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19796900000046

第46章 同事相处,惺惺相惜不如淡如水

想要在职场上有所建树,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一个是你的工作能力,另一个则是你的人际关系。除了上级领导外,同事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如何与同事搞好关系,是我们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的重点。

待人以诚,但诚要有目标和尺度

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待人以诚”。但这并不是金科玉律,也并非在什么场合都适用。

在职场里诚恳待人的人到头来都会碰一鼻子灰。其实在职场里,待人以诚也不对,待人以欺也不对。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明白在职场中只需表现出诚恳,让人用再高的标准衡量你也无话可说,而内心中却有一本账,可以算清楚什么时候真诚恳,什么时候假诚恳才是上策。

1.对谁诚心对谁诈

待人以诚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要用对地方,用对人。与中国的另一句誓言名句“防人之心不可无”相比,仿佛是互相矛盾的,事实上,每句话都有它相对应的人。

我们待人以诚的人,首先应是亲人,尤其是父母妻儿,这些有血缘关系,甚至是依赖着你的亲人;其次真心相交的知己好友。

至于对待毫无瓜葛的陌生人,你也可以诚心。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陌生人必须与你没有任何利益牵扯。当你们相互有利无害,自然可以诚心相待。如此一来,你不仅生活愉快,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可是如果当人们有利益牵扯的时候,这句话就不适用了。因为人类是趋利动物,大部分人都有可能为了蝇头小利而去损害他人利益,所以一旦当你和别人有利益关系时,就必须要小心谨慎,有所防备。

职场就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在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你身上获得好处,也防备着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相应的利益。所以如果这时候还抱着以诚待人的念头,那就是书呆子了。

2.人们鄙视小人,并非因为自己不是小人

在职场中,虽然对人必须有防备心,但也不能过头,不能表现出阴险小人的模样。

越是利益纠葛复杂的地方,人们反而就越是讨厌阴险小人。因为往往人们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但是人们虽然防备小人,并又不代表自己就不是小人。

人们一贯性地对别人高标准,对自己低标准。防人如防小人,而自己私底下做的事情,也并不一定不是小人的做派。

所以在职场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千万别以为站在小人对面的就是好人了,事实上,你应该更加谨慎地防备着他们。

3.面对一件事情,要看到两种结果

当面对一件事情时,首先要做的,是去推测事情发展的两种结果。

如果这件事情你实话实说,据实办理,会如何?如果你信口雌黄,把事情引入歧途,又会如何?

当两个结果放在面前时,就知道该如何选了。哪一个对你有利,就选择哪个方法。而两个都没有利害冲突的,就选择以诚待人。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记得,大部分事情的结果都是可预测的,只要你结合过往的经验,以前发生的事情,以及有交集的人的性格,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会出现的结果。

拥有预测结果的能力,这才是胜利的保障。

4.无关紧要的时候诚心,关键时候使诈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平时看起来总是老实巴交的,似乎连一句谎话都不会说。可偏偏这种人在关键时刻永远都不吃亏,看似没做什么,但好事总轮得到他们,陷阱总可以避免。

这类的职场高人,他们清楚什么时候该做老实人,什么时候应该玩心眼。他们就是能够看到事情结局的人。

当事情无关紧要或利害不大时,就好好做老实人,任人摆布任人欺负。使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无害的,是不需要防备的。

但当一件事情涉及重大利益时,他们就偷偷地玩起了心眼。这才令他们既能避开陷阱,又可以收获利益。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谨记,一百件事情里做老实人,在关键时刻才不会有人防备着你。

5.诚心是有目标的

大多数人都以为,待人以诚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但在职场高手的眼中,这却是一种做人的工具。

在职场中,真正的高手不是时时刻刻想着诡诈心机,而是万事万物皆为我所用,任何态度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工具。

在职场中,最可怕的不是众所皆知的阴险小人,而是个人人称道的老实人。他如果在他诚心诚意的话里面给你埋了个陷阱,而你压根就不知道哪里是陷阱,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你待人以诚,是可以作为道具的。而别人待你以诚,也切切小心其后是否有陷阱

与同事交往多同流少合污

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有一些固定的小圈子,这是在人类互相交往中非常正常的现象。要顺利处理人际交往,就要学会融入一定的圈子。

李刚和韩平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韩平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研究生,年轻干练,好结交朋友。他和李刚经常一起出入酒吧、饭店、舞厅,而每次的花费大多数由李刚承担,两人的关系非常“铁”。

最近,单位里研制出一项新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信息被一家大公司得知,这家大公司非常迫切希望得到这项技术,恰好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认识李刚,于是他就想出高价钱从李刚那里买来这项技术的科研资料,也就是要求李刚泄露研究所的机密。李刚蠢蠢欲动,但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得不到这份重要的研究资料,于是,他就请求好朋友韩平来帮助,因为韩平参加了研制工作。

韩平虽然意识到这样做是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出于朋友义气,终究答应了李刚的要求。一天晚上,韩平利用机会,用李刚交给他的摄像机偷拍了资料,然后交给了李刚。事后,尽管他们俩儿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但是,这件事最后还是被单位领导发现了,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刚和韩平被双双解雇了。

作为同事,韩平和李刚“同流”本是无可非议的,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在工作中相互照应,这对双方来说也算一种好事。然而,韩平错就错在不应该和李刚“合污”。既然明知道帮助李刚窃取科研资料是违规的行为,那为什么还执意去做呢?等到被单位解雇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在大热的《杜拉拉升职记》里,杜拉拉刚刚当上广州办行政主管的时候,经常“惹怒”顶头上司玫瑰,以至于动不动就招来一顿臭骂。杜拉拉在紧张与迷茫中找不到和玫瑰沟通的游戏规则,就想与北京办的主管王蔷沟通一下,一方面可以试探她是如何与玫瑰工作的,一方面也可以发泄一下不满情绪。毕竟处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才有共同语言嘛。但是,杜拉拉不但没有从王蔷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王蔷反倒怂恿她一起越级申诉玫瑰。这下杜拉拉可不干了,因为她有自己的立场——可以和王蔷“同流”,但坚绝不能“合污”。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杜拉拉是正确的,王蔷被炒掉,她却稳坐自己的位置,而且还讨得了玫瑰的欢心。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在职场上碰到这类情况,也应该借鉴杜拉拉的方法。当我们身处职场而孤立无援的时候,可以找到其他的同事寻求帮助、宣泄情感,并与其结为朋友,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互相有个关照,还可以借此和更多的同事打成一片,以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但是要注意,如果有同事要拉你下水,一定要毫不犹豫的拒绝。如果出于朋友义气而做出了有损于公司的事或其他不光彩的事,那么,你和拉你下水的人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也许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过去一直习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你进入职场,突然被推到一群陌生的同事当中时,你的确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尽快融入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你可能会觉得与其跟一大帮无趣的人混在一起,还不如坚守自己的空间。于是,你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和同事做朋友,不和同事说知心话,不和同事分享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后,就埋头看书,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是,你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虽然自己谁也没得罪,可一些负面评价老是左右陪伴着你。你的职场人际关系已经开始陷入泥沼。

不论你是否发自真心,作为职场中人,你必须与周围的小圈子“同流”融入进去,因为它毕竟是存在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与同事多“同流”,但可以少“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