装血劫东山岛,连风动石也不放过,动用军舰把钢索系于石上,开足马力企图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几声,钢索断为几截,鬼子的妄想也随之断了。

释放毒气的美丽石头

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石头,最奇怪的是,有的石头竟然释放毒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6年8月的一天,非洲马里共和国的一支地质勘探队前往境内的亚名山进行地质勘探。他们随身携带着各种勘探仪器和工具,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时,他们携带的雷达仪却发出信号,显示他们所在的地下有异常物体。于是,他们拼命地挖掘,寻找这个所谓的异物。当挖到地下5米多深时,终于发现了一块漂亮的大石头。石头上部为蓝色,下部为金黄色,形状就像个鸡蛋,可它却重达5吨左右。

这可真令地质勘探队员们喜出望外,他们每个人都高兴异常。可当他们正准备把这个大宝贝搬运到地质局去做进一步研究时,突然,挖掘石头的6位队员却一个个发出呻吟,并且感觉手脚发麻、视力模糊。当即,其他队员马上把他们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他们是中了毒气。虽然医务人员极力抢救,但是他们都因中毒过深而未能逃出死神的魔掌。

这块石头怎么会释放出这么毒的气体令这6名地质勘探队员致死呢?这令当时的地质勘探队员们都感到很不解。

后来,经科学家们分析,他们才知道,原来岩浆从地下上升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有大量的气体,其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毒气。岩浆在凝结成岩石的过程中,气体大都从岩石中挥发出去了,可是其中也有些气体很难被挥发掉。这样,不容易挥发的气体,例如毒气,就滞留在石头中。勘探队员们在挖掘的时候,石头由于被移动而释放出了毒气,就使他们在不经意间中了毒。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块美丽的大石头便成了著名的“马里毒石”。

*眼界大开*

日本杀生石

在日本枥木县那须镇的山上也有一种毒石。昆虫爬上这种石头,飞鸟落到这种石头上,很快就会死亡。这种能杀死生物的毒石,在当地叫做“杀生石”。凡有杀生石的地方,人们都立一块碑,上刻“杀生石”三字,提醒人们注意,切莫乱走。日本不只枥木县有这种毒石,凡有火山和温泉的地方,大半都有毒石。有些寺庙还把它搬去,当神物安放。那须镇地处火山地带,那些杀生石多在火山喷火口附近,从火山口喷出的亚硫酸气体和硫化氢以及其他有毒气体,浸熏了附近的石头,使得普通的石块变成了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