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19787200000048

第48章 保健要遵循四季的运行规律(6)

1.萝卜茶: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以及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不要放味精),再将茶叶用水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时间不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吃饭不香等。

2.姜苏茶: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3.银耳茶: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不要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

秋季应减少洗澡的次数

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所以大多数人都坚持每天洗澡,有的人甚至一天要洗两次。到了秋季以后,天气逐渐变凉,出汗量也开始减少,但一些人仍然延续着夏天那种天天洗澡的习惯,这就对健康造成了影响。

中医认为,在秋天来临的时候,如果每天都洗澡,就会使皮肤的保护层受到破坏,导致皮肤感染细菌。因此,在秋季时,不要过度清洁皮肤,两三天洗一次澡就可以了,而且秋季多风,皮肤干燥的人要选择油性护肤品。另外,不能用过热的水洗澡,如果我们洗澡时用较热的水,就会让肌肤变得更干燥,出现发红、甚至脱皮的现象,这样不利于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

秋天,别让“五更泻”缠上你

进入秋天,天气逐渐转凉,因季节转换和昼夜温差带来的疾病逐渐增多。此时一定要注意防范“五更泻”的发生。

“五更泻”,顾名思义就是指发生在黎明时分的腹泻。其主要症状是黎明的时候,肚脐周围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中医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是肾阳虚的一种表现,所以有“肾泻”之称。

“五更泻”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肾阳虚衰,导致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之际,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因而形成了“五更泻”。若夜晚盖不好肚腹,使之受寒凉所袭,更易发生。

要预防“五更泻”的发生,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保暖。由于老年人自身调节功能下降,在季节变换时要当心着凉,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

2.饮食要规律。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原则,避免因无规律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3.讲究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

4.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胸宽广,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遇事豁达。平常要注意多运动以增强体质。

初秋时节,四个要点防中风

初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的时节,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初秋一定要当心脑中风。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下列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1.早晚喝杯救命水

脑中风的发生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人们经过一夜睡眠、出汗和排尿后,人体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升高,所以夜晚入睡前及早晨起床后,应喝下约200毫升白开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2.每天吃2根香蕉

研究发现,每天吃1~2根香蕉,可使中风发病率减少40%。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盐,钾对于增强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此外,香蕉中还含有降血压、润肠通便的物质。

3.保持大便畅通

老年性便秘不仅会延长排便时间,还会因排便用力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和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脑中风。为保持大便通畅,应常吃红薯、菠菜、竹笋、芹菜、大白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应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如润肠丸、果导片等药物。

4.早晚散步

散步是老年人最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坚持可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夏天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和黄昏,宜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每次30~40分钟,距离为1.5公里。可以进行做操、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锻炼,但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另外,在初秋季节,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夜间防止受凉。阴天下雨少外出,并应勤观测血压。

秋夜凉,不要光着胳膊进梦乡

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大,夜里气温低,让人感觉十分凉快,于是不少人晚上睡觉光着膀子、露着肚子。殊不知,这种打赤膊睡觉的习惯对于健康十分不利。

初秋时节正是寒暖交替、冷热交锋之际,冷空气开始活动。前半夜暑去爽来,很是宜人。后半夜寒邪下注,室内暑湿上蒸,二者相交在一起,这时,如果光着肚子,就极易使寒邪从肚脐进入人体。由于脐部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且表皮角质层比较薄嫩,因此脐的屏障功能差,为腹壁薄弱处之一。

中医认为,当寒邪入侵腹部时,就易引起人体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从而出现腹部疼痛、呕吐呃逆、不思饮食、肠鸣腹冷、大便泄泻或秘结不通等症状。所以,秋夜入睡时,最好穿上一件贴身背心,以防止寒湿之邪入侵。

秋季进补,养肺补肝七良方

从传统中医的五行来看,秋季和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最旺,又因金克木,肝属木,故肝气较弱,所以秋季进补应重在养肺补肝。《寿亲养老新书》中说:“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因为秋燥易伤阴,故而应注意少吃辛辣之品,肝气得以补益,则有助于滋养肺脏。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秋季服用的药茶和药膳:

1.芝麻甜杏茶

材料:黑芝麻250克,甜杏仁50克,白糖与蜂蜜各50克。

做法:将黑芝麻炒熟研末,甜杏仁捣烂成泥,与白糖和匀后隔水蒸l~2小时,晾凉后即可。服用时加蜂蜜l~2匙。每次2匙,每日2次。

功效:补益肝肾,润肺止咳。

2.桑菊薄荷茶

材料:桑叶、菊花、薄荷各10克。

做法:清水适量煮沸,将桑叶、菊花、薄荷一起投入水中煮10~15分钟即成。不拘时饮。

功效:疏风散热、清肝明目,可缓解风热感冒引致的咳嗽。

3.青果绿茶

材料:青果3枚,绿茶2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青果洗净后捣破,放入绿茶和冰糖,冲入开水晾凉后即可。在口中含1~2分钟后慢慢咽下。不拘时饮。

功效:清热利咽、净口明目,可缓解口腔溃疡。

4.蜜蜂藕汁

材料:鲜藕500克,蜂蜜20克。

做法:将鲜藕洗净后绞汁,加蜂蜜即成。在口中含1~2分钟后慢慢咽下。不拘时饮。

功效:清热凉血、利咽通便,可缓解慢性咽喉炎。

5.生犁粥

材料:生梨2个,粳米50克,冰糖3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适量水煮沸,生梨削皮去核,切成l厘米左右的小块,待粥煮沸后投入梨块煮至粥稠,加冰糖即可。每次1小碗,每日2次。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止咳,去痰降火。

6.何首乌红枣粥

材料:何首乌20克,红枣10枚,粳米50克。

做法:将何首乌洗净、晒干、碾碎,粳米、红枣淘洗干净放适量水煮沸,待粥煮沸后投入何首乌碎末搅匀,煮至粥稠即可。每次l小碗,每日2次。

功效:乌发生发、平肝降脂,是脂肪肝、高脂血症的辅助食疗。

7.百合枇杷羹

材料:鲜百合、枇杷(去皮、去核)、藕粉各30克,白糖50克。

做法:将洗净的百合、枇杷肉共用中火煮熟,放入调好的藕粉成羹,再放入白糖。每次l小碗,每日2次。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

金色的秋季也是尽享美味水果的时候,还可吃一些柚子、柠檬、猕猴桃、生梨、石榴、柑橘、金橘和葡萄等甘酸兼有的水果。因为酸味入肝,甘味入脾,以上水果可补肝健脾,又有滋阴养肺的作用。

秋燥伤人,滋阴润燥才能不上火

燥为秋天的主气,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耗损了人体的津液,到了秋天人就会感觉口干舌燥,肌肤缺水、便秘等上火症状就会出现。所以,秋天的养生重点就是补足津液,在饮食方面也要以滋阴润燥为主。

1.秋季要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饮料。

2.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食物,促进排便。如果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烧灼津液,对人体不好。

3.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应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包括豆腐、黑豆、银耳、芝麻、藕、海参、蜂蜜、鸡蛋、苦瓜等。

其实喝茶也能防燥,但是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一日三餐适当煮些滋阴养肺的粥来喝,也是防燥的重点。方法很简单,可视个人症状选滋补肺阴、清除燥热的银耳、百合、银杏、莲藕、莲子、菱角等药材或食物入粥,下面介绍的几款粥品也可一试。

1.百合粥。取百合50克,大米或糯米100克,先将百合与米分别淘洗干净,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与米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之功,对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悸、烦躁和失眠颇有好处。

2.银耳粥。银耳10克,发泡后加入大米100~150克淘净同煮,加适量蜂蜜搅匀即可。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3.山药粥。山药100克,大米100克。山药洗净切块,大米淘净煮粥,一日两次分食。有健脾胃、益肺补肾的功效,凡身体虚弱、烦躁失眠者均可食用。

此外,在干燥症初期,可用桑叶、菊花各15克,加芦根、梨皮各30克,煎水服用。伴咽干疼痛、口唇裂开者,可用胡萝卜加马蹄、杏仁、蜜枣及两片陈皮,加水煎饮。

燥咳或咯痰困难时,可饮用马蹄雪梨汁。取马蹄250克,雪梨1个,将马蹄洗净去皮,梨洗净去皮、核,切片后,一同绞汁,用凉开水将汁稀释后,视个人口味加些许白糖拌匀饮用,有清热化痰的功效。

天气可以变冷,身体不能变寒

冬季保暖重点部位——头部、背部、脚部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部、背部、足部则是保暖的重点。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

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

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头部、背部、脚部的保暖。

热水泡脚,不妨加点中药

“热水泡脚,加点中药”,好处众人皆知,但除了做足疗,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制足疗液。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洗脚水里加点中药。

在这里推荐几种简单易做的足疗液,当归、桃仁、苏木、川椒、泽兰叶制成足疗液,能让你的脚上皮肤变得柔嫩美丽。脚上皮肤干燥的人,可以试试用桃仁、杏仁、冬瓜仁、薏苡仁熬制的药水兑入热水里洗脚。脚累脚疼者,可以用透骨草、伸筋草、苏木、当归、川椒熬制的药水。

冬天里,人容易脚冷,特别是女性,经常整夜都睡不热乎。可以洗脚时在水中放干姜或樟脑,樟脑会很快在热水中融化,泡后脚会发热,对改善脚凉很有效。

这些材料在中药房很容易买到,而且便宜,熬制时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5~10分钟,取汁即可。这些药水不用每次现熬现用,可以一次多熬制一些,用容器装好,每天洗脚时兑在水中即可。

冬季寒冷,老年人应预防关节炎

关节炎又称增殖性关节炎,俗称老年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在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唇样骨质增生,常发病于某一关节,尤其是负重大、易于劳损的大关节。

老年性关节炎发病缓慢,虽多发病于某一关节,但也有膝、腰、髋关节同时患病的可能。症状为关节酸痛和关节动作僵硬感,尤其休息后开始活动时最为明显,而适当活动后僵硬感便可减轻或消失,但天气变冷或着凉、受潮、持物过多劳累时均可使关节酸痛症状加重,关节活动时常可听到摩擦音,关节局部有轻度压痛,但常无肿胀。

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因冬季气候寒冷可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使你活动困难。此时应避免关节过分活动或持重物,以免造成关节劳累再损伤。急性发作期剧烈疼痛时应限制活动,适量运动或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均可减轻症状,再加上通络片、活络片(丸)等药物治疗,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冬季在脚底放个热水袋,可暖脚暖身

在冬季,许多人喜欢用电热毯取暖,其实这样做远不如在脚底放个热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