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疮疡肿毒之人
身患疔疮疥痈和咽喉肿痛者,体内有热毒,服用人参会导致毒性大发,难以治愈。
9.体内有热毒者
此类人服用人参后会导致疮毒大发、经久不愈等严重后果。
人体自身有大药,“口中醴泉”少不了
什么是“口中醴泉”?李时珍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两窍通肾气。心气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语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
可见,“口中醴泉”也就是俗称的口水、唾液。李时珍指出唾液是由人体精气上升而形成的,它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溢、聚、散、降。这就像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样,水由下而上,溢成气,聚成雾,散为云,降为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样,升降循环,滋润着人的五脏六腑。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脾为涎,肾为唾。”脾液为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水、哈喇子。肾液为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来源于人的这两个根本。
《本草纲目》转录了其他医书对唾液的功能之说:“《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这就是古人的养生方法中的“咽津”一法,诸养生学家称其有“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的作用,并有诗赞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可见古时的养生学家对“咽津”十分推崇。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糖尿病在中医里叫“消渴症”。为什么叫消渴症呢?糖尿病是因为脾肾功能不好,不能产生足够的津液,脏腑得不到灌溉和滋润,虚火上升,患者就会经常感觉口干、口渴,所以又叫消渴症。唾液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你吐掉一口感觉不要紧,其实需要你买好几盒补品才能补回来。所以我们不要随地乱吐口水,这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还是养生之大忌。正确的做法是经常咽口水,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
咽津的姿势可以采取站、坐、卧,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闭口咬牙,好像含着什么东西一样,用两腮和舌头做漱口动作,漱十几次。这个时侯口内就会生唾液,等唾液满口时,分三次把唾液徐徐送下。初练时可能唾液不多,久练自增。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天3至4次更好。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养生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受益匪浅。
老人长寿的秘诀:营养少流失,夕阳别样红
老年,食补为先。老年人经受了几十年的人生坎坷,饥饱劳碌,五脏六腑的功能逐渐衰弱,尤其是肾气和肾精处于弱退之势,这就需要通过补养脾胃,以后天水谷的精气填补先天肾气和精气的亏虚,并用以滋养机体各脏腑,增强各器官的功能,维持健康长在。这一时期尤要考虑老人消化功能减弱的特点,重视脾胃的调养、宜忌,总的饮食要求是营养丰富、全面、质精而量不宜多。
根据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热量
因为老年人身体组织萎缩,代谢过程降低,故老年人的基础代谢一般比成年人降低10%~15%左右;又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相应热量消耗也降低,故老年人膳食中的热量也相对减少,大约相当于青年人总量的80%。所以老年人要补充热量,但这种热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
2蛋白质
蛋白质在老年人的营养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年人体内代谢过程以消耗(分解代谢)为主,所以需要较为丰富和质量高的蛋白质来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以蛋白质的量来说,老年人每天需要的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1克。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的总称,是供给能量的主要来源。以我国的饮食习惯来说,它主要来自大米、小麦等粮食中的淀粉。对老年人来说,果糖相对比较适宜,因为它能比较迅速地转化为氨基酸,而转变为脂肪的可能性却比葡萄糖等小。所以在老年人的饮食中,可供给一部分含有果糖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蜂蜜、某些糖果等。但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及冠心病者仍需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脂肪
老年人体内脂肪组织随年龄而逐渐增加,因为过多的脂肪不但不利于心血管和肝脏,而且对其较虚弱的消化功能也是一种不利因素,故脂肪的摄入量一定要有所节制,可根据总热量的17%~20%供给。尽量选用花生油、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
5矿物质和水
老年人的饮食中需保证钙和铁的含量。由于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常会影响到铁和钙的吸收,易造成贫血、骨质疏松等情况,故平时要选择一些富含钙质而又较容易吸收的食物,以豆类、豆制品、奶类、奶制品等为佳;同时,也要补充含铁的食物。老年人对盐分一般并不缺少,钠的需要量每天0.5克左右即可,所以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只需2~3克,若过量则对健康不利。老年人常缺碘,故应适当多吃一些海带、海蜇、紫菜一类的海产品。此外,老年人还应该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饮水,因为老年人的结肠、直肠的肌肉萎缩而致排便能力较差,以及肠道黏液分泌量少,所以给予一定的水分是必需的。
6维生素
老年人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下降,会影响维生素的利用,故在老年人的饮食中,维生素的供给要充足。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但因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在对这些食品进行烹调和加工时,可制成果汁、菜泥、肉糜等形式食用。足够的维生素饮食可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促进食欲。
此外,老年人进补不宜凡补必用肉,容易增加老年人消化器官的压力。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补充老年人流失的营养,延缓人体器官的衰老,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大大增强。
善用本草,武则天年过80仍不显衰态
唐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享年81岁,也是皇帝里少有的高寿。而武则天在80岁高龄时仍然齿发不衰,不显衰老。《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她的“善自涂泽”是使用了什么保养佳品呢?
秘密就是益母草。《本草纲目》里说“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淤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唐代官府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收录了武则天的美容秘方。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带土。晒干后捣成细粉过筛,然后加面粉和水,调好后,捏成如鸡蛋大的药团,再晒干。用黄泥做一个炉子,四旁开窍,上下放木炭,药团放中间。大火烧一顿饭时间后,改用文火再烧一昼夜,取出凉透,细研,过筛,放入干燥的瓷皿中。用时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调匀,研细,沐浴或洗面、洗手时,用药末擦洗。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除了经常使用益母草保养肌肤,武则天的美丽长寿还得益于她的饮食养生之道。在日常饮食中,武则天常食用那些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肉皮、蹄筋、水产品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防止和消除面部皱纹,食物中的钙可清洁皮肤,并可使缺乏生气、倦怠的皮肤迅速恢复生气。鸡蛋、青菜、胡萝卜、南瓜、新鲜水果等亦是武则天的常食之物。鸡蛋、青菜中含铁较多,它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可使皮肤健康红润。胡萝卜、南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可使皮肤柔嫩,防止干燥,并能帮助脱去表皮的老死细胞,使皮肤白皙,减少雀斑、黑斑的产生。
武则天还喜欢品食玫瑰花酱、桂花酱等花肴。她曾令宫女采集百花,和入米粉制成“百花糕”,作为宫中的御膳糕点。由此,使她容颜美丽,青春常驻。
现代人常说工作压力催人老,生活艰辛使人悴,但是武则天在唐代政坛上活动了50多年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食物本草和良好心态就是她的养生秘诀。我们现代人也可从她的经验里学到不少养生之道。
名老中医大都长寿,他们是怎么吃的
朱丹溪和刘完素都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二人不仅对中医学贡献颇多,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养生心得。这其中,二人都提倡淡食论。刘完素老先生甚至认为,人不要吃得太好,粗茶淡饭最适宜。
问起每个老中医,他们都会告诉大家清淡饮食是最佳的养生饮食方。因为饮食清淡方可灭火祛湿,否则会升火耗伤阴精。五味过甚,就需要我们用中气来调和,这就是火气。“火”起来了自然要“水”来灭,也就是用人体内的津液来去火,津液少了阴必亏,疾病便上门了。这也验证了朱丹溪老先生所说的:“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人有此身,饥渴存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彼眷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在丰盛的食品诱惑下,受到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的威胁。为了健康,大多数人听从了医生的忠告:饮食要清淡。可到底什么是“清淡”?有些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缺油少盐的饮食;还有些人认为,所谓清淡,就是最好别吃肉,只吃蔬菜和水果。其实不然,矫枉不能过正,这样的清淡不仅不能达到滋阴养精的目的,反会把身体拖垮。朱丹溪所谓的“饮食清淡”是追求“自然冲和之味”,而不贪食“厚味”。以猪蹄为例,如果放些大枣、黄豆等做成炖猪蹄,那么这样的食物不属于“厚味”,而如果我们用辣椒、花椒做成麻辣猪蹄,那么它就属于“厚味”。此外,罐头、油炸食品,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鸡鸭鱼肉,都属于人为的“厚味”,饮食清淡就要将其拒之门外。
另外,朱丹溪非常重视水果蔬菜的营养作用,他在《茹淡论》里说:“谷蔬苹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他认为蔬菜水果对防病、补益方面也有很显著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人们多吃水果蔬菜,对预防各种疾病都有重要意义,如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和柑橘类的水果对于预防癌症有很好的作用。每天最好吃五种或五种以上的水果和蔬菜,并常年坚持,就会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发生改变。
名医刘完素则坚持“粗茶淡饭”才是健康饮食的不二法门。我们首先要明白粗茶淡饭到底指的是什么。通常人们理解的粗茶淡饭就是吃素,就是每天馒头咸菜,这样的饮食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自然是不利于养生。其实,“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和新茶相对。粗茶中的茶多酚、茶丹宁等物质对身体很有益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伤害,有抗衰老作用,还能阻断香肠、火腿中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茶丹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所以,从健康角度看,粗茶的营养价值比新鲜茶叶更高。“淡饭”则是指富含充足蛋白质的天然食物,是相对于精致加工的食物而言的。这与朱丹溪的淡食论异曲同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录了很多长寿实例,这些高寿老人也都是遵循着同样的饮食习惯。总之,吃得清淡、吃得简单就是各位名老中医共同的养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