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大全集
19786200000097

第97章 万病皆可心药医——给心松绑,做个身心健康的现代人(9)

第四节 病由心中生——养生之法,当先调心

七情与人体脏腑的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或心情称之为“七情”,在正常范围内,七情的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

《黄帝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天气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干燥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得多种疾病。周瑜、程咬金、林黛玉等,或气死,或笑死,或忧死,无不和情绪太过有关。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从年少考到年老,不知考了多少次,一直不中。生活贫困潦倒,被人瞧不起,尤其是他的岳父对他非打即骂,范进十分惧怕他。范进晚年中了举人,但“大喜伤心”,精神失常,一场欢喜反成悲是典型喜过伤心的例子。

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位文武兼备,雄姿英发的将才,但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三气”之下,大怒不止而死。当然,若是轻度的发怒,有利于压抑情绪的抒发,有益于健康。

思伤脾胃。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据《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过度,损伤了脾胃功能,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后用激怒的方法,令其吐出胃中积食而痊愈。

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事实上正是如此,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才华出众,但由于遭到打击,长期被贬,沉闷、忧郁的贬谪生活,把柳宗元折磨得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得了毒疮又患霍乱,47岁就含恨长逝了。

惊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甚至致人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把人吓死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现代医学也证实,愉快、幸福感及成功、晋升、加薪等积极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因素有益于身体健康;而紧张、愤怒、抑郁及失败、失业、丧葬等消极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因素则扰乱了神经系统的防御机能,使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导致躯体发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月经失调以及某些过敏性皮肤病等。

偏头痛是一种情绪病

说到偏头痛,我们都会想到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曹操。《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有对曹操头痛的记载,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曹操所患的偏头痛与情绪有很大关系。

曹操起兵平定袁绍的时候就每每头痛,而真正头痛开始严重的时候,则是在消灭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此时曹操掌握了“君权”,他除了平定地方起义之外,还要在宫廷之内排除异己,可谓昼夜焦虑、寝食难安。

如今,科学已经证实,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的促发因素之一。一项调查显示,患偏头痛的病人50%首次发作于情绪的剧烈变化期间。不过,一般来说,偏头痛的发作不是在高度紧张期,而是在紧张后的松弛期,如周末、假期开始等。

在这项调查中,专家还发现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偏头痛,这与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工作紧张程度有很大关系。然而,同等强度、同等频率的精神因素却不会使某些人发病,这是由于个性特点起了缓冲作用。精神紧张、焦虑、忧郁是偏头痛的性格特征,并且神经质倾向的人也易发偏头痛,这类人比较追求完美,主观而任性。

张晓华是一位特别挑剔的家庭主妇,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她就有很严重的偏头痛。在每次上街之前,她得将屋子打扫干净,给孩子洗澡穿戴好,还要想着上街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她天生害羞,一想到要遇见很多人就惴惴不安。所以,每次上街前她的头就开始痛,上街回来之后就得卧床休息。当然,有时她也去看医生,医生便给她开一些头痛药,但总是吃完当时没事了,而下次又疼。

的确,偏头痛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那些支配欲强,爱占主导地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容易头痛。临床中发现,容易患偏头痛的人,多半都比较聪明、敏感,办事有条理以及苛求完美,这种人用严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别人,事事求全责备,这让他们经常处于焦虑、紧张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头侧血管的变化而产生头痛。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头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麻将,熬夜,会让人疲劳不堪。不良的工作方式,如长期久坐,且身体姿势不良,腰、背、肩疼痛,甚至视疲劳、颈椎痛等都会引发头痛。

总之,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不能再把头痛当成单纯的躯体疾病来对待,要对身心进行综合调理。首先,用止痛药物来控制和减缓疼痛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还要对进行心理调节,学会自我减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注重生活质量,积极投入工作,并懂得享受生活。

神经衰弱,是哪里出问题了

神经衰弱的人一般表现为容易疲劳,烦恼,容易发脾气,很敏感,对光和声音有不适感,经常向别人倾诉,感受到自己摆脱不了,出现睡眠障碍,头部有不适感,肠胃不舒服等。

小张显得有些木讷,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又情绪低落,睡眠状况也不好,记忆力下降,浑身无力,非常容易疲劳,心情紧张,老是觉得要出什么事。吃了不少安神补脑之类的药物和营养品,没有太大的作用。小张给自己贴了一张标签:神经衰弱。

其实,案例中的小张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一次深入的咨询,他终于感觉大脑轻松了许多,也理出了头绪。

处在神经衰弱状态的人,十分担心自己的大脑出现问题,生怕大脑累着了,形成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长期被不良的暗示所影响,自然就委靡不振了。

神经衰弱患者,一般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容易激动,容易兴奋,但兴奋不久就很快疲劳,所以有很多患者非午睡不可,否则下午便支持不住;稍微做一点费力的工作,就感到疲倦不堪;走不了多远的路,就觉得很累。有的患者说话缺乏力气,声音低弱无力,在情绪方面,表现得很不稳定,常常为一点点小事而发脾气,不能自我控制;有时变得较为自私,只想着自己,如果别人对他疏忽了些,或没有按照他的意图办事,就大为不满或大发雷霆,因此常和身边的人闹矛盾。

神经衰弱的人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和烦恼等多种情绪障碍,而且因为久治难愈,所以整天忧虑重重,闷闷不乐,时时考虑自己的病,对自己的病情过分注意,常把自己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交给医生看,担心自己得了大病。因而常询问医生自己得的是什么病,能不能治好。

神经衰弱的人在工作中也常常感到苦恼,看着别人工作起来那么有活力,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为焦急、恐惧和苦恼。倘若听说自己的同学或同事不幸患病停学或去世的消息,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唯恐自己也会有同样的结局,惶惶不可终日。

要治疗神经衰弱,中医常用拉耳垂的方法:先将双手掌相互磨擦发热,再用两手掌同时轻轻揉搓对侧耳郭2~3分钟,然后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屈曲分别揉压对侧耳垂2~3分钟,最后开始向下有节奏地反复牵拉耳垂30~50次,直至耳郭有热胀感为止,这时全身也产生一种轻松、舒适、惬意的感觉。照此法每天锻炼3~5次。

诚然,用拉耳垂的方法治疗神经衰弱,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预防神经衰弱还是十分重要的,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才是防治神经衰弱的根本之法。

结肠不安生,是情绪惹得祸

每年高考前夕,医院的急诊室总有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是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饱受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之苦。可是越是紧急时刻,身体越不争气,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每天3~5次,甚至7~9次,影响复习和睡眠,于是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情绪性腹泻”。情绪性腹泻是“情绪结肠症”的一种。“情绪结肠症”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现渐倾向于统称为肠激惹综合征。实际上,本症肠道功能紊乱,并没有器质病变,而且功能紊乱也不仅限于结肠。

有一天,一位知名美国内科医生应邀给一位病人看病,这位病人有着胆结石急腹痛的所有症状表现,恐怕当时所有医生都会作出相同的诊断。这位医生只得给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直到疼痛有所减轻。可是他忽略了事实,即在两天前她唯一的儿子收到了征兵入伍的通知。

两天后,他的儿子出发前往军营,这位女士经历了同样的剧痛,症状和结石病完全相同。医生又给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

三个月后,这位女士接到通知说儿子已经离开纽约去往国外,但是目的地不详。得知这个消息后,她有了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绞痛。那次,情况太严重了,医生不得不把她送往医院。让医生非常吃惊的是,X光显示胆囊没有任何异常。但这位医生坚信患者的胆囊中有着X光不可见的结石,于是建议切除胆囊。经过她的同意后其胆囊就被切除了。

这之后的好几个月,这位女士的情况一直很好。医生正要因为自己的诊断正确而自鸣得意时,她第四次疼痛发作,位置在体内右边的胆囊附近,但是她的胆囊已经被切除。这次剧痛发生的前两天,她收到消息说她的儿子去了南非,在那里加入了和德国人的战争。第五次疼痛发生在她得知儿子在战场受伤后。此后儿子返乡,她的疼痛再没有发作过。

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器官。它就像心情的镜子,一旦心情紧张,结肠就跟着打结。

情绪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在结肠上有着令人惊讶的表现。在任何人身上,相同的情绪每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特定的情绪紧张与特定的肌肉紧张有明确的对应。

对于有些人,某种情绪可能会让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那么该部分结肠总会反映那种特定的情绪。

如果这种痉挛恰巧发生在腹部上方右边部分的结肠中,就会导致一种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比如上面病例中的女士,她有着典型的“胆结石”症状,但胆囊一切正常,原因是这种绞痛来自于结肠或者其他相邻部位的情绪性痉挛。芝加哥一位生理学博士认为,胆管出口处括约肌情绪性痉挛引起的疼痛会和胆结石绞痛一样严重。

如果结肠情绪性痉挛发生在腹部右侧下方1/4处,所有人都会认为是阑尾炎。再聪明的医生也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尤其是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小孩身上。为了安全起见,通常会做手术,但是剖开腹部后医生看到的不过是一截正常的阑尾而已。

结肠会因为情绪造成多种紊乱,因此各种术语就出现了,比如,结肠痉挛、结肠应激反应等,而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指“情绪性结肠反应”而已。

慢性胃炎竟然是心理原因

胃炎并不仅仅是胃的问题,而是人的整体出现的问题在胃上的一个局部表现。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分泌过多的胃酸,从而对胃壁造成伤害,人也就因此患上了胃炎,患者表现出“严重症状”其实是心理原因。中医认为,肝主气,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情绪抑郁,就会“气不顺”。一旦气不顺了,肝气郁积,就会影响到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

一个名叫小龙的10岁小男孩患了胃炎,常常疼得走路都一瘸一拐。小龙的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胃炎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主要是“心病”。医生告诉小龙的妈妈,儿童的心理情绪对发育和成长有较大影响,应注意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注意其心理健康。 

原来,10岁的小龙一直住在四川的外公外婆家,今年才到上海与妈妈一起生活,结果两个月后就病了。小龙到上海生活后,妈妈不再溺爱他,没收了他的手机,减少了零花钱,并且要求他做一些叠被子之类的家务事,小龙因此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反差。因为情绪能影响生理,所以他患了胃炎。

孩子是这样,大人也如此,而且有时候大人的表现会比孩子强烈一些,因为和大人相比,孩子的烦恼是比较少的,而现代人生活忙碌,成年人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更容易患各种情绪疾病。

要避免患慢性胃炎,就要调理好心态,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另外,嗜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酗酒、吸烟、着凉等都可能导致慢性胃炎,因此平时要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