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关注心理健康,洞悉躯体与生命的区别
在当今社会,得情绪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个世界上甚至很难找到不郁闷的人。无论你是明星,还是凡人,心情不爽是常态。
最初得知生活得好好的人竟然有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或并不打算接受。可是,智育或道德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我们很快就知道了,自欺欺人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而且有可能是最严重的一种。有多少影星和歌星,抑郁、酗酒、吸毒、聚赌、跳楼、割腕、飙车、厌食或暴食,或歇斯底里,或癫狂,或妄想症,或迫害狂,凡此种种,都是心理抑郁的表现,也就是说,最初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再看看我们周围,每一年又有多少人跳楼,多少人吃安眠药?别的不说,大学定期都有因心理问题而自杀者,不仅是大一学生,也有研究生,更有博士生。如果这还不算严重,那么,屡见不鲜的小学生约定集体自杀,这可以算是问题严重了吧?总之,从儿童到老年人,不会再有不出心理问题的“安全”区域了。
比起古人,我们足够年轻、足够鲜活、足够富裕、足够精明、足够……可是我们缘何活得如此不耐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轻浮地在躯体和生命之间画了等号。而实际上,躯体和生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躯体,摸得着,看得见,可度量;生命,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度量。
《黄帝内经》中说:“形者,生之舍也”。“形”即躯体,只是生命的“房子”,不是生命本身。医生修理“房子”是为了使生命住得安适,但是如果心神不宁、生命不安,躯体这座“房子”再富丽堂皇,也还是无法舒服起来。
同时,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活着与其他生物的活着不一样,是因为作为人,在信息系统这个层次之上,还同时存在着一个高级的意识系统,是决定生命的价值之所在。这个系统,就使得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生命显示出完全的不同。如果说,其他生物生命的健康,是由它们的信息系统来决定的;而人,却更多的是由他们的意识系统来决定的。因此,人的生命包含着信息和意识两个系统,躯体则是包装和显示生命的物质外壳。
现代医学只考虑到躯体,而忽略了大脑和精神。这是因为他们过分倚重于躯体的解剖,从物质方面去认知,而不知生命是非物质的。这个误读,导致20世纪30~50年代,产生了一系列医疗理论和实践的错误,使很多人无辜失去生命。
现在有很多人不理解生命与躯体的不同,把躯体误读为生命,不注意情志养生,放任坏情绪的蔓延和堆积,直到有一天不可收拾。
因此,现代人一定要区分生命与躯体这两个概念。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应以生命作为治疗的对象,以生命作为保养和治疗的对象,在养好生命的前提下再修躯体这座“房子”,这样才能奏效。
别让“心病”从内部瓦解你的健康
人的一生,获得财富、成就与幸福的关键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幸福美满生活的源泉、延年益寿的妙药。如果一个人“病”从“心”生,就不会享受到生活的幸福,更不会拥有真正的健康。
情绪决定人的行为举止、饮食起居乃至影响到每个细胞。情绪的本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体验后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它反映了人的愿望、理想、要求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因此,人的情绪好坏不是由外界客观事物所决定的,而由主客观之间协调的程度所决定。
现代心理学家把情绪归属于四种基本类型,即: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其他各种情绪都是由这些基本类型派生的。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是导致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1.情绪与血压
经研究证实,愤怒的情绪会引起血压升高,如果愤怒情绪得到平息,血压即恢复正常;如果愤怒情绪得不到宣泄,长期被压抑,处于慢性愤怒状态,那么高血压就会持续,变成高血压病。除此之外,愤怒情绪还会产生舌喉和头颈部肌肉痉挛,如有异物梗阻于喉头,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胃部不适、心悸、头昏、出汗、呕吐等多种症状变化。
2.情绪与食欲
人们常说:“食欲是情绪的寒暑表。”情绪愉快食欲增加,情绪不悦食欲减退,这已是生活常识。长期持有消极情绪,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结肠炎。
3.情绪与胃
情绪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当一个人心理受到挫折时,往往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而一旦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情绪高涨。如果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就会滋生疾病。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许多医学科学家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现代心理、生理学家沃尔夫的实验。
沃尔夫应用胃镜长期地观察情绪与胃功能之间的关系,发觉当病人处于恐怖、忧郁时,胃黏膜变成贫血状态,胃酸分泌低下,胃运动功能抑制;而当面临敌意、愤怒、焦虑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当长期处于情绪矛盾状态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并可见胃黏膜出血、糜烂。
4.情绪与心血管疾病
情绪过分波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血管收缩、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情绪与肿瘤
据专家研究证明,情绪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原因。
山西省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发现食管癌患者56.9%有忧虑、急躁、消极等不良情绪,半年之内有重大精神刺激的占52%。
从上面叙述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情绪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坏的情绪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对自己的情绪要多多关注,不要让“心病”瓦解你!
做自己的心灵医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一般而言,人们处理事情的成熟程度与情绪化的程度呈反比。拥有一个好心态,不但能防止我们因为情绪化而采取不理智的行动,而且还能使我们忙得更有成效。
所以说,要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要先拥有好的心情,再处理事情。以下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打√号;“偶尔是”,打△号;“完全没有”,打×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躺在床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或工作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工作时不能专心致志,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寡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常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学习新知识,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与比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拓展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家庭,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其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来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生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有病。
35.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同事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评分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分分析:
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家人或朋友聊聊。
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养心调神,中医养生的道中之道
《黄帝内经》说:“恰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华佗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养心观,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而这恰恰契合了中医养生的道中之道“养心调神”。
养心调神就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人的情感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躯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精神因素对躯体的影响更大,甚至超过了生理因素。医生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一些机能性疾病是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神经官能症、偏头痛、消化不良等,可以称之为心因性疾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异常的情绪活动,则可引起很多疾病,小至毛发,大至全身。
良好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有助于健康的力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
谈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林黛玉,因为她多愁善感,眼泪从冬流到春,春流到夏,最后愁死了;另一个是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就吐血而亡,临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
有人建议林黛玉养宠物,让周瑜练武,转移注意力。此法不错,林黛玉也养了一只宠物——鹦鹉,周瑜平时也耍耍拳,但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远远不够。其实,每个人都该向阿Q学习,学习他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在文学上经常被批判,但它不失为调心养神的好方法,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心灵鸡汤。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必须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并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2.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不要患得患失,不为名利而争,不为琐事烦恼,要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格。千万不能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些负面感情绪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害。
3.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可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心情变得豁达、轻松。
4.兴趣广泛多样,自寻乐趣。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人颇为赞许的兴趣爱好,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情绪不佳或紧张的工作之后,观赏一场相声或哑剧,常常被逗得捧腹大笑,精神振奋;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紧张和苦闷也会随之消除。尤其是对老年人,更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用丰富多彩的爱好,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心理健康从情绪的管理起步
拿破仑曾统兵数百万,取得了许多次胜利,但是他却说:“我就是胜不过我的脾气!”是的,人遇事尤其遇到比较危急或不太如意的事情,就会情绪化,然后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处理,这样很容易将事情搞砸,甚至钻进牛角尖,逼自己走向极端。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本原则有一条:要么改变你的处境,要么改变你对处境的反应,要么改变你看待处境的方式。以下这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可以供你参考。
1.像看感冒一样,去看心理医生吧
在心理医生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很多人始终还是有所保留的,其实这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学中称之为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