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19786000000038

第38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合乎阴阳才精到——食物的阴阳属性决定身体的平衡(6)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百会、四神聪、上星、通天、眉冲、太阳、率谷、印堂、玉枕、风池、哑门、翳明等近50个穴位;躯干四肢在头皮上的穴位分布呈“大字形”的形态规律。梳头时按摩这些穴位,加强头皮经络系统与全身各器官部位之间的沟通,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顺,阴阳和谐,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清心醒目,开窍宁神,平肝息风的功效。《诸病源候论·寄生方》说:“栉头理发,欲得过多,通流血脉,散风湿,数易栉,更番用之。”可见,经常梳理头发具有升发阳气、通畅百脉、却病强身的作用。

实行梳头养生法,宜用牛角、桃木或铁制的梳子。梳理的方法应从前额开始向后梳,梳时要紧贴头皮部位,以用力大小适中,动作缓慢柔和为宜。一般应在两分钟内大约梳100次为一回,每日早晨起床后应坚持梳2~5回,下午亦可再梳一次。当头皮有热胀、麻木的感觉时,说明已经达到预期目的。梳头5~7天后,洗头一次,坚持2~3个月即可出现明显的治疗效果:头皮瘙痒减轻,头屑减少,头发不再脱落,白发转黑,失眠症状相应改善,并有头脑清醒,耳聪目明之感。

强肾壮阳,国医大师王玉川有绝活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充足,性功能旺盛,阳气就盛大,就可以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强肾保健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吃点大补的药就可以了。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肾恶燥”,有时候反而越补越虚。

其实,中医关于养肾的方法有很多种,除药物之外,还有饮食、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都能够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在王玉川教授执笔的《中医养生学》里,就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养肾功法,在此摘录几则,以供参考:

1.叩齿咽津翕周法

本法包含两点: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为叩齿咽津。第二,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一次,连续做50次,此即翕周。本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补肾壮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2.双掌摩腰法

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腧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本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寒带下,月经不调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双手搓热后,双手掌分别紧贴脚面,从趾跟处沿踝关节至三阴交一线,往返摩擦20~30次,然后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最好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源之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卧位。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在神阙穴上,默数60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搓尾阊30~50次,然后换手再重做30~50次。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重叠扶在阴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揉小腹:双手重叠,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此功法温运任脉.疏通任督,培补元气, 燮理阴阳。本法久练可有疏通经络、滋阴补肾。调节任督冲带等脉功能,对前列腺炎、泌尿结石、子宫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各法,既可单项做,也可综合做。只要认真坚持这些保健功法的锻炼,就能使肾气旺瞒,阴阳协调,精力充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国医》

不损即补——储备能量,节能养阳

我们都知道乌龟的寿命是很长的,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为什么乌龟能活这么久呢?在中医看来,乌龟之所以长寿和它消耗能量慢有关,而人体的阳气即是人体的能量,所以节省身体的能量,其实就是在给我们的身体补充阳气。

可以说,生命不在于“更快、更高、更强”,而在于“更慢、更长、更柔”,乌龟喜静,而且行动缓慢,相应的,体能消耗就少,所以它长寿。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人的生命就好比是一根燃烧着的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要长寿就要慢慢地释放能量,注意节能养生。它主要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三个方面。

1.静养生

静养生是对生命的轻抚。静养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静养生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从而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早衰,增长寿命。静养首先要先心静,因为只有心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呼吸、心跳、血压等都能够减慢,才能够降低。我们知道心静自然凉,心静下来以后,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2.慢养生

慢养生是节能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绝招。慢养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有资料记载,古代的人一呼一吸所用时间为6.4秒,但是现在的人用时为3.3秒,或3.33秒,比古人快了一倍。可见,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快。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呼吸频率越慢,寿命越长,呼吸频率越快,寿命越短。那么,怎样做到慢养生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下来,这样才能减少阳气和阴精的损耗。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一旦慢下来就可能遭到淘汰,所以不能慢。怎么办呢?下班以后转入慢节奏,我们可以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带孩子,跟上班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节奏,先快后慢。总的原则是有快有慢、有紧有松、有忙有闲。

3.低温养生

低温养生是生命的涵藏。低温养生的含义是什么?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就是说在高山上的人寿命都比较长,为什么?因为高山上的温度比较低,这就引出了低温养生这个问题。低温养生可以降低代谢,降低代谢的速度,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那么,我们怎样做到低温养生呢?在冬天,室温不能过高,暖气不要开得太大,这不利于低温养生。另外,我们要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井水、矿泉水。同时,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说水稻;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麦、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苹果、冬枣等。

总体来说,静养生、慢养生、低温养生互为因果关系,是生命节能的三大重要法宝,这就是节能养生。节能养生对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保护阴精和阳气不被损耗。

另外,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它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饮食,一个是睡眠,一个是房事,这三个方面是增加生命储备的三大要素,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

首先,我们看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通过补和泄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其次就是睡眠。睡眠养生是对生命的充电,通过休息,以达到生命能量的储备,所以我们提倡睡子午觉。最后,是房事养生。房事养生是对生命的协调,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衰老就能够减缓,寿命就会延长。

所以,慢养生、静养生、低温养生是生命的节能养生,食养生、眠养生、性养生是生命的储备养生。它们互相结合,互相配合,维持人体的阴精和阳气的平衡。由此可见,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寒湿为阴,内热为阳——阴平阳秘靠饮食

阴阳不平衡,阴弱于阳,就会内热

医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只有阴阳二气达到平衡,人才会处于最健康的状态。百病之源都在于阴阳二气的不平衡,所谓内热,我们用个形象的比喻阴气代表水,阳气代表火,正常情况下,人的体内水与火的比例是相等的,这时候人就是健康的,而内热就是水比火少了。

火多、水没少,就是实热;水少了、火没多,就是虚热。

实热就是体内的火多了,而水没有少。这样原来平衡的状态就打破了,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多出来的火清掉。

虚热是因为体内的水少了,而火并没有多。这样平衡也被打破了,所以就要想办法把水补充回来。

拿高血压来说吧,一个年轻人,他因为生气、情绪上的波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在一瞬间或者一段时间内异常升高,这就是由实热引起的。从中医术语上说,这是干火上炎:而老年人的血压高,则是因为水少了,相对来讲火就增加了,我们一般管这叫阴虚阳亢,也就是虚热。

老人多虚热,年轻人多实热;劳损多虚热,忧虑多实热虽然说年轻人多实热,老人多虚热,但这不是绝对的:区分虚热和实热,可以遵循“劳损为虚、积郁为实”的原则。

什么是劳损,劳损不止是体力上的,长期工作、思虑过多、疲劳过度,或者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压力下,这样造成的问题,都叫做劳损。劳损伤人的精血,这种情况造成的内热我们称之为虚热。

而积郁则是指一种情绪如悲伤、愤怒甚至是喜悦,被压抑在心中发泄不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上火,这种内热一般都属于实热。

所以说年轻人也不一定就是实火,如果是长期劳损造成的,也可能是虚火;而老年人如果平时身体十分健康,忽然上火了,也可能是实火。无论是实热还是虚热,热极都会化火,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有的人一出现牙疼、痤疮、便秘这些上火症状就去买三黄片这类的降火药吃,如果是实火,那这些药还比较对症;但如果是虚火,吃这些药不但效果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降火药一般都是苦寒的,能燥湿伤阴,虚火的人本来阴分就;不足,吃降火药只能使虚者更虚,阴越虚则火越人,形成恶性循)不。结果是越吃越干,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那么如果继续使用苦寒的去火药,只能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老年人?一旦上火,一定要慎用上火药,有些老年人用苦寒药久了,甚至会导致阴阳两虚。

《会吃才健康》

寒湿伤阳气,损阳易生病

《黄帝内经》认为,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如果人体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谓“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先养阳。但是,寒湿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因为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时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所以多表现为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所以,寒湿是最损伤人体阳气的。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很多疾病都归因于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而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多是寒邪与湿邪交织,在人体形成一股浊重之气,阻碍人体气机,导致生病。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注意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就是冬天很少见到着凉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这样的病症发生。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这么热,怎么还会有寒湿呢?其实,这正是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炎炎夏日,人们多待在空调房中,身体该出汗时却被空调冷气所阻,汗液发不出来就淤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长夏天气,湿气达到最盛。而人体五脏之脾最喜燥恶湿,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液,运化水谷,把吃进去的粮食、水谷精微营养的物质以及水液输送给其他的脏器,起到一个传输官的作用。脾的这种传输的作用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故而中医把它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而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脾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人体各器官也会因得不到及时充足的营养而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生病。

由此可知,祛除寒湿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课之一。那么,怎样判断身体内是否有湿呢?方法其实很简单,观察自己的大便情况,一看便知。如果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身体蕴含了太多的湿气。而长期便秘,则代表着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因为湿气有黏腻性,过多的湿气就容易把粪便困在肠道内。

事实上,祛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因此,健康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而气血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在全身顺畅地流通。如果温度降低、血流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甚至血液会凝固,那么人就将面临死亡,而且人的体温上升,不仅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量杀死癌细胞。此外,温度过低,会使体内的寒湿加重,外在表现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在中医养生学中,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很多可以养阳的食物,羊肉、狗肉、党参等等,都是补益阳气的。另外安步当车,让身体动起来,为自己选择几项适合的运动;放弃淋浴,经常泡个热水澡;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这些方法也能让身体暖和起来,使人体阳气升发,免疫力提高。

全球不断变暖,身体却在变寒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人体却在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