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19790200000003

第3章 一月 制人,先修其身(2)

管理智慧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才能和心智,也总存在着一些更适合于他做的事业。但很多人却认为:只有那些拥有高等学历的人才有特长。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要是人,都有特长,每个看似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宝藏,只要肯挖掘,就能发现让自己都惊讶的特长。在竭尽全力拼搏之后却仍旧不能如愿以偿时,我们应该这样想:“上天告诉我,你转入另外一条发展道路上,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也应告诉自己:“一定还有比这个更适合自己的事。”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出类拔萃,既要发扬长处、发展强项,又要克服缺点、弥补缺陷。如果你要想成功,就必须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把自己的强项磨砺得更加犀利。因为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改变自己的短处,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想找准自己独特的价值,就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行动指导

对于管理者来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扬长”,我们要珍惜上帝赋予我们的强于他人的能力,及时发现和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经营自己的优势,不把这种资源白白地浪费掉。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天生内向,不善于表达,那么硬要要他去学习演讲,不仅是勉为其难,而且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一个人天生有心脏病,却要他去练习长跑,更是滑稽之谈;比尔 盖茨不擅长管理,但是他挑选了一名合作者史蒂夫 巴尔默来管理公司,他则集中精力进行自己擅长的软件开发,结果成了世界首富;马克 吐温有文学的天赋,但没有经商的才能,但是他借助自己善于经商的妻子,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喜欢的事,鞋子挤不挤脚,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们要设法控制弱点,了解并发扬自身的长处。

第二周 其身正,不令而行

星期一 君有失也,固臣有得也——注重自己的过失

韩非子箴言

君有失也,故臣有得也。不命亡于有失之君而命亡于有得之臣,不察。鲁不得诛卫大夫,而卫君之明不知不悛之臣。孙子虽有是二也,讵以亡?其所以亡其失,所以得君也。

——《韩非子·难四》

折射道理:通过讨论孙子访鲁失礼的故事,指出臣子对君主失礼是君主的过失造成的,告诫管理者要注重自己的过失,并能为下属的过错承担责任。

案例引导

李嘉诚是一个非常宽厚的管理者,十分体谅部下的难处。他认为:员工的错误就是管理者的错误。

李嘉诚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不找借口推脱责任,还要从小时候在舅舅家打工说起。

初到香港的李嘉诚,在舅舅家的钟表公司工作。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艺,李嘉诚还专门拜了一个师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师傅。

有一次,师傅因为被派到外面去工作,李嘉诚便自作主张地开始自己动手修手表。但由于欠缺经验,不但没有修好,反而还把手表给弄坏了。李嘉诚知道自己这下闯了大祸,他不但赔不起手表,还有可能丢掉这份工作。

然而当师傅回来发现李嘉诚把手表弄坏后,却没有骂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师傅主动找到李嘉诚的舅舅,解释说是因为自己一时疏忽不小心把手表掉在地上,要求给予处分。这事使李嘉诚深有感触,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就向师傅道歉。师傅告诉他:“你要记住,无论以后做什么工作,管理者就应该为自己的下属承担责任,部下的错就是领导者的错误,领导者就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尽管当时李嘉诚年纪很小,不能完全领会师傅的意思,但是这句话却如同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主动为部下承担过失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管理智慧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总会存在着失误与过错,管理者对待此类事情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企业员工的态度。

在很多企业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有了功劳归领导,有了过错则推给下属。这是很不好的现象。犯错与失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认和掩饰错误。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 德鲁克说过,当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应推卸、职责和埋怨,而应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去找原因。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能否主动承担责任,体现了管理者的品格和气度。有的管理者只会埋怨别人,而不知自省,问题一来就往外一摆:“出问题了啊,谁的事谁负责。”事实上,到最后也不会有人出来主动担责,大家只会推来推去。“和稀泥”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每个人先自我反省、自我检讨,然后再去关心别人有没有过失。

行动指导

管理者不仅应该在有任务的时候勇挑重担,更要在出错的时候率先承担责任,把失误、失败的责任也放在自己肩头,这样不但可以稳定军心、保持士气,还有助于找到症结、解决问题。即使承担了一时难以辨明或与自己无关的责任,也不要紧,这样既可以彰显品格、凝聚人心,又可以让员工觉得你是一位心胸坦荡、有责任心的人。因为责任而树立起的威信更能让员工信服,从而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否认和掩饰只会一错再错,失去员工的信任。

星期二 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心无旁骛,做任何事都要学会专注

韩非子箴言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心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折射道理:通过赵襄子向王子于期学习驾车并比赛的故事,告诉管理者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不相关的事情上,而是要做到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关注自身。

案例引导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逃脱;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

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开始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先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管理智慧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专心致志,不轻易地被外在环境干扰。如果你看到竞争对手超过自己就手忙脚乱,只会让自己更加落后;如果你听到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认为是在嘲笑自己,那么就会陷入自卑之中无法自拔;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上,没有心思关注自己,就会与成功无缘。只有坚定自己的道路,不被别人干扰,才能镇定自若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信服,更好地管理别人。

行动指导

作为一名管理者,就要具备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自乱阵脚,不和别人盲目攀比,不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扰乱自己的计划,不因为别人的嘲笑轻易否定自己,不因为别人的成功认为自己失败。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实力,树立自己的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星期三 不躬不亲,庶民不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韩非子箴言

一曰: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齐国五素不得一紫。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以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衣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折射道理:君主喜好的东西全国人都喜欢,这是因为很多人想趋炎附势。趋炎附势而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怎么行呢?所以管仲要求齐桓公要以身作则,不要表露出自己的喜好。

案例引导

士光敏夫1965年出任东芝电器的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管理不善,公司绩效低落。士光敏夫接掌之后,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3倍的脑筋,董事则要10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他的口头禅是:“以身作则最具说服力。”

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士光敏夫带路。他们约好在某车站的门口会合。士光敏夫搭电车到达后,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匆匆忙忙赶到。董事以为士光敏夫也是乘公司专车来的。士光敏夫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有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这件事立即传遍了整个公司。上下员工引以为鉴,渐渐消除了随意浪费公司物品的现象。

管理智慧

“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难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人要讲操守,最聪明的做法是自己要能起到典范作用,别人才能服从你。

管理者不仅要从业务知识方面提升自己,更要注意自身的个人修养,要比员工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心血,以身示范,严于律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因为你的行为举止都可能被下属所效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什么样的,就要先完善自身,这样,上行下效,整个团队的风气才会好转,公司的凝聚力才会加强。

行动指导

管理者要形成以身作则的习惯并非易事,必须具备说服力,在管理员工之前先管理好自己。优秀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往往都有一个共通点,即率先做别人的榜样,事事走在员工的前面。

星期四 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不要为了远虑而忽略眼前的小事

韩非子箴言

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韩非子·喻老》

折射道理:通过白公胜被马鞭的针尖刺穿脸颊流血也不知道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只围绕着远处的事情转,就会丢弃近处的事情,告诫人们既要有远虑,也要有近忧,不要忘记眼前的每一件小事。

案例引导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向一位来访者解释——为什么自这位参观者上次来参观到现在他都一直忙于这一件雕塑的创作,而迄今还有一部分仍未完成。安格鲁一边用手指着雕塑一边认真地说:“这个地方,我仍需要再润色一下,让它看起来更加光彩夺目,这样整个面部的表情会因它光彩的增加而更柔和。”他又用手指了一下说,“那块肌肉也会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他顿了一下说:“嘴唇会更富有表情。当然,全身会因为以上的种种显得更加有力度。”

那位来访者听了安格鲁的介绍,疑惑不解地道:“您所说的这些相对于这座雕像来说,好像都是些琐碎之处,它们在这个雕像中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你为什么不去把精力放在那些大的方面呢?”

安格鲁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也正是你所说的这些琐碎的、不引人注目的细小之处才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对于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

管理智慧

那些优秀的、成就非凡的人,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在细微之处着力。因为正是有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的完成,才保证了以后大事的成功。

作为管理者,有远虑是对的,但是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看不到的事情上,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忧虑,而忽视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结果在小事上掉链子,这样就算自己的“远虑”在合理,也失去了解决的条件。看得太远要摔跟头,先把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未来有了交代。

只有在解决好眼前小事的前提下,才能有资格也有能力去为大事忧虑,如果连身边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就口出狂言,给未来设定太高的目标,那么是不会让下属信服的。

细心管理者的特点是,他们不会空喊目标和口号,而是制定策略贯彻执行;不但把事情做对,还会把事情做好;在竞争中总会快竞争对手一步,高人一等;总会在执行过程中,看出决策的破绽和漏洞。

管理者要经常思考身边所发生之事的因果关系;对于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去挖掘其根本症结;要善于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提出改进或优化建议;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随时随地对不足的地方“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