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19787200000066

第66章 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保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8)

顽皮的孩子显得可爱,顽劣的孩子令人头疼,不知疲倦的孩子让家长束手无策,如果你有一个多动的孩子,千万别以为这都是孩子的错。

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较,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因为小儿脏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均未成熟,所以必然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即显示出生机旺盛、迅速生长发育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就是爱动。所以若孩子多动,父母不能过多斥责、打骂,而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

首先,在孩子能保持安静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表扬,关键是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孩子内在的上进心。

其次,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给孩子创造机会好好玩,引导他从事正常的活动。

孩子多动,和其体内血少也有很大关系。父母应该在孩子睡着的时候,从其腋下往腰间轻推20下,帮助孩子疏肝理气,降虚火。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吃补血的食物,多吃细碎、容易消化的流食以便其更快生血。孩子的血液足了,身体内部各脏器都吃饱了,就不会有燥火了。孩子内部平衡了,外部也就安静平稳了。

还有一个方法可治疗孩子多动,那就是用大蒜敷脚心:将一头大蒜剁碎后分两份敷在脚心处,然后用保鲜膜固定住,半小时后取下即可。

另外,细心的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孩子吃了某些食品后会变得特别亢奋,难以入睡,尤其是吃了巧克力、可乐或其他甜食后,会精力充沛、情绪高昂、跳来蹦去,显得极度活跃。所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也是改变孩子多动的有效方法。

孩子遗尿,事出有因

孩子在三岁之前,尿床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夜间不再尿床。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两岁,并且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经常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那就是患了遗尿症,一般来说患遗尿症男孩要比女孩多。

当孩子出现遗尿的情况时,父母绝对不能因为他尿床而嘲笑他,否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应该先找到孩子遗尿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目前,有关孩子遗尿的原因还没有明确,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1.遗传原因

如果父母有遗尿的历史,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患上遗尿症,同时男孩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孩。

2.健康原因

有些孩子的膀胱容量小,一旦有少量尿液存进膀胱,膀胱就会收缩排尿,也就形成了遗尿。如果孩子很久不尿床了,之后又突然开始尿床,那么可能是尿道感染引起的。

3.睡眠原因

许多孩子尿床是因为他们睡得太沉,以致完全意识不到膀胱已经胀满。

4.心理原因

有些孩子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偶尔尿床,但因紧张而尿床的孩子只占20%,孩子尿床很少纯粹是由心理原因引起。

知道了孩子产生遗尿的原因,父母面对孩子的遗尿问题更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调节。

父母应该从每天下午四点开始就少让孩子喝水,晚饭最好避免给孩子吃流质的或者喝很多汤,餐后的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梨等水分含量高的水果,要让孩子养成在睡前把尿排干净的习惯,如果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也可以减少尿床现象的出现。

白天不能让孩子太劳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经常发生遗尿的孩子,他的遗尿时间往往相对固定。家长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时间前叫醒孩子,或用闹钟叫醒孩子,让他自己起床小便,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天晚上到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起床小便,遗尿也就自然消失了。

如果是疾病原因导致孩子遗尿,父母应该立刻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摩腹和捏脊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体质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吃了同样的东西,一个生病,另一个却不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体质有差异,作为父母,应该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生于气”,提高小儿防病抗病能力必须重视调理气机和脾胃功能。摩腹和捏脊便可能调理脏腑阴阳的平衡,改善小儿消化功能,大大增强孩子的体质。

摩腹起源与唐代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他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经常给孩子按摩肚脐,能刺激孩子的肝肾之经气,达到祛病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在孩子进食后三十分钟开始摩腹,顺时针进行,注意力度一定要轻,稍微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腹泻,就要改变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孩子的身心和发育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捏脊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防止多种疾病的妙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让孩子取俯卧位,父母用双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面的皮肤,轻轻提起,从龟尾穴开始,边捻动边向上移动,至大椎穴止。从下往上做,单方向进行,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给孩子捏脊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3.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坚持给孩子做摩腹和捏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胃口好了,身体也壮实起来了。

“三暖三凉”——孩子穿衣的健康法则

朱丹溪在《慈幼论》中说:“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浓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孩子在十六岁之前,血气都很旺盛,但是阴气不足,此时他们下身的衣服宜薄不宜厚,下身过于温暖,则有碍于阴气的增长。

给孩子穿衣除了“下身凉”之外,还有 “两凉”。

一是头凉。从生理学角度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及神昏。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顺畅。

二是心胸凉。穿着过于臃肿,会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给孩子穿衣还必须注意“三暖”。三暖是指背暖、肚暖和足暖。

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减少感冒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湿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时,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给孩子围上兜肚,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因为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防止孩子过多出汗,以使阴津内敛

俗话说“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也就是说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出汗。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别,前者只要找出出汗的原因并除去就可以了,后者需要引起注意,要避免孩子因大量出汗而失阴精,阳气外耗。

中医理论认为,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皮肤表面而来的,心主血,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气随汗出易成伤津耗气,甚至有损于心血。所以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出汗原因。

孩子出汗有自汗和盗汗之分。自汗是指由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等原因引起。大部分的孩子都爱活动、兴奋活泼、饮食正常或过多,他们在活动时特别容易出汗,但是停止活动后,汗也随之停止了,这样的孩子是非常正常、健康的。

如果造成出汗的原因没有了,或根本没有出汗的原因,而出汗不止,应该属于有病的自汗。

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孩子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但是孩子入睡不久,头、胸、背等处出汗,浸湿枕巾、睡衣等,是因为孩子刚入睡体温上升,此时爱出汗的孩子盗汗很明显,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比较爱出汗的孩子大多在三四月份或十一月份出现盗汗。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是在夜里12点前(就是前半夜)出汗,后半夜汗就自动没有了。中医认为孩子阳气旺盛,前半夜阴气尚未到最盛,前半夜就会出汗,到了后半夜,阴气渐盛抑制了体内的阳气外越,汗就自然收回去了。

孩子因为疾病而出现出汗的症状时,家长除了请医生检查、治疗外,在家还可以进行合适的饮食调理。

自汗时,要注意孩子是否精神委靡、容易疲劳、面色淡白、活动时爱出汗、易患感冒、语声低等。这样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时不要吃生冷冰镇、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而应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

盗汗时,要注意孩子在睡觉时出汗,醒时汗止,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无泽、两颧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烦躁不宁等,是阴虚表现。要忌口、不给孩子吃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物,多给孩子吃一些能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牛奶、鸡蛋、鱼肉、水果、蔬菜等。

多汗易造成阴津亏损,因此要多给孩子饮水,此外还要勤给孩子换衣被;孩子身上有汗时,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发生病变。

抚触让宝宝更聪明、更健康

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抚触孩子就是在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促进其生长及智力发育。

1.抚触从头开始

婴儿抚触先从头面部开始,妈妈用两拇指从宝宝额前中央向两侧推,然后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滑动,让宝宝的上下唇形成微笑状。宝宝在出牙期间,抚触口腔周围能使宝宝感到舒服。妈妈两手从宝宝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两中指分别停在脑后,就像给宝宝洗头一样。开始做时宝宝不一定配合,尝试几次后就能成功,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感到很舒服,以后就会期待妈妈为他做抚触。

抚触应该在温暖、宁静的环境中进行,妈妈可以一边抚触,一边和宝宝说话,用温柔的目光和宝宝交流。

2.胸部抚触

做胸部抚触要让宝宝裸露全身。妈妈用双手从宝宝的胸部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画个大的交叉。做胸部抚触时,宝宝会因突然裸露而感到不安,甚至哭闹。这时要注意房间的温度不宜太低。对宝宝来说,裸露是一种锻炼,经过进行裸露训练的宝宝耐寒力会比别的孩子强。

3.背部抚触

背部抚触可以放到最后做,做背部抚触时要将宝宝翻过身来,以脊椎为中分线,妈妈的双手与小儿脊椎成直角,向相反方向重复移动,由背部上方到臀部,再到肩膀,重复多次。

在抚触过程中还可以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抚触时间为每次10~20分钟,每周3次。刚开始时,时间和次数可以少些,以后逐渐增加。

抚触婴儿的方法十分简单,无须任何花费,只要坚持做,肯定有效果。

“蛮补”的效果无异于“拔苗助长”

现在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经常是大补特补,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补品都拿过来,“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一棵小树,因为它长不高就拼命给它施肥,那么它可能连生命都要受到威胁;一粒种子因为它不能很快发芽就不停地给它浇水,那么它可能因涝而亡。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因为体弱、厌食、长不高等,就给他进补,那么他原本健康的身体可能会受到威胁。

厌食、挑食、不爱吃饭,很多孩子都有类似情况,作为父母应该从饮食上去调教,而不是从“补”上下手。

中医所说的“补”是对“虚”而言的,身体健康的孩子没有进补的必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蛮补”的效果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来说,只要吃得科学,补得合理,就能有利于机体和智力的成长发育。但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补品能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于是擅自给孩子服用滋补品,这样的“蛮补”很容易使身体健康的儿童患上一系列病症。

1.补钙过多易患低血压

缺钙的儿童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不宜补得过多。因为医学研究认为,儿童过多补钙易患低血压,并且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

2.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

儿童补锌必须有医生的检查指导,才能确保安全。因为补锌过量会造成锌中毒,其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严重的会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3.吃糖过多易生“儿童嗜糖精神烦躁症”

此症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易冲动,睡眠差,常在梦中惊醒,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此外,还会引起腹泻腹胀、厌食、呕吐、消化不良、水肿、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龋齿等。

给孩子喂药“三知道”

孩子生病了,如果能用饮食、按摩等物理方法调理治疗时,最好不要给孩子喂药,但是孩子不得不吃药时,父母就要知道一些用药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糖给孩子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