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在这句话中对人民大众的力量作了精辟的概括,也就是说,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依靠自身的影响力,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支持。你也一样,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利用一切机会赢得众人的支持。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你能够取得众人的支持,就犹如找到了人生中最强大的依靠。依靠众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你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你能够得到众人的帮助,依靠众人的合力,你的事业必定会蒸蒸日上。
在人类社会中,到处充满着合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重要前提之一,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精诚合作是它们共同取得利益的重要途径。对此,我国古代一位名人曾经说:“合群得力,离群失援;得力则胜,失援则败。”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成功,百分之十是靠我个人的努力;而百分之九十,全仗着我拥有的那支强有力的团队。”
《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领导人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所以,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领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义是很必要的。
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就会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
法国人创造了“团体精神”这个名词,但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对象还是日本人。这个令日本在二战后短短数十年即成为超级经济强国的日本企业员工团体精神,实源于大和民族家庭制度的理念。日本的企业成员不一定具有血缘关系,但凡是进入某一“家”共同生活者,即被认为是这一“家”的完整成员。这就是“团体的意识”。
领导者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即一个组织项目的胜利完成不光是靠领导者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绝大部分的成功在于领导者周边的那些追随者,在于他们完美的合作。
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社会进入了双赢时代。领导不再是明星,虽然位高权重,拥有统御的大权,但是如果缺少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下属,还是很难成就大事的。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一支球队、乐团、特遣小组、委员会或是公司内的任何部门,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面面俱到的领导人才,更需要一个精诚协作的团队。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何,其英勇有谁能抵挡?他不也是纵横无敌、城必攻、敌必克吗?到头来,乌江自刎,又是为什么?你不能说他无能无才,也不能说他武艺不精,问题的焦点就出在他所信奉的是“以力量征服天下”的信条上,他没能笼络住下属的心,失去了下属的衷心拥护。结果身首异处,为后世所惜。
鉴于古事,你作何感慨?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却祸不单行,一场大火将公司化为灰烬。哈理逊公司3000名员工失业,生活没有了保障。就在这个时候,董事会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消息传来,员工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发愁的时候,他们又收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一个月的薪酬。接到信后的第二天,这些员工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拭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联系一些已经中断联系的客户。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走上了正轨。员工们使出全身解数,夜以继日地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4个小时。当初反对傅斯这样做的人不得不佩服傅斯的智慧与精明。亚伦·傅斯站在灭顶灾难的边缘,以他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魄力赢得了人心,以他恒久的努力赢得了合群的力量,最后取得了事业的成功。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博取了人心,凝聚了合力,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成功的步伐?“众人”如果齐心定能扭转乾坤,利益自然有了保证。
看看我们神奇的自然世界,不能“说话”的动物依然抹不掉它们身上的灵性,人类的“合力”大都从他们那感悟来。
1.蚂蚁的有难同当
在洪水肆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皮球大的黑球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白发胡子老头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有一年发大水,我也见过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冲走。但只要蚁球靠岸,或能依附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等到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爬上堤岸。慢慢的皮球大的蚁球越来越小,最后剩下的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它们再爬不动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2.大雁的团队精神
当雁鼓动双翼时,对尾随的同伴就产生“推动”的作用,雁群一字排开成V字形时,比孤雁单飞能够百分之七十的飞行距离。
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能互相帮助。不论何时,当一只雁脱离队伍,它马上会感觉到一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着前一只伙伴的“支撑力”而很快又回到队伍中。
有句老话:“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讲的是从自身重量来看负重的力量,单个蚂蚁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蚁群的力量就远远超过了骆驼的力量。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在了解到蚂蚁面临灾难时的无私和团结之后,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淡而无味了。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
1个人的力量就等于1,但1+1就不等于2,那是难以想像的效果,它可以使疲惫的心灵重新振作,它可以拯救家族的香火,它可以战胜可怕的灾难。但是不合群,等待的只有灭亡。
3.三只狼败给一只狗
一群狼被猎人赶进了一个洞里。
猎人在洞口安放了一只兽夹,哪只狼先出洞就会被夹住,不过,其余的狼就得救了。狼群在洞里饿了一天一夜,他们讨论谁先出洞的问题。
老狼说:“我年岁最大,我先出洞不太合适吧。”
小狼说:“我的年龄最小,不该我先出去。”
母狼说:“我家里还有三只狼崽等着我喂奶,你们忍心饿死他们吗?”
一只跛脚狼说:“我已经负伤了,应该照顾我。”
只剩下一只壮狼了,他说:“我不可先出去。不过,如果我最后冲出去,我可以为大家报仇,去咬死猎人。”
几天后,猎人从洞里拖出一群饿死狼。
这则寓言故事看了让人发笑——那群狼真笨,它们只看到自己,自己活着就可以了,那么自私,那么贪生怕死,谁也不能带个头。其实,它们覆没的原因是没有“蚁群”的精神——牺牲我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它们只晓得自己拾柴为自己取暖,却不知把大家的柴聚在一起热量会更强。
先得人心,而后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生活中,有些事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往往力不从心。密切联系人民大众,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你步入成功之旅的依靠,你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从前,英格兰有一位国王,他有3个儿子。一天,国王忧虑地问他的大臣们:“我想知道我的儿子们能干些什么?他们能不能保住我的王国。我实在没有办法判断出在我去世以后,他们3个人中哪一个更适合继承王位。”
大臣们说:“这很简单,国王!只要我们事先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们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向他们每个人提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判断出哪一个儿子最适合继承王位。”
“可以试一试。”国王说,“我把他们叫到你们面前,你们再向他们提问。”
大臣们互相谈了一会儿,都同意把年轻的王子们叫出来,一次叫一个,用同样的问题问每一位王子。
于是,一个大臣问:“假如上帝不让你是一个男孩,却要你是一只鸟,那么你愿意变成什么鸟呢?”
长子回答:“我愿做一只隼,因为其他任何鸟都不能像它那样英俊勇猛。”
次子回答:“我愿做一只鹰,因为它是鸟中之王,所有鸟都怕它。”
三子回答:“我只愿做只燕八哥,因为它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谁看到它,谁都高兴。它从来不想掠夺和辱骂它的邻居,而与它们和平相处。”
大臣们聚在一块商量了一会儿,统一了意见,就去向国王回复。他们说:“我们发现,大王子将是个英俊而勇猛的人,他将做出一些伟大的事业,扬名于世。但是,最后他将死于监牢。”
“二王子将像雄鹰一样勇猛强健,但是他的残暴本性将使人们恐惧和憎恨他。他将邪恶无端地生活着,最后可耻地死去。”
“最小的王子将是个聪慧、谨慎而温和的人,他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发动战争。在国内他将受到人们的爱戴,在国外将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他会在获得巨大财富之后平静地死去。”
王子们的结局与大臣们所预言的非常相似。大王子就像他百般赞赏的山隼一样,胆大而鲁莽,他丢掉了他父亲给他的全部领土,最后被敌人关进监牢,一直到死。
二王子十分专横残暴,最后,当他在森林中打猎的时候,被一个下属愤怒地杀死。
小王子后来成了英格兰的国王,统领了他父亲的全部领地。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本领再大,都不足以作为你人生的资本,唯有人缘,才能使你最终获得成功。这就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对于民众,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这样论述过:“民为水,君为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正由于他深谙此道,能够充分运用众人的智慧,才赢得了一代明君的称号。中国古代,成大事者对于人民群众力量的认识能达到此种境界,实属不易。
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是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他受众人拥戴,依靠众人的力量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事业。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也认识到众人的力量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保障。因此,他每到一处,便牢牢笼络当地的人心,有众人帮忙,他才打下了大明江山。
为了谋求新的发展,朱元璋率军进兵江南。采石城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南岸城池,该城一破,红巾军千军万马顿时如潮水一般涌向城中的各个角落。对于久困和州、粮食供应紧缺、吃过伙食供应不足的苦头的将士来说,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些牲畜、粮食,在他们心目中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尽管军纪严明,但出于围粮为公的心理,都想把东西抢到自己的部队里去。因而采石城攻破之后,各路将士争先恐后,不管是仓里的还是围里的,是官家的还是平民百姓的,也无论是衣是粮,鸡鸭猫狗,你抢我夺,抢到手就往船上装载,弄得满城鸡飞狗跳,乱作一团。此时,将士们全抢红了眼,就是杀几个人也难以遏止。将士们心同此理:饿苦了,饿怕了,因而就是拼命也要饱掠一番,以便能吃上一段时间的好饭。
对此,朱元璋很担心,士兵们都是只图这些眼前利益。他是个很重军纪的人,为自己军中的一些未直接管辖的部队犯忌而生气,于是抓紧派人组成了纠缉队在街头巡逻,城中秩序才渐归平静。他朗声向部队解释说:“我们这支队伍要成大事,不能只图眼前的这点儿小利。前面就是太平城,那才是个富庶的去处,兄弟们到那里去,一起去大开眼界吧!”经过这一鼓动,将士们的抱怨才算消退了。接着便是犒赏军队,好猪好牛好米饭,饱餐一顿。
经过这一风波,朱元璋担心在太平城中再起波澜,便在军队出发以前命掌书记李善长紧急起草了《戒缉军士榜》,意在约束军队,防止扰民。果然,在太平城,战斗刚一结束,士兵们刚准备动手抢掠、大发横财的时候,却见城中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榜文,上面赫然写道:敢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者,杀无赦。
朱元璋就是这样重视自己的队伍在民众眼中的形象,他所起草的榜,很有作用,混乱的局面立刻变得井然有序。在战事结束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军士们都有一份。朱元璋的高明做法,既得到了人心,也稳住了军心。
朱元璋在得民心后,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他又在巩固扩大江南根据地的同时,再让自己的新政深入人心。他在占据应天府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没让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对自己的每一步路子都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有人,就算是“地狭人少”,他依然重视。他训诫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随意杀掠。今尔等带兵出征,望能体察我的心意,严格约束士卒。城破之日,不得妄行杀掠。有违军令者,军法处治。倘再纵容,定当严惩不贷!”诸将战战兢兢,奉命而去,很快就攻下镇江。入城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种情况迅速传到其他地方,各地民众都称颂朱元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这给朱元璋经营江南带来很大便利。
朱元璋乐于采纳建议,为了倡仁义,收人心,他在根据地的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赢得民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