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785800000085

第85章 有问题找厨房,食物是最好的药——安身之本在于食(3)

2.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经过一日三餐,肝脏才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3.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秒,在胃中停留4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小时,从食物的消化时间上看也是比较科学的。

4.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如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主食来算,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适合。

食养冷热原则: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中国人一向讲究“趁热吃”,这是怕吃了寒凉的东西会生病,但是热食也要有限度,不能一味的贪热,更不能贪凉,要把握“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的原则。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1.热食的危害

从冒着热气的面条,到热乎乎的粥,以及滚烫的火锅,中国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这个字。这是因为亚洲人的体质相对较弱,吃热食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帮助人们御寒保持体温。相比之下,欧美等地的人体格更壮,平时吃得食物本身热量更高,因此对食物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冷食较多。

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饮食过热和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烫的食物温度在70℃~80℃左右,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食道壁。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2.凉食更不可取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会通过吃冷饮的方式来为身体降温,缓解燥热。但总是吃冷饮会伤害“胃气”,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中医所说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包含脾胃的消化(消化食品)、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和肌肉的功能等。

其实,夏天喝点绿豆汤就是很好的清凉解暑方,适当增加白萝卜、莲子、黄瓜、冬瓜、香蕉、橙子等凉性食物的摄入,每天吃点凉拌菜也是不错的习惯,可以调和体内摄入的高热量、高油脂食物。此外,有关学者研究证实,喝凉开水对人体大有好处,也是最解渴的饮料。冬季若每天都喝点凉开水,还有预防感冒和咽喉炎的作用。

总的说来,最健康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许多家长在给小宝宝喂饭时,都会吹至微温后再喂,其实,这个温度对成人来说同样是最合适的。用嘴唇感觉有一点点温,也不烫口,就是最适宜的。

同样,人们在饮水时也应该讲究温度。日常最好饮用温水,水温在18~45℃之间。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如果实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食物,既不会损伤食道,还有额外的保健功效。

合理膳食的“三二三一”原则

200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了《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的报告,其中对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饮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就是“三二三一”原则。

1.“三”是三种食物多多益善

这多多益善的三种食物一种是十字花科蔬菜像花椰菜、甘蓝、卷心菜,花椰菜和羽衣甘蓝都是抗癌明星。研究显示,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减低患直肠癌、肺癌和胃癌的危险,专家认为,卷心菜等蔬菜中含有激活人体内天然的解毒酶的化学物质。而密歇根州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患乳腺癌的概率上,一周吃三份以上生的或者稍微烹调一下的卷心菜的人,比那些一周只吃1.5份甚至更少的人患癌症的危险低了72%。

另外一种是多吃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不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还对女性乳房有益。瑞典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6万多名妇女,发现每天吃4.5份膳食纤维较多的全谷类食物的人患结肠癌的概率降低了35%。粗粮中不仅膳食纤维含量高,还可以清理掉两种与乳腺癌有关的激素——雌激素和胰岛素的多余部分。

还有一种是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维生素D和钙的结合有保护乳房和结肠的作用。乳制品富含维生素D和钙,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显示,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降低了患直肠癌的危险,科学家认为是钙发挥了保护作用。维生素D和钙能抑制激素的影响,可以使人们在早期避开乳腺癌。

2.“二”是两种食物要经常吃

一是西红柿。西红柿能够降低罹患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其所含有的番茄红素有助于预防细胞受到损害。

二是浆果。浆果这种食物也有抗癌作用,草莓、黑莓和蓝莓都富含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受到损害。

3.“三”是有三种食物要少吃

一是红肉要少吃,包括猪牛羊肉等等。研究显示,结肠癌同饮食有密切关系,每天食用热狗和猪牛羊肉以及肉制品的人,患结肠癌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调研显示,10年间每周吃两三次、每次1盎司加工肉制品的女性,患结肠癌的概率增加了50%;而长时间每天吃2盎司红色肉类的女性患直肠癌的危险增加了40%。除了结肠癌以外,还可能患上其他癌症,原因是肉类在高温烹调下和用硝酸钾等加工过程中,产生了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和苯并芘。

二是不要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乳腺癌、结肠癌、食道癌、口腔癌和咽喉癌的危险。当然,酒并非一无是处,少量饮酒对心脑血管有益。但是,大量饮酒就适得其反,每饮必醉,不醉不归会直接损伤各部脏器。

三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要少吃。高脂肪食物不仅使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患上癌症。少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品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概率。专家建议,由脂肪产生的热量不应该超过体内总热量的30%。一天食用60克脂肪食品,就可以产生1800卡路里的热量,所以不宜过多摄入。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不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因为脂肪中的饱和脂肪有益于心脑血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健康食品摄取饱和脂肪,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鱼、坚果、橄榄油等等。

4.“一”是要留意观察一种食物

这种食物就是大豆。人们知道,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是著名的植物雌激素,对缓解中年女性衰老有很大意义。而且,似乎没有长期服用雌激素易患女性特有的癌症的弊病。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在大豆分离化合物中会分裂增殖,食用之后是否会促进乳腺疾病的发生呢?这还尚待观察。

第二节 以食为补——如何用食物来补精气神

人有三宝精气神,食补补的就是“精气神”

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高寿。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人能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灵枢·本藏篇》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养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体血气精神的相互为用,是奉养形体,维护生命的根本。)可见古人对这三方面的调护、摄养极为重视。

那么,精气神到底是什么呢?“精”就是食物的精华,说明养生首要在于良好的饮食,充沛的营养;“气”可以当做是外在之气,如“地气”、“清气”等,代表了人们生存的外在环境,气还可以当做是人体的元气;而神则代表了人的思想、心灵、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

精气神,构成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那么,我们如何来养护我们的精气神呢?可以说方法有很多种,而食补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谓“食补”,就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这是中华民族对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此外,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比如,夏季暑热兼湿,肌腠开泄,出汗亦多,因此,炎暑之季,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如西瓜、冬瓜、白兰瓜等,常饮绿豆汤,并以灯芯、竹叶、石膏、酸梅、冰糖煎水代茶饮,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功。盛夏季节,平素为阳虚体质,常服人参、鹿茸、附子等温补之品的人,也应减少服用或暂停服用。

总之,食补的根本目的,就是调养人体的精气神,最终达到精气神的统一和圆满,使身心得到健康,成就养生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说“药补不如食补”

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在生活中,人们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大病小病,首先想到的是吃药,甚至一些缺乏中药知识的人,把吃中药当成了家常便饭。虽然中药的补益作用十分显著,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但是药三分毒,绝对不能长期“补药”。

人们在用药补养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饮食才是保证人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的最主要的物质来源。药物所含的营养是片面的,只有食物才能给人体每日所需提供全面的营养。

事实上,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病态体质,都可以通过食物有效改善。比如一个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这是气虚的症状,可以食用羊肉、牛肉、蛋类、奶制品、花生、核桃、松子等具有补气效果的食物来“补气”。只要不是非常严重或者长期存在的气虚证,都可以通过食补很快得到缓解。此时如果盲目服用药物,则很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如果不适当地进补药物,很可能因为“虚不受补”而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药补并不是理想的进补方式,相比而言,食补能更加安全有效地对人体进行补益。在选择食补或药补进行调理的时候,应该掌握正确辨证的方法。如果食补无效,再进行药补。对于不同的病症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以药、食相结合,对症施用,才更安全、有效。

重“补”不会补,等于没事吃毒药

用食物来进补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遵照一定的法度,逾越它就可能达不到原始的目的。尤其是我们现代人,做事总是急功近利,什么事情都恨不能一步登天。这个态度也被人们用到养生上,很多人听说食补好处多,就吃一些膏粱厚味、肥腻荤腥,再不就是买一大堆保健品,恨不得一下就把身体补好,其实,这些进补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对身体没好处,甚至还会伤害身体。民间谚语就说:“进补如用兵,乱补会伤身。”进补就跟用兵一样,要用得巧、用得准才能击溃敌人,否则反而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下面我们就明确一下进补的几个误区,给大家提个醒。

1.胡乱进补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所以在决定进补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到底需不需要进补。需要进补的话,究竟是哪个脏腑有虚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起到进补的作用,否则不仅浪费钱财,还会扰乱机体的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

2.补药越贵越好

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也可为毒草,每种补药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实用有效才是最好。

3.进补多多益善

关于进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很流行,其实不管多好的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成为毒药,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

4.过食滋腻厚味

食用过多肉类,就会在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胆固醇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食滋腻厚味,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在适当食用肉类进补的同时,不要忽视蔬菜和水果。

5.带病进补

有人认为在患病的时候要加大进补的力度,其实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及急性病发作期时,要暂缓进补,否则,不光病情迟迟得不到改善,甚至有恶化的危险。

6.以药代食

对于营养不足而致虚损的人来说,不能完全以补药代替食物,应追根溯源,增加营养,平衡膳食与进补适当结合,才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