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学生消费市场
“校园金领”成时尚
由于受各种消费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当代的大学校园中也悄然兴起了“金领”一族,他们花钱如流水,毫不顾及地吃喝玩乐,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反而更多地投入在安逸的生活中。
李伟,男,山西某大学大三学生。
在一帮大学生中,李伟相当吸引人眼球,这不仅是因为其长得高大帅气,也由于其浑身上下的名牌“包装”。据了解,李伟每月花销在8000元以上,被同学戏称为“八千大少”。
“八千大少”对同学们的戏称很不以为然,他说:“不就是每个月生活费有8000多块钱嘛。”言外之意,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他没有想过,8000多块钱是农村一个壮年劳力一年的总收入;8000多块钱能救助多少失学儿童;8000多块钱等于和他在一个学校里读书的特困生4年大学生活费的总和。
李伟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上大学之前,他的吃穿用都是母亲一手包办,至于花多少钱他从没过问。上了大学后,生活上独立了,他只要从母亲手里接过足够的钱,然后经过他的手去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只是形式上的独立,他从来不用为花多少钱操心,反正不够花就向家里要,他要多少,他母亲就给多少。李伟爱吃鱼翅,从大一开始的每个周末,李伟都会专程到某酒楼享用鱼翅大餐。一份鱼翅价位在300~400元之间,每月4~5次,因为从学校到这家酒楼虽有校车,但坐校车又热又挤,“八千大少”哪里吃得了这个苦。所以,每次去吃鱼翅来回都得打的,这一项“鱼”消费每月在1500元以上。每周一次大餐,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李伟说学校食堂里的饭菜实在咽不下去,所以天天到附近小餐馆里“小餐”。即使这样,爱子心切的母亲还是发现儿子瘦了,认为鱼翅吃得不够,于是,每月又给他增加了2000块钱的营养费,专款专用,全部用来吃鱼翅。
除了爱吃鱼翅,李伟的另一大嗜好就是抽烟,当然是抽好烟,最低档次也得“红塔山”,一般情况下一天一包,如果要给同学发烟,一天就得两三包。除了“红塔山”,“芙蓉王”、“555”等也都是李伟的备选品牌。据其身边同学估计,李伟每月“红塔山”消费绝对在千元以上。
这样的生活不得不让我们想像到打工一族中“金额”阶层的生活。其实,大学校园中像李伟这样生活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被戏称为“校园金领”一族。
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学生经常向别人夸耀说,他们每月能够花很多钱,而且从不在乎。而这种挥霍无度的恶习恰恰显示出一个人没有大的抱负、没有希望,甚至是向失败自投罗网。
有很多所谓的大学“金领”一族们往往把他们本来应该用于学习和购买书籍的资金用到吃、喝、玩、乐等无聊的地方。假如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时间一久一定大为可观。这些“校园金领”们,一踏入大学校园脱离了父母的管教,便开始花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起来。他们往往不关心钱是如何辛苦挣来的,透支了便又去向父母要。他们乱花钱的目的仿佛是想让别人说他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并一味沉浸在物欲的世界里,肆意挥霍。
有些学生为了追女孩子,即便是在隆冬季节,也非得买些价格很贵的鲜花,或购买价格昂贵的礼品,来博得对方的倾慕。为了寻求刺激,显示阔绰,就花钱如流水,挥金如土。却从不想想为自己学业而倾尽全部,也不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
如此的大学生一旦用钱把场面撑起来后,一切烦恼、苦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至。为了顾全面子,他们就再也不能过节俭日子了。他们也不会认识到自己已经沦落到怎样的地步了。有些人入不敷出以后,就开始动歪脑筋,靠偷盗来弥补自己的财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费越大亏空也就越多,渐渐地就陷入了罪恶的深渊,难以自拔。到了这时,他才想到自己不该乱花费,不该为此干那些违背天理良心的事情,不该偷盗,可是为时已晚!
大学生也需雇保姆?
随着各高等院校开学,天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许多家政服务公司也都跟着忙了起来。一些家长担心自己家里的独生子女上大学没人照顾,忙着给孩子在当地预订保姆。
9月本是家政服务业的淡季,可近几年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一些大型家政机构里计时预订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每天这些家政中介大约会接到50多个预订电话,其中不少是外地客户,因为他们的子女在这里上大学,怕孩子“受了委屈”,就想请个全职保姆或计时工,给孩子洗洗衣服,做一些可口的饭菜,陪他聊聊天什么的。据家政公司介绍,请保姆的大学生有刚入学的新生,也有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外地学生如此,本市学生也有这种情况。而且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使某些家政服务公司一度出现保姆供不应求的情况。大学生争相聘请保姆正在成为一种校园消费时尚。
不难想像,大学生中出现保姆聘用热是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的。随着一代“小皇帝”的长大,他们中的许多人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在家平时养尊处优惯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全家人围着转,要什么给什么,甚至于某些“贵族化”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直截了当地影响着他们。而当他们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离开已经习惯的生活时,他们的种种不适应就暴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家长想到聘用保姆。
当这种校园时尚逐渐兴起之后,社会上的许多人士对此产生了各种议论。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走进大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而父母此时就不应再干涉他们生活中的自理问题;也有些人持相反的意见,这更多来自学生的家长。
苏鹏的母亲认为雇保姆一是为了让儿子少受罪,二是为了节约他的时间,能让孩子“安心学习”。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学习压力这么大,家长能为他分担一点,为什么不去分担呢?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使他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将来走上社会把自己置身在一个“贵族”阶层,是没有必要担心的。将来社会更加发达,分工更加细致,有搞研究的就有给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我们现在培养大学生,是为了他们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如果一味地让他们为生活琐事分心,实际上得不偿失。再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惯了,一下子走出父母的呵护,总该有个适应过程。
如此看来,大学生雇保姆似乎也合情合理,因为毕竟是父母心甘情愿地给孩子出这个钱。我们暂不论大学生是否雇保姆,但站在消费的角度来看,这种消费方式其实是对钱的另一种误解。许多采取这一方式的家长把钱看做生活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础,一味地认为孩子构筑一个完备的物质生活,才能让孩子“安心学习,”但却忽略了孩子独立过程中所该拥有的。
人所能拥有的真正保障应该是内在保障。这种内在保障来源于天赋、创造力、才能、健康的体魄等内在因素。它可以使孩子相信自己能够运用自身的条件,去应付或克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和情况。缺乏独立能力的大学生如果一旦拥有了这种内在的实际的保障,花钱给自己雇个保姆,以期获得生活保障。大学生的本质建立于本身是什么人,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你所拥有的外在的物质条件。这样即使你失去了所拥有的依靠,你也还是自己生活的中心,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过程。
将个人的依赖感建立在花钱雇保姆上,不异于修建空中楼阁。那些努力于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没有保障的人。自理能力上缺乏独立的人同样也不会在学业上有多大的成绩。
因此,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富裕而有能力为孩子雇保姆的家庭来说,与其为孩子提供外在的物质保障,不如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完备的内在保障。
细数学子们的“家当”
如今的大学生真是不可小瞧,当“金领”,雇保姆,花钱如流水,比当下的小资们生活还滋润。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无忧无虑地享受着“上等人”的生活,同进还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的“家当”。
范风是北京某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的学生,是学校里新涌现的“有车族”。为了外出打工方便,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范风买了一辆奥拓,他采取的是分期付款,每3个月交1700元。再加上每个月的汽油费320元左右,每年1200元养路费,保险费3000元,一年下来光是这部车的花费就差不多1.5万元左右。有马就得配鞍,能开得起汽车的人在其他生活细节上肯定也得上档次。范风理发都是进名店,球衣都是名牌,和朋友谈心都进茶庄,用他的话说要的就是那个劲。上大学至今,已经买了一台台式电脑,8300元;一台MD录放机,2100元;一台MD单放机,1200元;一台CD机,1000元;一支录音笔,800元。去年暑假,他还报了新东方托福班,大约1200元;考了驾照,3400元;进棚录歌曲花了1300元;基本生活费每个月800元;社交活动每个月500元;手机话费每月150元,以及每个月在CD光盘上的花费……再加上大学每年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平均算下来他一年的消费差不多在5万元左右。
看看这些“家当”及其价值,我们不仅会有些疑惑,这是一个在大学里求学的学生吗?俨然是一个只会享受的纨绔子弟。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一说学生,便想起了“穷酸”二字,而像范风这样拥有如此“家当”的大学生,他们还能够沉下心来在象牙塔里做学问吗?
他们自己认为:“大学生活本来是以学习为主,我们也想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可是,社会太丰富多彩了,校园毕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游离在社会之外,社会上的东西必然要渗透到校园里来,即使你不出校门,需要开支的地方太多了。上网要钱,买书要钱,同学开生日聚会要钱,周末郊游要钱,考计算机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要钱,包装推销自己要钱……如果不花钱,你就跟不上趟,你就是另类。”
这些“阔绰”的大学生们,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自己想从生活中获取什么,但大部分的人却坚定地宣称,有了很多钱就可以使他们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不仅错失了生活的本质,也曲解了金钱的本来意义。钱常被误用、滥用,很少人能聪明地运用金钱,人们对金钱有许多自以为是的错误看法,这些看法促使他们走入疯狂地购办自己的“家当”来达到生活目的的消费误区中。
现实中的许多人一直受物质主义的主宰和操纵,不断地以追求财富、积累金钱作为奋斗的目标,认为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就拥有了快乐。诚然,金钱对他们的生活的确有作用,但是并不像大多数学生想的那么重要。
许多“挥金如土”的大学生对金钱最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认识是,钱可以使他们快乐。卡耐基指出,金钱聚积过多,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反而成为仇恨、相争等烦恼的根源。
拉卡尔是渥太华的一个普通建筑工人,他在1988年中了800万美元的彩券。当年他发横财的时候其他人正在失业,他现在则和女友与她的女儿住在一幢18个房间的豪宅中。在一般人的眼里,拉卡尔真是走了大运,有了这么多钱,他一定快乐得不得了。然而事实是,拉卡尔不仅没有得到快乐,反而陷入了不幸。自从拉卡尔中了彩券后,他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女儿,而且好多亲朋好友也都离他而去,原因是他没有把这一大笔天降横财分给他们。拉卡尔说:“我现在要什么东西就可以买什么东西,但除此以外,我比其他任何人还要痛苦……我买不到感情和人心。有了这一大笔钱,我反而成了忌妒和仇恨的对象,人们不愿和我接近,我也时刻在担心有人接近我只是为了钱,我累极了……有朋友就是有朋友,没有就是没有,爱是买不到的,爱一定要慢慢建立。”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大学生依靠父母得来大笔零花钱,然而,或者是因为不满足,或者是因钱而导致朋友的纷争、感情的背离,或是因为不顾一切地花钱而失去了目标,总之,他们都没有得到快乐。这些“摆阔”的大学生拥有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但却过着一种自暴自弃的生活。
过把“贵族”瘾
这个世界是贫富共存的世界,穷人家的孩子上学是为了改变家里的穷苦,富人家的孩子上学是为了维护家中的富有。当穷人家的孩子与富人家的孩子走到一个学校里来,富人家的孩子从小享受惯了“贵族”式的生活,到了学校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过来,而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环境的改变,也开始尝试起“贵族”式的生活。因此,不知在何时,大学里悄然出现了一群享受“贵族”生活的学生,他们有的家境富裕,有的则较为贫穷,大学生们称这种生活是在过把“贵族”瘾。
小孙自己说,她买化妆品实际上是一种发泄,不能当做大学里女生的代表,在大学里,女生用高级化妆品太普遍了。她们宿舍里美容用品满满当当排了一桌,其中大部分市场售价都在百元以上,有的还办了价值800元的美发会员卡。就说她们宿舍里的小魏每个月在化妆品上的消费是其他消费总和的两倍,每年光用在这一项上的钱就得几千元。小孙的家里很有钱吗?小孙笑着摇摇头,并脱口说出一句真理:“钱与漂亮相比,谁都会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