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19786800000083

第83章 如何打理自己的财富(17)

只见妇人从皮包里拿出一大堆票据说:“这些是担保,一共50万美元。”经理看着票据说:“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妇人说:“是的,但我希望允许提前还贷。”经理说:“没问题。这是1美元,年息6%,为期1年,可以提前归还。到时,我们将票据还给你。”

虽心存疑惑,但由于妇人的贷款没有违反任何规定,经理只能按照规定为妇人办了贷款手续。当妇人在贷款合同上签了字,接过1美元转身要走时,经理忍不住问:“您担保的票据值那么多钱,为何只借1美元呢?即使您要借三四十万美元,我们也很乐意。”

妇人坦诚地说:“是这样,我必须找个保险的地方存放这些票据。但是,租个保险箱得花不少费用,放在您这儿既安全又能随时取出,一年只要6美分,划算得很。”妇人的一番话让经理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位妇人不愧是理财的高手!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些看似平凡者,却积累了非凡的财富,其秘诀就是他们善于理财,因而比旁人获得更多的成功。

让财富增值,就需要投资,有投资就有风险。风险是由市场的变化引起的,市场的变化就像一个陷阱,会将你投入的资金吞没。变化之中,有你对供需判断的失误,也有合作方给你设置的圈套。股票市场,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牢;谈判桌上,一不小心,就会受制于人;市场竞争,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手挤出市场。

让财富增值,就需要投资,既然有投资就会有风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有一次,他与一位同事掷硬币打赌,若出现的是他要的一面,他就赢得1000美元,若不是他要的那面,他就要付给那位同事2000美元。

这么听起来,这个打赌似乎很有利于萨缪尔森的同事。因为,倘若同事出资1000美元的话,就有一半的可能性赢得2000美元,不过也有一半的可能性输掉1000美元,可是其真实的预期收益却是500美元,也就是50%×2000+50%×(-1000)-500。

不过,这位同事拒绝了:“我不会跟你打赌,因为我认为1000美元的损失比2000美元的收益对我而言重要得多。可要是扔100次的话,我同意。”

对于萨缪尔森的同事来说,掷硬币打赌无疑是一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很大,无异于赌博。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都会拒绝的。

有人做过一个标准的掷硬币实验,结果显示,掷10次、100次与1000次所得到正面的概率都约为50%,不过掷1000次得到正面的概率要比扔10次更加接近50%。重复多次这种相互独立而且互不相关的实验,同事的风险就规避了,他就能稳定地受益。当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要像萨缪尔森的这位同事一样,要稳扎稳打,而不要抱着赌徒的心态去冒险。

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投资的条件。可以说,大多数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投资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应该审查一下家庭和个人的经济预算。如果近期等钱用的话,最好不要投资股票,哪怕是被认为的最优股也不宜购买。因为股票即使从长期来看是好的,但两三年内股价是升是降还很难说。只有在不等钱用的时候,或者即使损失了本钱,生活也不至于受影响的时候,才能投资。所以,投资者应有充分的银行存款足以维持一年半载的生活以及临时急用。除了购买公债没有风险外,其他投资都有风险。

第二,不应在负债的情况下投资。应将债务先偿清,或在自己还贷能力绰绰有余时再投资。因为投资的收益没有100%保障,所以投资者不宜借贷投资。

第三,在投资前应有适当的保险,如人寿保险、医疗保险、住宅保险等。

第四,投资应从小额开始,循序渐进。投资过多是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之一。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使投资多元化,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辨别能力,随时都有可能跌入陷阱,你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要不断地提升你自己,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才能避开风险,走上坦途。

投资组合就是由投资人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衍生金融产品等组成的集合,它的目的在于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理性投资,以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为前提,把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投资的最终目的。因此,个人投资首先必须使财产、人生有一定保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组合模式,无论比例大小,储蓄和保险都应该是个人投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做投资的大傻瓜——更大笨蛋理论

1908~1914年间,经济学家凯恩斯拼命赚钱。他什么课都讲,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证券投资等。凯恩斯获得的评价是“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

凯恩斯之所以如此玩命,是为了日后能自由并专心地从事学术研究而免受金钱的困扰。然而,仅靠讲课又能积攒几个钱呢?

终于,凯恩斯开始醒悟了。1919年8月,凯恩斯借了几千英镑进行远期外汇投机。4个月后,净赚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10年课的收入。

投机生意赚钱容易,赔钱也容易。投机者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开始那一跳往往有惊无险,钱就这样莫名其妙进了自己的腰包,飘飘然之际又倏忽掉进了万丈深渊。又过了3个月,凯恩斯把赚到的利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投机与赌博一样,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一定要把输掉的再赢回来。半年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把期货品种做了个遍。他还嫌不够刺激,又去炒股票。到1937年凯恩斯因病金盆洗手之际,他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与一般赌徒不同,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赔经”——更大笨蛋理论。

什么是“更大笨蛋理论”呢?凯恩斯曾举例说: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最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丑得不堪入目。

投机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炒房地产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不知道某套房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以5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凯恩斯的更大笨蛋理论,又叫博傻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就是“最大笨蛋理论”。

对中外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投机狂潮最有解释力的就是最大笨蛋理论:

1593年,一位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他带去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没想到荷兰人对它如痴如醉,于是教授认定可以大赚一笔,他的售价高到令荷兰人只有去偷。一天深夜,一个窃贼破门而入,偷走了教授带来的全部郁金球茎,并以比教授的售价低得多的价格很快把球茎卖光了。

就这样郁金香被种在了千家万户荷兰人的花园里。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富有戏剧性的是病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至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现了,持续了五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悲惨落幕,球茎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要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投资者的目的不是犯错,而是期待一个更大的笨蛋来替代自己,并且从中得到好处。没有人想当最大笨蛋,但是不懂如何投机的投资者,往往就成为了最大笨蛋。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在投资和投机时避免做最大的笨蛋呢?其实,只要猜对了大众的想法,也就赢得了投机。

所以,要想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除了需要深入地认识自己外,还需要具有对别人心理的准确猜测和判断能力。

只要有钱在手,就要拿它消费,不要害怕风险。在投资时不要有任何顾虑,也许你的钱投进去了,你就赚了,但你要是总在犹豫里徘徊,把钱攥得紧紧的,那你将永远赚不到钱。只有你把钱投进去了,才可能会有更大的笨蛋出现,要是你不投钱的话,那么发财的机会就永远是别人的,你就是最大的傻瓜了。

如何才能惬意地生活——理财与财务自由

美国第一理财大师苏茜·欧曼被誉为“全球最出色,最富有激情,也是最美丽的个人理财师”,也可能是身价最高的理财师——和她共进晚餐的费用是l万美元。尽管如此,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因为从她那里获得的理财建议,带给你的财富可能远远不止1万美元。她被《今日美国》杂志称作是“个人理财的发电站”。

她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对财富的追求改变了她的一生,也改变了很多人。这位美国个人理财权威曾经现身上海,接受了《钱周刊》的专访,对于什么是财务自由,苏茜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

财务自由不是拥有百万、千万美元,而是感觉到自由,了解你自己和你自己所拥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为生病或是公司裁员你丢了工作,你也不会有大麻烦,仍旧可以舒适地生活一段时间,不必发愁立即找工作。等你年老退休时,也许你的生活不算豪华奢侈,但你可以生活得很舒适,不会欠账。偶尔出去旅行,能自给自足。等你去世的时候,你留给家庭的财富会超过你原本拥有的。

想达到这种财务自由,其实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理财的意识。必须使已有的钱既保值又增值,选择恰当的理财方式。现在适合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种:储蓄、股票、保险、收藏、外汇、房地产等,面对如此多的理财方式,最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1)职业

有的人认为个人投资理财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即如何将有限的生命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比较高的回报。你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你能够用于理财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可你理财的信息来源是否及时充分,由此也就决定了你的理财方式的取舍。例如,如果你的职业要求你经常奔波来往于各地,甚至很少有时间能踏实地看一回报纸或电视,显然你选择涉足股市是不合适的,尽管所有的证券公司都能提供电话委托等快捷方便的服务,你所从事的职业也必然会影响到你的投资组合。

(2)收入

投资理财,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一般普通家庭而言就是工资收入。你的收入多少决定了你的理财力度,那些超过自身财力,“空手道”式的理财方式不是一般人能行的。所以很多理财专家常告诫人们说将收入的1/3用于储蓄,剩余1/3用于投资生财。按此算来,你的收入就决定了这最后1/3的数量,并进而决定了你的理财选择。比如,同样是选择收藏作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资金太少而选择收藏古玩无疑会困难重重。相反,如果以较少的资金选择投资不大、但升值潜力可观的邮票、纪念币等作为收藏对象,不仅对当前的生活不会产生影响,而且还会获得相当的收益。

(3)年龄

年龄代表着阅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需求不同,抱负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财方式。对于现代人而言,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教育,以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当然,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在这方面的投资可以少些。因为年轻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偶尔的一两次失败也不用怕,还有许多机会重来,而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相对而言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小一些。因此,年轻人应选择风险较大、收益也较高的投资理财组合,而老年人一般应以安全性较大、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理财组合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